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婧 北京報道 政府債繼續支撐社融,2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
3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月金融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17.29萬億元,同比增長8.2%,比上月加快了0.2個百分點;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24萬億元,同比多增7416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告訴記者,2月中國政府債券凈融資約1.7萬億元,同比多增約1.1萬億元,是社融的重要支持項。今年政府債發行前置的特點較為明顯,“向前發力”有利于更好推動實體經濟修復。中長期看,置換債券靠前發行,不僅將釋放地方政府的財政空間,不斷暢通資金鏈條,地方政府也將騰出更多資金用于保障民生、支持創新等,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能,增大未來信貸增長的潛能。
央行數據顯示,2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1.78萬億元,同比增長7.3%,較上月回落了0.2個百分點;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1萬億元,同比少增4400億元。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表示,1月信貸靠前發力,人民幣貸款增量創歷史新高,“早投放、早收益”訴求下部分融資需求前置,使得2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同時,地方化債因素也對信貸增量形成擾動。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發行后,短期融資平臺可能會償還一部分銀行貸款,體現為這部分存量貸款數據的減少。不過,2月貸款增量達到萬億元,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從總量上看“小月不小”,對實體經濟保持較強支持力度。
展望未來,溫彬表示,今年赤字率定為4%,關鍵財政指標悉數上調,實現多項突破,擴內需和防風險并重。政府債發行規模大幅提升下,全年社融增量有望維持在較高水平,社融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他還表示,后續為穩經濟、擴信用、促轉型,對于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或將加大,促進宏觀經濟循環暢通,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培育新動能。同時,也將通過結構性降息等舉措進一步降低商業銀行資金成本,促進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
企業貸款需求仍有待提振
數據顯示,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1萬億元,環比季節性少增4.12萬億元,同比少增4400億元,拖累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速較上月末下滑0.2個百分點至7.3%,續創歷史新低。
從分項看,2月貸款再現同比少增,主要受企業貸款拖累。2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大幅少增7500億元,企業短貸同比少增2000億元,票據融資則同比多增4460億元。這與當月票據利率下行相印證,顯示因企業增量貸款需求不足,銀行存在票據沖量現象。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記者,在2月制造業和建筑業PMI均現反彈,經濟活動邊際轉強背景下,企業貸款同比大幅少增,或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去年底今年初置換債大規模發行,推動部分屬于隱債的存量企業貸款被提前償還,這會下拉新增貸款規模;二是央行繼續強調“防范資金沉淀空轉”,顯示在信貸資金防空轉方面仍堅持嚴監管基調,或導致2月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少增的;三是1月信貸“開門紅”成色較足,企業貸款恢復同比多增,或對2月貸款需求有所透支。
王青還判斷,當前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科技型企業貸款、綠色貸款、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保持高增,以及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節奏加快,是支持企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的主力,也顯示金融供給側改革正在朝著做好五篇大文章,重點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方向發力。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了解到,2月信貸結構的確出現了不少亮點。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33.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4.48萬億元,同比增長10.3%,以上貸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數據還顯示,2月住戶貸款減少3891億元,同比少減2016億元。其中,居民短貸和中長貸分別減少2741億元、1150億元,同比分別少減2127億元、多減112億元。
“居民中長貸方面,2月房地產市場延續止跌企穩態勢,但疊加春節假期因素影響,整體保持低位運行,影響新增按揭投放。”溫彬告訴記者,2月是傳統淡季又逢春節假期,房企推盤積極性不高,百強房企單月業績規模相較于2023年降幅仍在六成左右。同時,在春節發放獎金等因素影響下,按揭早償季節性增多,也會制約總體信貸表現。
居民短貸方面,溫彬認為,雖然2月商品消費與服務消費同步較好,但春節的錯期效應持續對短貸融資意愿產生影響;此外,在居民就業、收入等長周期變量未出現實質性改善情況下,消費需求修復相對緩慢,個人經營貸領域也受風險擾動承壓。
展望后續,溫彬預計,3月恰逢“金三銀四”成交旺季,整體供求有望修復,環比持增,但考慮到去年高基數因素,同比或將持平或小幅微降,部分城市有望出現局部“小陽春”。而隨著核心城市的限制性政策逐步優化,以及貨幣化安置和專項債資金收購存量土地等政策的推進,市場預期將得到進一步修復,核心城市可能率先實現市場恢復,穩定按揭增量。
“另外,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的安排,今年提振消費被列為重點工作,各部門配套舉措也相應跟進,促消費政策加碼也有望帶動居民端消費領域信用活動修復。”溫彬如是說。
M1連續3個月同比正增長
2月金融數據還顯示,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20.52萬億元,同比增長7%,增速與上月末持平;狹義貨幣(M1)余額109.44萬億元,同比增長0.1%,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
王青認為,M1同比增速放緩主要受1月年終獎發放、居民活期存款增速大幅上行,2月增速自然回落影響。今年1月起,個人活期、非銀支付機構備付金正式納入修訂后的M1統計口徑。按照新口徑測算,M1增速連續3個月處于同比正增長狀態。這背后,除了2024年三季度末一攬子增量政策出臺、市場信心提升,推動企業經營、投資活躍度有所上升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前期樓市持續回暖,帶動居民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轉移加快。
不過,王青也坦承,當前M1增速仍然明顯偏低,顯示后期還需要在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居民消費信心和企業投資信心等方面持續用力。
談及M2增速相對穩定,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告訴記者,一方面,與1月份相比,2月新增信貸投放節奏略有放緩,存款創造能力下行,對M2帶來一定拖累。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擴大帶動政府支出規模同步提升,這又對M2帶來支撐。展望未來,梁斯預計,隨著逆周期調控政策持續發力,實體經濟資金需求將同步回升,預計金融數據將繼續延續轉暖態勢。
王青還指出,在當月貸款同比少增導致貸款余額同比增速下行0.2個百分點,影響存款派生,以及2月新增財政存款同比大幅多增1.64萬億的背景下,M2增速仍能保持不變,主要源于當月及前期用于化債的地方政府債券大規模發行,部分資金暫時轉為城投企業存款。總體上看,當前化債融資正在對M2增速形成重要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而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左右。
王青告訴記者,上述兩項數據之和是7.0%左右,但這不意味著今年存量社融增速和M2增速也將控制在7.0%左右。在其看來,應當從拉長時間、跨周期的角度理解“匹配”,不是每一年都要保持基本一致。事實上,在逆周期調節發力階段,存量社融增速和M2增速需要適度高于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反之亦然。”這意味著今年存量社融增速和M2增速會適度高于7.0%。”王青進一步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