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北京報道
資管新規發布以來,理財行業持續推進凈值化轉型,逐步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資管業務本源。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場存續理財產品4.03萬只,存續規模達29.95萬億元,凈值型產品占比超過98.5%,為促進投融資需求對接、實現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到來之際,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下稱理財登記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在京聯合舉辦“理財知識進高校”維護權益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資管司副司長郗永春、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徐潔勤、理財登記中心總裁成家軍等出席并致辭。
郗永春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理財行業在踐行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已經成為我國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重要選擇。未來理財公司要始終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秉持“受人之托,勤勉盡責”理念,在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優化投資者服務、強化投資者保護、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幾個方面做好工作。當前,高校大學生開始嘗試接觸投資理財,這一群體的金融知識相對缺乏,對風險的抵御能力較弱,給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帶來了新挑戰。此次主題活動將投資者教育工作的覆蓋面擴大至高校,對提升學生群體金融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徐潔勤表示,持續開展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是理財行業職責所在,“理財知識進高校”活動是金融知識普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一次很好的實踐。過去一年中,銀行業協會不斷強化行業自律,就理財行業關切問題研究制訂相關自律規則、開展自律督查,持續深化投資者教育實踐工作,進一步提升投資者保護意識,更好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今后,銀行業協會將在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與理財機構一起,著力完善理財行業投資者權益保護體系,以制度規范為基礎、以全生命周期服務為抓手、以金融科技為支撐、以多方協同聯動為保障,進一步提升投資者權益保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成家軍表示,在凈值化轉型的總體背景下,理財行業能夠實現平穩健康發展,與行業持續深化投資者教育和權益保護工作的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一方面,制度建設日臻完善,監管部門高度重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理財產品信息披露工作,不斷夯實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體系。另一方面,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全行業高度重視、不斷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幫助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在市場波動期間做好投資者陪伴,共同營造健康的行業生態。
成家軍稱,理財登記中心要立足服務監管、服務市場、服務投資者職能定位,充分發揮理財行業基礎設施作用,嚴格落實監管部門要求,不斷完善個人養老金理財行業平臺功能,建設更加安全、更加標準、更加高效、更可持續的理財產品中央數據交換平臺,建成理財行業信息披露平臺,充分發揮中國理財網線上投資者教育陣地作用,與市場機構共同做好投資者教育宣傳工作,助力理財市場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自2021年起,理財登記中心著力打造“理財知識進萬家”3·15投資者教育宣傳品牌,先后舉辦進網點、進鄉村、進社區、進高校等主題活動。理財登記中心表示,未來將繼續攜手各市場機構,探索投資者教育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理財產品信息透明度,豐富投資者教育宣傳形式,加強理財知識普及,幫助投資者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增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