南方財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在美聯儲即將重啟降息之際,美國東部時間9月15日,美股三大指數全線上漲,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創下歷史新高。
2024年9月美聯儲開啟了降息周期,并在去年最后三次利率會議上累計降息了100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被下調至4.25%至4.50%。邁進2025年,美聯儲已連續五次在利率會議上按兵不動。
美聯儲重啟降息的號角即將吹響。美國東部時間9月17日,美聯儲將公布利率會議,市場普遍預計至少會降息25個基點,甚至不排除降息50個基點的微小可能。
需要警惕的是,在美聯儲內部分歧重重的背景下,本周會議有可能是2019年以來首次出現三票反對的議息會議,甚至可能自1990年以來首次出現四票反對。
盡管美聯儲降息幾乎沒有懸念,但對于未來貨幣政策的前瞻指引仍迷霧重重,陷入狂歡的資本市場也可能會迎來一場回調風暴,投資者正嚴陣以待。
美聯儲會釋放哪些新信號
美聯儲即將重啟降息之際,點陣圖和經濟預測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在法國里昂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李徽徽看來,研究點陣圖可以關注三件事。
一是長期中性利率是否上移。若中性利率仍留在窄區間,說明美聯儲仍在“低利率”框架內,以小步寬松換時間;若中性利率抬升,則承認生產率與財政供給推高均衡利率。
二是看2025年至2026年路徑的“偏度”——若更多委員把利率壓在中位數之下,等于以“頻率替代幅度”。
三是看長期失業率與非加速通貨膨脹失業率的相對位置——若非加速通貨膨脹失業率上調,代表對名義利率容忍度高于過去。
李徽徽預計,美聯儲大概率會把前置信號(職位空缺/離職率、貝弗里奇曲線、工時與初請、信貸脈沖等)寫入敘述,決定“數據依賴”是否前移;而流動性上,“縮表慢行+走廊工具”將充當隱性前瞻指引,意在維持“充裕準備金”,避免利率被動上跳。
嘉盛集團高級策略師James Stanley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疲軟的勞動力市場和相對溫和的通脹實際上使得本周美聯儲幾乎確定會降息,這也被視為后續一系列降息的發令槍。如果美聯儲的表現并不像市場預期的那樣鴿派,可能會引發股市回調。
盡管寬松預期席卷華爾街,但需要警惕美聯儲展現鷹派姿態的風險。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及其同僚可能發出信號,鑒于通脹持續高于央行目標,且關稅對物價的影響仍在發酵,投資者對連續降息的定價可能過度。
James Stanley提醒,如果鮑威爾更偏鷹派,這會迫使市場下調今年的降息預期,但整體影響可能有限,考慮到明年美聯儲領導層會發生變動,投資者可能會將這些降息“轉移”到2026年。
李徽徽對記者表示,此次美聯儲會議可能的意外有三點:一是少數派主張更大幅度的降息,美聯儲內部分歧擴大;點陣圖長期預測隱含中性利率小幅上升;聲明把就業尾部風險置于通脹之上,從而加快降息節奏。
這輪降息能走多遠
美聯儲重啟降息周期在即,降息已無懸念,更重要的問題是,這輪降息會走到何方?
