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思科技許可:香港創科企業可在本地完成產品驗證

2025年11月11日 22:39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張偉澤

南方財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實習生 謝巧云 香港報道

近年來,香港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從“錦上添花”到“必爭高地”,香港的創科生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香港創科企業在全球化浪潮中又該如何自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朗思科技創始人許可。

“2016年我剛來香港時,感覺創科對于香港來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存在。”許可回憶道。

許可指出,彼時香港科學園入駐率不高,創投基金也遠不如今日活躍。但在短短數年間,創科地位已迎來根本性變化,躍升為香港當下至關重要的發展方向。

他觀察到,如今不僅全民關注創科,資本也日趨活躍,投資階段也從以往集中于中后期,大幅前移至早期天使輪。

作為 2020 年博士畢業后投身創業的從業者,許可在五年創業歷程中深切感受到香港創科生態的顯著變化。他創立的朗思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激光傳感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公司。

朗思科技“香港研發、深圳生產”的模式,是港深融合在創科領域的經典寫照。許可坦言,在現階段,這依然是“必然選擇”。大灣區完善的供應鏈,在公司發展早期對其成本控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隨著香港“再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新的可能性正在浮現。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出海”成為許多香港創科企業的必然選擇。許可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核心挑戰在于必須“有一個產業化落地的Demo(樣品)”。這恰恰觸及了香港最大的短板——本地應用場景和相關產業鏈的缺乏。

他認為,香港的創科企業可以利用新技術改造和升級香港原有的工業基礎,在香港這個“絕佳的試驗田”里完成本地驗證。一旦成功,便可利用香港與國際無縫銜接的法律和金融體系,迅速將成果推廣至全球。

許可觀察到,當前香港再工業化進程已初見成效,不少老工廠完成智能改造,香港已具備一定的精密儀器產能條件,他希望未來能將一部分高端產品線搬回香港生產。

為扶持初創企業,香港特區政府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產學研1+計劃”,以激勵產學研協作,推動“從1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該計劃獲得100億港元撥款,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于100家潛力初創企業、來自8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的研發團隊,每個獲批項目可獲1000萬港元至1億港元不等的資助。

許可認為,該政策的深遠意義在于為市場提供了示范,通過政府與市場化投資機構的共同參與,顯著降低了早期投資風險。這不僅讓香港頂尖高校的科研成果有了“留在香港”轉化的充分理由,也為創業人才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搭建了關鍵平臺。

創科正成為香港發展引擎

《21財經》:近些年來香港大力推動創科發展,作為創新科技領域的創業者,你覺得香港創業氣氛變化最大的是哪方面?

許可: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香港發展的核心引擎,更是疫后重振輝煌的關鍵機遇。如今的創新科技已不限于金融科技,更多曾屬小眾的“硬科技”正嶄露頭角,進入公眾視野。

在金融投資方面,以往多是投上市前項目,比如基石輪、PE輪,如今投早期天使輪的基金越來越多,不少國資也開始出海參與早期項目投資。因此項目數量增多,大眾關注度提升,金融服務也更全面。

《21財經》:你認為香港創科企業出海需要補齊哪些短板?

許可:香港創科的主要短板在于本地產業配套不足。事實上,香港在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前,正是憑借“工廠+港口”模式實現了早期經濟起飛。

如今,我們可在此基礎上“騰籠換鳥”,運用新技術改造原有廠房與場景,支持本地創科企業完成原型測試與服務落地,最終使其能帶著具有實證效果的案例走向全球市場。

《21財經》:朗思科技獲得了“產學研1+”政策資金,你覺得這類資金扶持對初創企業幫助有多大?

許可:“產學研1+”是政產學研協同促創科的創新模式。這個計劃為初創企業提供了緩沖階段。以往投資機構想投科技公司,卻不知如何估值,也難以衡量其價值和未來潛力。現在特區政府從科技領先度、未來市場空間和服務香港社會三個維度評判項目,為投資人提供了參考依據。

其次,早期創科項目大多依托香港幾所世界頂尖高校,理工科實力強,產業轉化潛力大。但過去因為缺少本地產業配套,導致成果外流。現在特區政府牽頭提供資金配套,既留住了項目,又要求項目在市場上獲得投資人認可。政產學研與投資人要素齊備、相互驗證,降低了項目的整體風險,這對偏穩健的香港投資人來說很有意義。

申請“產學研1+”計劃后,朗思科技在未來會調整部分高端產品產能,積極回到香港參與再工業化。我們希望未來針對香港及海外市場的高端精密儀器,能打上“香港制造”標簽,實現在香港研發和生產。

《21財經》:朗思科技在香港研發、在深圳生產,這種模式在香港初創企業中頗具代表性,你認為這種模式有哪些挑戰和優點?

許可:香港本地生產的人力及供應鏈成本較高,而大灣區內地城市有完善的消費電子和精密儀器供應鏈。我們在光學加工領域已經找到優質合作伙伴,這在早期幫助我們有效控制了成本。

目前,香港智能工廠數量顯著增長,大量傳統工廠成功完成改造。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已改造部分廠房,以賦能創科企業。目前,香港在精密儀器領域已經奠定了一定的產能根基。

提升土地利用率

《21財經》:你觀察到深港在資本跨境流動和人員互動方面,還有哪些需要改善的提升?

許可:我們項目在中間一輪融資時就遇到了相關問題。這輪融資需要調整公司股權架構,也是我們首次在香港進行全面融資。香港投資者希望到內地參與盡調,但中間存在跨境法律法規的差異。這些環節需要有更多的香港創科企業將流程走通。

另一方面,在這輪融資中,有不少內地投資者包括一些國資希望出海投資我們,但需要面臨境外直接投資(ODI)的問題。希望內地投資者和資金在法律框架下,能有綠色通道,更順暢地投資香港項目。

《21財經》:香港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最需要突破的是哪一點?

許可:首先需要提升創科土地利用率。香港作為700萬人口的大城市,是創科產業的絕佳試驗田。我們能否有像上海臨港那樣新開發的土地?特區政府應該利用北區未開發土地,在不影響環境、不違背整體規劃的前提下供創科企業使用,同時提高土地批復效率。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中文字幕aⅴ中文字幕天堂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免费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女同 | 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添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女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