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俊(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中國銀河證券博士后研究員李沁蔓、劉小逸、田冀霖
當前,從全球發展態勢來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和高技術領域成為各主要經濟體展開激烈角逐的主陣地,地緣政治、經貿、科技等領域交錯的國際競爭博弈空前復雜。從我國發展階段來看,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發展方式轉變、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結構調整等現實發展需要。縱使面對多重壓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也給全球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發展新質生產力無疑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訴求。技術的多點爆發正不斷創造機遇,新質生產力正深刻改變生產和生活方式以及全球產業鏈格局。我們可以將全球產業鏈的變化從空間、供需、價值三個維度進行解構,來分析新質生產力是如何塑造當下的全球產業鏈格局變遷的。
空間維度:全球產業鏈分工不斷細化
空間維度反映的是宏觀層面產業鏈網絡體系的地理分布和經濟體之間的分工。眼下,全球創新格局的多極化發展推動全球產業鏈分工不斷細化。新興市場正加快培育技術優勢,搶先布局未來產業,全球產業鏈遷移呈現出雙向、網絡化的結構趨勢。
美、日、歐等傳統創新高地在半導體制造等尖端領域仍然占據一定主導地位。2022年德國、美國、日本的高新技術出口規模分別位列全球第二、第三、第十位,是全球高新技術的重要供給方。其中,半導體產業是全球高新技術產品的關鍵增長部門,美國在微處理器和其他尖端設備方面保持領先。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5G等領域展現出強大創新動能,走在世界前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的重大突破,推動了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進程,在研發、生產等環節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中汽中心2024年中國汽車專利數據顯示,中國自主企業寧德時代、長城、北汽新能源、奧動新能源等發明專利授權量增幅明顯,顯示出中國自主企業在技術創新和專利布局方面的強勁實力。
東盟等新興市場以優惠政策搶先布局數字產業,發揮市場潛力優勢,把握數字化機遇。信息科技賽道正成為新興經濟體滲透全球產業鏈的戰略方向,在跨境電商、辦公軟件、游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信息服務需求日趨旺盛,依托市場潛力搶先布局數字產業。
供應維度:新要素新技術提升供應鏈韌性
供應維度是在微觀視角上關注單個企業以及企業上下游之間的互動關聯,涉及的主體是企業產品。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推動形成了工業軟件、工業機器人、3D打印機、智能終端設備等產品,在各領域各環節企業中廣泛使用,使得技術的賦能作用貫穿從供應商到客戶整個產業鏈條的各環節。
在生產端主要體現為生產工具和生產工序均日益智能化。生產端通常包括設計、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組裝、包裝等環節。在產品及工藝設計環節,數字技術能夠幫助企業開展建模與模擬分析,高效推進產品、工藝、產線研發和優化。在生產制造環節及組裝、包裝環節,第一,大量手工作業被自動化替代,提升了生產速度、準確度和產品質量,并降低能耗和浪費現象。第二,生產端企業能夠及時收集下游需求信息,降低壓貨風險,同時也能夠直接面向消費端提供個性化定制的產品和服務。第三,虛擬工廠可以在無風險的虛擬環境中仿真生產現場,也能夠實現打破物理空間壁壘。智慧工廠在全球的制造業智能化升級中扮演重要角色。麥肯錫研究顯示,全球新晉燈塔工廠的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50%,能耗平均降低22%,庫存平均降低27%,廢品或浪費平均降低55%。
在流通端主要體現為流通環節扁平化與物流體系智能化。流通端包括倉儲、物流和分銷環節。隨著數字平臺出現并繁榮發展,跨境電商、移動支付、網絡購物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推動流通環節扁平化發展。數字貿易便是隨著數字經濟催生出的新貿易形態:貿易方式上,采取數字訂購、數字交付方式實現;商業結構上,不同于傳統貿易的多級分銷體系,供求雙方可以直接交易,包括B2B、B2C、C2C等商業模式;運作模式上,多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開展。
在消費端主要體現為批發零售方式更加高效便捷,以及消費者需求與上游各環節精準對接。消費端主要是指貨物和服務最終流向批發、零售和最終用戶等環節。第一,商家通過大數據和智能數據分析能更了解市場需求和客戶喜好,針對性制定產品策劃和營銷策略。第二,批發零售方式更加高效便捷。零售企業普遍開展線上+線下+智能物流的深度融合。第三,消費者層面,精準投送推薦和智能化篩選幫助消費者節省時間,智能客服系統可以高效解決客戶問題。
價值維度:科技創新驅動價值攀升
價值鏈則從宏觀、中觀以及微觀兼顧的視角,關注從原材料獲取到最終產品交付消費者過程中各個環節所創造的附加值。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從產業鏈環節的結構創新以及數字賦能的模式創新兩個維度促進產業鏈的價值提高和優化升級。
一是科技要素賦能各經濟體在各自全球價值鏈分工環節上實現附加值的攀升。長期以來,發達國家專注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將相對低效的生產部分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機會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低端鎖定”現象。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和要素整合為核心和驅動,可以將科技要素融入產業鏈生產的具體環節中,賦能特定產業鏈環節的科技創新活動。以越南為例,根據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越南被評為過去10年創新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技術創新顯著推動了其附加值的提升。越南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逐步融入全球價值鏈,向產業鏈的中高端升級,提升了出口產品的附加值。
二是科技躍遷為一國產業鏈提供跳躍式發展途徑。以往的發展模式下,后發國家想要實現產業升級、在全球價值鏈上實現攀升往往依賴于循序漸進的積累,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在AI時代,可能會打破傳統束縛,通過創造出高端產業環節的方式,直接切入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環節。
三是數字創新促進產業鏈優化升級。當前,數字技術和大數據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發展。一方面,數據與數字技術賦能產業鏈上下游,實現數字化轉型,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例如,工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應用推進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轉型;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算力經濟等新興產業形態推動了跨界融合的創新發展,提升整體價值。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和方法的應用幫助解決產業鏈升級中的“卡點”和“堵點”,從而形成一個動態良性循環的產業鏈體系,為知識突破提供方向,并驗證知識在實際生產中的效用,為產業鏈升級提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