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韓利明 上海報道
2025年作為“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正風肅紀反腐走向縱深。
醫藥行業因資金鏈長、權力集中、利潤空間大,是腐敗風險高發區。在今年1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明確指出深化拓展醫藥等重點領域反腐,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招投標”“新型腐敗”“隱性腐敗”“行賄”等關鍵詞頻繁被提及。
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也發布多篇文章點名醫療腐敗,釋放出對醫藥領域腐敗問題 “零容忍”的強烈信號。其中,《時代專論丨科學把握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和任務》指出,在醫藥領域,需要深化推動醫藥體制改革,重構整體醫藥管理體系,并且通過改革有效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從根源上消除醫藥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
不容忽視的是,近年來,我國醫藥領域反腐已取得系列成就。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教授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行業風氣得到凈化,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紅包等現象減少,醫療服務更加公平、公正;行業合規意識提升,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更加重視合規經營,加強內部管理;推動行業創新發展,企業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研發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資源配置更趨合理,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提高了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p>
2025年,在鄧勇教授看來,將持續完善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醫藥領域的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加強數字化監管,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強化行業自律,醫藥行業協會和學會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和規范。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在藥品研發、監管等方面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我國醫藥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醫藥反腐攻堅:存量未清、手段翻新
上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文章中指出,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仍然嚴峻復雜,腐敗存量尚未清除,增量還在持續發生,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任務仍然艱巨繁重。
在醫藥招投標領域,因其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且利益鏈條長,容易滋生腐敗,向來是醫藥反腐的重點。以貴陽市此前發布的2023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為例,該報告列舉有醫院未經公開招標直接與供應商簽訂或續簽合同,違規線下采購藥品及醫用耗材2.43億元等情況。
此外,反腐敗斗爭形勢仍然嚴峻,不僅體現在腐敗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方面,還體現在腐敗類型的不斷演化上,特別是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不斷偽裝變異、翻新升級。
具體而言,從腐敗類型來看,以合法形式掩蓋腐敗目的、期權變現、政商“旋轉門”與銀企“旋轉門”、“影子公司”與“影子股東”等問題突出;從腐敗主體來看,扶植“代理人”掩蓋權錢交易、培養“關系人”代為保管不義之財、通過“圍獵”精心“挑選”或“培養”行賄對象等方式使得腐敗更加隱蔽化。
從腐敗形式來看,以收受干股方式收受賄賂,以開辦公司等合作投資名義收受賄賂,以委托請托人投資證券、期貨或者其他委托理財的名義收受賄賂,收受賄賂物品但不辦理權屬變更等問題屢見不鮮。
央視新聞在日前播出的《反腐 為人民》的電視專題片中,就提到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院長王茂生為了遮掩受賄行為,其大部分受賄所得都是找人代持,王茂生讓醫藥供應商把部分錢存到以他人名義開的證券賬戶,但卻是自己在實際控制。
此外,在《為了人民的利益》《縱深推進—貴州正風肅紀反腐》等反腐專題片中,也提及不同手段的腐敗形式。有的以送禮掩蓋受賄事實;有的則是涉及資產并購,如某制藥公司負責人張某某便是盯上了原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小林。在支持張某某的制藥公司并購相關資產后,王小林便從中謀利。
毋庸置疑,關鍵環節、關鍵部門、關鍵人群一向是醫藥反腐工作的重心。但“微腐敗”,看似涉及金額不大、影響范圍較小,但因其直接侵蝕公眾切身利益,也逐漸成為反腐工作深入聚焦的重點領域。
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筆談丨持續發力懲治“蠅貪蟻腐”》也強調,“蠅貪蟻腐”表現多樣、成因復雜,分布點多面廣,必須統籌協調各方監督力量同時發力,緊盯醫療等方面突出問題精準出擊,深入整治民生領域的“微腐敗”。
從源頭上預防腐敗
根據國家監察委員會在2024年12月底公開的《關于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工作情況的報告》,深入整頓醫藥領域亂象,全國共立案5.2萬人,處分4萬人,移送檢察機關2634人。其中,留置處級以上干部675人。
但受賄與行賄是腐敗的一體兩面,行賄不查,受賄不止。2024年起,醫療領域反腐整治思路也從“懲”向“懲”“治”結合發展,監管部門根據問題完善制度,形成長效機制。
例如近年來部分醫藥代表涉嫌帶金銷售、商業賄賂等行為,讓整個群體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被“污名化”。2024年11月底,國家藥監局發布《醫藥代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強化醫藥代表準入、備案、學術推廣、禁入等關鍵環節管理,重點規范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對醫藥代表的全過程管理、醫療衛生機構對醫藥代表藥品學術推廣活動的接待管理等,引導有序合規開展藥品學術推廣活動。
不過,鏟除腐敗滋生土壤的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從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的目標來看,《時代專論丨科學把握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和任務》強調仍然要以改革為抓手,建立健全各領域的制度體系,從而減少腐敗機會、堵住制度漏洞,真正從源頭上預防腐敗。
“一方面,從宏觀層面要推動各領域、各部門科學配置權力、規范行使權力,確保權力始終沿著正確軌道運行。另一方面,從微觀層面聚焦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痹撐恼聫娬{。
具體到醫藥領域,鄧勇教授分析,“醫療方面要健全整合型服務體系,堅持公益性,加強監管考核,規范診療行為,防止過度醫療。醫保方面要推進省級統籌,改革支付方式,建立合理收費機制,加強對醫?;鸬谋O管。醫藥方面要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加強質量安全監管,規范醫藥代表行為,打擊商業賄賂?!?/p>
此外,“還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醫療、醫保、醫藥信息共享,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強化監督問責,建立多部門協同監督機制,加大對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建立舉報獎勵制度?!编囉陆淌谘a充。
以醫?;馂槔?,2024年以來,各級醫保部門發現并通報了多起違法違規使用醫?;鸬氖录?,向外界傳遞著違法違規必究的信號。其中,國家醫保局在今年4月正式開展醫保藥品耗材追溯碼信息采集應用試點工作,且從2025年1月1日起,全面推進“碼上”嚴監管。
國家醫保局在其官網也多次呼吁各定點醫藥機構:一定不要有僥幸心理,要加強教育培訓,嚴格規范作業,認真自查自糾,若有違規及時向當地醫保部門報告并主動退回涉及醫?;稹3浞致鋵嵶晕夜芾碇黧w責任,嚴格遵守“不空刷、不串換、不采購(非法渠道藥品)、不銷售(非法渠道藥品)”的要求,共同守護好老百姓的“看病錢”“救命錢”。
而在改革具體落地過程中,鄧勇教授也提醒部門協調存在難度,醫療、醫保、醫藥分屬不同部門,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協調不暢、利益難以統一的問題。
“利益調整阻力大,改革會觸動部分群體和企業的利益,如藥品集中采購可能影響藥企利潤,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可能影響醫療機構收入,遭遇一定的阻力?!编囉陆淌谘a充,“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專業技術人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人才和技術方面相對薄弱,可能影響改革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