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jīng)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 賴鎮(zhèn)桃 報道
All in AI后,“賭徒”孫正義正在翻身。
當?shù)貢r間11月11日,軟銀集團公布最新的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軟銀集團在2025年第二財季(截至9月)錄得凈利潤2.3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00億元),遠高于此前分析師普遍預計的2070億日元,凈利潤同比激增101.7%。今年上半財年,軟銀集團也一舉成為日本史上凈利潤最高的企業(yè)。
在猛投AI、大力布局AI版圖后,軟銀如愿吃到了這波科技浪潮的紅利。只是,在軟銀公布這份遠超預期的亮眼財報后,市場并不買賬,財報發(fā)布當天軟銀股價一度下挫超10%,周三收盤時仍跌3.46%,主要原因正在于其出人意料地清倉英偉達,再次引發(fā)市場對AI泡沫的擔憂,連帶英偉達周二股價收跌近3%。
但在不少分析師看來,軟銀全部拋售英偉達、轉(zhuǎn)投OpenAI,顯示其依然堅信AI賽道。只是,當孫正義不惜各種套現(xiàn)、激進豪賭AI,能否為軟銀再造巔峰?
(軟銀集團,圖源: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AI點燃盈利之火
軟銀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3.74萬億日元,凈利潤2.92萬億日元。第二財季營收1.92萬億日元,創(chuàng)下公司歷史新高;凈利潤2.50萬億日元,也是自2022年第二財季以來的最強表現(xiàn)。
軟銀旗下“愿景基金”,投資收益更是高達3.5萬億日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1.2萬億日元。
軟銀這次業(yè)績猛漲,主要推動力正來自于AI。財報顯示,軟銀集團對OpenAI相關(guān)投資共貢獻21.56億日元投資收益,占總投資收益的54.9%。由于上半年OpenAI的估值大增,直接推動愿景基金收益同比激增469.5%,同時拉動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90.9%。
此外,AI浪潮帶動上游硬件、尤其是AI芯片需求激增,也讓軟銀旗下的芯片設(shè)計公司Arm迎來營收大爆發(fā),為軟銀的業(yè)績再添一把火。
“軟銀業(yè)績向好的核心驅(qū)動力是其旗下愿景基金的表現(xiàn)好轉(zhuǎn),而這背后,正是其創(chuàng)始人孫正義堅定不移的‘向人工智能(AI)全面轉(zhuǎn)型’戰(zhàn)略開始收獲成效。”廈門集美國際合作中心執(zhí)行主任張竹然告訴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
同時,宏觀因素的加持也很關(guān)鍵。張竹然指出,軟銀能交出這樣一份超預期的成績單,背景是日本經(jīng)濟以及股市的復蘇、全球股市的牛市,尤其是近年來隨著AI產(chǎn)生升級帶來了日本半導體行業(yè)的繁榮。
出清英偉達,用意何在
軟銀在交出絕佳財報的同時,也給市場釋放了一個重磅“炸彈”——其在收益報告中表示,公司在10月份出售了持有的英偉達全部股份,總計約3210萬股,套現(xiàn)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約413億元)。在今年6月至9月期間,軟銀還以91.7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所持有的部分T-Mobile股份。
清倉英偉達,顯然讓市場都始料未及。一來,在市場不時懷疑AI神話是否已經(jīng)到頭的當下,軟銀沽清英偉達這個AI總龍頭,難免釋放AI估值到頂而提前“跑路”的信號;二來英偉達目前已成為美股市值之王,軟銀減持也讓投資者質(zhì)疑軟銀之后的投資回報能力。
公開信息顯示,軟銀首次建倉英偉達是在2017年,公司以40億美元買入英偉達近5%股份,成為其大股東之一。但兩年之后也就是2019年,軟銀就以70億美元賣出了英偉達的全部持股。當2023年大模型掀起新一輪AI熱潮,孫正義都直言后悔“提前下車”,于是軟銀從去年開始又陸續(xù)買入英偉達,截至今年3月,軟銀增持英偉達至30億美元。
但現(xiàn)在,軟銀不惜再次“忍痛割肉”英偉達,外界預計也和AI布局有關(guān)。
