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賀泓源 北京報道
先說結論,庫迪咖啡在9.9元價格戰中早就盈利了,這是一種供應鏈的勝利。而庫迪的打法與蜜雪冰城非常一致,但他們,正在成為新的敵人。
大家好,我是小賀,歡迎收看本期消費參考。
想不到吧,靠著全場9.9元,把瑞幸、星巴克拖入咖啡價格戰的庫迪早就悄悄盈利了。
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告訴我,早在2024年5月開始,庫迪咖啡已經實質性盈利。且按月度來計算,庫迪盈利持續至今。
庫迪是如何做到的呢?
背后是供應鏈布局與規模效應。
我們先來看看一杯9.9元庫迪咖啡的成本。它主要分為三大塊,原材料、房租與人工。
在原材料方面,庫迪已經實現除了牛奶之外所有原材料自產,甚至包括咖啡杯之類的零件。
我參觀過庫迪在馬鞍山的供應鏈基地,非常龐大。
這帶來了多大的成本優化呢?舉個例子。在2018年,一瓶意大利產的法布芮糖漿售價超過170元,現在實現自產后,成本被打到接近個位數。這依舊是純天然糖漿。
在房租方面,庫迪都是小店,甚至還有店中店。這也實現了極限降本。
人工部分,庫迪主要靠人機協作,俗稱“傻瓜式做咖啡”。所有萃取方式甚至都不需要人工記憶,通過二維碼掃碼來指導工作。我有實習生去類似的咖啡店體驗,她感覺自己就是個容易被替代的無情機器人。且這份收入不高的工作還需要搶,打工人基本沒有議價權。
回到庫迪來說,此種硬投資模式,最大的風險是交易量不夠。這會導致成本成為無底洞。
幸好,庫迪在價格戰下催生的龐大的交易量中,硬生生地將成本填平了。潛臺詞是,庫迪必須打價格戰。截至今年初,庫迪門店數已經超過1萬家。
于是,庫迪進入了盈利周期。
注意,庫迪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服務費,服務費主要來自加盟門店的毛利潤抽成。這代表著,庫迪的盈利是種生態性盈利。
此種打法與蜜雪冰城非常相似。
上市后漲瘋,截至3月13日總市值超過1400億港元的蜜雪冰城,也主打性價比。產品均價在2—8元。
如此價格,也依托于強大供應鏈。蜜雪在河南等地建立的五大生產基地,供給加盟商的飲品食材超過60%為自產,其中核心飲品食材為100%自產。
需要看到的是,蜜雪規模要比庫迪大很多。截至2024年9月份,就已經達到45302家。這代表著,在龐大需求規模下,蜜雪成本被分擔得更低。甚至蜜雪第一大收入已經是向加盟店銷售物料。
庫迪有可能成為咖啡界的蜜雪嗎?
顯然是有這種可能的,前提是規模要更大。
現在,庫迪正在努力。
比如,庫迪新推出了便利店店型,今年總門店目標要達到5萬家。再比如,庫迪費了很大代價簽下與《哪吒》獨家合作。戰線永遠不會騙人。
但問題是,庫迪很容易遭遇蜜雪的阻擊,特別上市后又融了一筆錢的蜜雪。
蜜雪旗下的幸運咖,產品價格僅在5—10元,美式咖啡甚至低至5.9元。也正迅猛擴張。
至少,瑞幸已經看到了這種風險,在財報電話會上發出了警示。
總體來看,庫迪終于盈利了,還在加速狂奔。
可它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多,至少,現在庫迪能夠在現金流上相對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