李徽徽預計,美聯儲后期降息將“以頻率替代幅度”,更多是25基點的小步降息,換取更低的時點誤判成本;另外,名義利率緩慢下探,圍繞更高的中性利率區間做“慢坡下行”。美聯儲今年或降息3次,明年繼續降息3次,這輪降息終端利率會在3%左右,原因在于兩端力量對沖:生產率改善與財政-產業鏈再配置,抬升了對中性利率的中樞判斷;但勞動力市場的“緊到松”更多體現為職位空缺和工資動量的溫和回落,而非斷崖式失業。
鮑威爾卸任在即,美聯儲貨幣政策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明年美聯儲“換屆”影響?李徽徽表示,理事會席位與地區票委的輪換,會讓偏好函數更“增長敏感”,但制度約束更強——點陣與“充裕準備金”框架相當于兩道護欄,限制劇烈寬松的沖動,所以路徑像“慢而密”的校準,而不是“大水漫灌”。
白宮對美聯儲的影響不容忽視。資產管理公司LongTail Alpha創始人Vineer Bhansali指出,7月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時,有兩位票委持反對意見,主張降息。投資者可能根據本次投票形成解讀信號,如果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且無人主張更大降幅,或者僅有新任美聯儲理事米蘭一人反對,則將被視為鷹派信號。當前市場實際上已將美聯儲過度寬松的政策預期納入定價,這種預期本身就蘊含風險。
過去幾周,一系列令人失望的數據正加劇市場的擔憂:美國勞動力市場可能陷入更嚴重的放緩,進而拖累消費支出和經濟增長。而通脹率仍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關稅措施可能在未來數月進一步推高通脹,這使得部分美聯儲決策者對過快降息持謹慎態度。
資本市場狂歡能否繼續
自4月美股短暫觸底以來,標普500指數近期再度屢創歷史新高,投資者正密切關注美聯儲決議及其經濟預測能否幫助股市維持漲勢。
市場已將年底前近三次25個基點的降息預期計入定價,本周美聯儲大概率會進行首次降息。本月早些時候公布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降溫,甚至還一度引發了市場對本周可能出現50個基點降息的激進預期。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全球股票主管Ulrike Hoffmann-Burchardi表示,鑒于科技股獲利動能強勁,且美聯儲即將降息,預計美國股市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2025年底標普500指數目標價為6600點,2026年6月底目標價為6800點。
在經濟相對強勁、美聯儲重啟降息后僅實施一至兩次降息的多個周期中,金融和工業等周期性板塊表現優于大盤。但在經濟相對疲軟、需要進行四次或更多次大幅降息的周期中,投資者更傾向防御性板塊,醫療保健和必需消費品板塊的中位數回報率最高。
需要警惕的是,降息后市場可能會出現“賣事實”的風險。BTIG分析師Jonathan Krinsky警告稱,如果本周美聯儲如預期降息,市場可能出現“賣事實”的拋售反應,這或將引發4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BMO Family Office首席投資官Carol Schleif也提醒,市場正押注“金發女孩”行情:就業市場足夠疲弱,足以促使美聯儲啟動一輪降息周期,而非單次降息,同時又不會傷及整體增長,但如果美聯儲未給出后續降息的明確暗示,市場可能會感到失望。
美國經濟是美股能否在降息周期走高的關鍵。高盛指出,美股此前之所以大幅上漲,是因為美國經濟看似正處于一個和風細雨的良好狀態中:經濟增長似乎依然強勁,但就業市場的疲軟跡象也令美聯儲仍有降息的空間。與此同時,8月份的通脹率數據與經濟學家的預期相符,這使得降息的希望進一步高漲。
在這一背景下,對于美股投資者們來說,壞消息反而會被解讀為推動降息的好消息。但如果就業市場持續低迷,關于美國經濟增長前景的觀點可能會被顛覆,并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
奧本海默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策略師John Stoltzfus表示,如果美聯儲如市場普遍預期的那樣僅降息25個基點,那么在股市已因預期創下新高的情況下,市場可能在消息公布后出現一定回調。但只要經濟基本面保持韌性,美聯儲降息后的股市下跌幅度和持續時間都可能是有限的。
展望未來,李徽徽對記者表示,美股“降息+AI”驅動的行情未結束,但將從“指數牛”轉為“結構牛”——β(市場平均收益)回報遞減、α(超額收益)靠賽道選擇。短期仍有慣性,但指數層面的上行斜率放緩。 因此,后市可關注三大機會:AI基礎設施實物化,即電力/電網設備、IDC(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與制冷、存儲/HBM(高帶寬內存)、先進封裝,投資周期與盈利可見度最長;再工業化+自動化,訂單更可預測;高自由現金流+分紅回購資產,抗波動。但未來也有一系列風險:高估值與高集中度、AI資本支出或在2026年前后放緩、電力供給瓶頸、期限溢價回升或引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