軟銀CFO后藤芳光在投資者說明會上表示:“我們希望為投資者提供大量投資機會,同時仍能保持財務(wù)實力。”他說,將確保以“非常安全”的方式為投資做好資金準備,上述股份出售是公司“資產(chǎn)貨幣化”戰(zhàn)略的一部分。
New Street Research的分析師Rolf Bulk并不認為軟銀對英偉達有負面看法,這個頭寸規(guī)模龐大、流動性高,易于貨幣化,之后可能會看到軟銀將更多資本投入OpenAI。
今年以來,軟銀砸重金全力支持OpenAI。今年3月,軟銀同意領(lǐng)投一輪對OpenAI最高400億美元的融資。4月完成首批100億美元出資。12月軟銀還將通過愿景基金2號向OpenAI追加投資225億美元。而且,2025年初,軟銀宣布聯(lián)手OpenAI、甲骨文發(fā)起“星際之門”項目,雄心勃勃要建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中心集群,預計也要“燒錢”數(shù)百億美元。
此外,軟銀還在大力“押寶”芯片賽道。多年前買下Arm之后,今年3月,軟銀以65億美元收購美國芯片企業(yè)Ampere,近期還傳出消息,軟銀或有意向買下美國芯片制造商Marvell。如果這一收購能夠?qū)崿F(xiàn),軟銀整合Marvell和Arm,將有機會打造出比肩英偉達的“新帝國”。
只是,僅憑軟銀現(xiàn)有的現(xiàn)金流,顯然還難以支撐孫正義到處投錢的AI雄心。變賣流動性高的股份資產(chǎn),也就成為不得已的變通之策。除了清倉英偉達,今年6月阿里發(fā)布2025財年的報告顯示,軟銀已經(jīng)不在核心股東之列,意味著軟銀從最高持股34%,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大幅減持到不足5%。
種種行動或許表明,軟銀依然是AI神話的忠實信徒,減持英偉達不是看空,而是在準備更充足的進場“彈藥”。
張竹然留意到,根據(jù)最新的財報,截至9月底,軟銀的現(xiàn)金儲備約為280億美元,遠低于伯克希爾等巨頭的水平(3816.7億美元)。面對全球AI盛宴,尤其是OpenAI史無前例的IPO,現(xiàn)金儲備是尤其重要的,在其IPO之前做好萬全準備是完全必要的。
“全面擁抱AI”能賭贏嗎?
這兩年,軟銀毫不掩飾對AI的狂熱看好。
今年2月,軟銀集團與OpenAI共同宣布,雙方將攜手開發(fā)名為“Cristal intelligence”的高階企業(yè)AI,并成立合資企業(yè)“SB OpenAI Japan”。
一周前,軟銀集團還發(fā)布公告稱,軟銀正在推動其向“人工智能原生公司集團”的全面轉(zhuǎn)型,所有員工在日常運營中都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孫正義更喊出“AI宣言”,表示“這標志著一個創(chuàng)新新時代的開始,它將改變?nèi)藗兊墓ぷ骱推髽I(yè)管理方式”。
只是,軟銀頭也不回地“全面擁抱”AI,可以再創(chuàng)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奇跡嗎?
花旗銀行分析師Keiichi Yoneshima在研報中寫道,軟銀的價值會根據(jù)市場對其投資價值的評估而波動,但因為軟銀的每股凈值(NAV)處于擴張性走勢,預計投資者還會對股價持樂觀態(tài)度。
杰富瑞分析師Atul Goyal在研報里表示,機構(gòu)投資者都知道軟銀布局人工智能和OpenAI上的風險和波動性更高,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對OpenAI的增長潛力仍然持謹慎態(tài)度。”
在張竹然看來,軟銀All in AI的投資組合或許還是錯失了一些機會。“這種投資策略談不上特別好,全球已進入AI時代,這已是明牌,沒什么人會反對,而目前單純對AI‘重拳出擊’顯然不能指望買到價格合適的資產(chǎn)。
“反之,一些不容被忽視的AI‘周邊’領(lǐng)域其實應(yīng)該成為投資的重點,例如全球的能源、電力板塊。電力基礎(chǔ)設(shè)施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普遍‘欠賬’將會成為人類使用AI的一大短板,軟銀作為一家全球視野的投資機構(gòu)應(yīng)當盡可能降低孫正義的個人色彩,多元化分散投資而不是押注賽道才是正解。”張竹然向記者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