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芮萌:保障+產業雙輪驅動,構建品質型養老生態

2025年11月17日 19:21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吳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霜

近日,國家統計局出版《中國統計年鑒2025》,公布了2024年全國31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和其占比情況。數據顯示,有19個省份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未富先老”、“未備先老”成為了老齡社會需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包含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職業養老金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在內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

但三大支柱面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貝萊德建信理財最新發布的《2025中國養老金金融白皮書》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已達95%;而參與企業年金的職工人數僅相當于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的3%,個人養老金開戶人數占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的7%。根據估算,2024年我國城鎮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約為45%,遠低于55%的國際警戒線。

近日,記者采訪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中歐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請他對銀發時代的財富管理規劃和銀發經濟的發展趨勢分享最新的觀察。

“十五五”規劃建議養老部署:雙輪驅動構建品質型養老生態       

21世紀:“十五五”規劃建議中對養老提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部署,與養老相關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對我國養老體系建設和銀發經濟發展有哪些指引?

芮萌:“十五五”規劃建議中養老相關部署的核心可概括為三點。一是構建“保障+產業”雙輪驅動的養老生態;二是聚焦基本保障的普惠性,通過養老產業發展緩解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三是主動適配人口結構變化,推動老年人從被動幫扶對象轉變為銀發經濟的生力軍。

這一部署核心是打破以往“重保障輕產業、重供給輕需求”的失衡狀態,帶來三方面具體影響:其一,養老體系從兜底型向品質型升級;其二,銀發經濟從零散被動發展轉向主動規劃推進;其三,形成“保障托底+產業賦能”的良性循環,為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明確了核心方向。

21世紀:當前我國養老替代率約45%,低于國際建議的55%標準,“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問題突出。如何通過財富管理手段平滑養老現金流?

芮萌: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健全養老金三支柱體系,目前我國養老保障仍高度依賴第一支柱,第二支柱覆蓋不足,第三支柱幾乎空白,需要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發力。國家承擔第一支柱兜底責任,企業積極參與第二支柱建設,個人則需提前布局第三支柱。

從供給側來看,三類金融機構提供了主要養老金融產品:保險公司的年金險、商業銀行的養老金儲蓄計劃,以及公募基金的養老FOF產品。其中公募基金的FOF模式優勢顯著,可根據個人退休年限和風險偏好動態調整資產配置,臨近退休時降低高風險資產比例,通過再平衡匹配養老需求。

此外還有多項創新工具值得關注:一是反向按揭,利用居民占比70%的房產資產,由金融機構每月支付養老金,過世后房產產權轉移給金融機構;二是長期護理險,補充半失能、全失能階段的養老資金需求,目前上海等地已試點,可借鑒日本成熟經驗;三是房地產信托基金,以高速公路、倉儲等基礎設施為底層資產,能提供穩定現金流和資產增值。

養老金三支柱:短期可設立“631”或“622”的結構目標

21世紀:我國養老金三支柱呈現不平衡狀態,未來合理的結構比例應為多少?

芮萌:養老金三支柱比例沒有統一標準,各國差異顯著。

結合我國國情,不能一步到位,理想狀態應是逐步降低第一支柱占比,從目前的70%-80%降至50%-60%,適度提高二三支柱比例。短期可目標“631”或“622”的結構,長期可向“523”或“443”的更均衡比例邁進,逐步縮小與國際標準的養老替代率差距。

21世紀:提升二三支柱覆蓋率面臨哪些問題?有何改善建議?

芮萌:核心問題在于企業和個人的參與積極性不足。部分國家主要通過稅延政策激勵,但我國實際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勞動人群占比低,且已有12000元的稅收減免額度,單純稅延政策覆蓋面有限,還可能拉大貧富差距,不符合我國國情。

更有效的方式是政府直接介入引導,比如對個人自愿儲蓄的養老金按比例進行財政配比,或由國家兜底部分個人養老金貢獻,降低參與門檻、擴大受益人群。同時要平衡政策公平性,避免加劇收入差距,讓更多群體愿意參與到二三支柱建設中。

21世紀: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需長期鎖定,若缺乏優質投資產品可能面臨貶值風險,未來我國養老金融產品創新有哪些方向?

芮萌:未來創新將繼續圍繞“適配養老現金流需求”展開,核心是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優化產品的收益穩定性和領取靈活性。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機構可結合國人養老習慣,設計更多階梯式領取、靈活調整的產品,既保障長期增值,又能滿足不同階段的養老資金需求。

21世紀:零工經濟下,2億靈活就業人群缺乏固定社保繳納渠道,他們該如何規劃養老?

芮萌:關鍵是打破養老金與固定工作的掛鉤關系,一方面在制度上松綁,另一方面創新養老金融產品。產品設計應突出靈活性,比如采用浮動繳費比例,降低最低繳費門檻,如100元起繳,允許靈活就業人群根據收入情況自主調整繳費金額和頻率。

同時建立統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無論從事多少份零工,都可通過該賬戶集中繳費、統一管理,解決其工作流動性大帶來的養老保障難題,讓靈活就業人群也能獲得穩定的養老預期。

銀發經濟:多細分領域釋放增長潛力

21世紀:隨著老年人群體擴大,銀發經濟增長勢能顯著,哪些細分領域最具發展潛力?

芮萌: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銀發經濟的潛力領域可分為多個層次。基礎需求層面,養老院供給、社區養老服務、適老化改造是核心賽道,直接滿足“老有所養”的基本需求;社交與情感需求層面,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娛樂、老年購物等消費場景將持續擴容;健康與安全需求層面,智能穿戴設備(實時監測生理狀況)、養老機器人(陪伴溝通)、健康管理服務等領域潛力巨大。此外,養老金融作為支撐整個銀發經濟的資金保障環節,本身也是重要的風口賽道。

21世紀:當前正處于二代接班潮,家族企業在傳承中最易遇到哪些問題,該如何應對?

芮萌:家族傳承可分為企業傳承和財富傳承,二者面臨的挑戰各不相同。企業傳承的核心問題有三個:一是創始人不愿放權,一生深耕企業難以退休;二是二代缺乏接班意愿或能力;三是企業組織架構未適配傳承需求,從“一言堂”向制度治理轉型困難。

應對企業傳承風險,不一定強求子女直接管理,可采用“股權傳承+職業經理人管理”的模式,子女作為股東享受權益,由專業團隊負責企業運營,降低傳承風險。這需要提前規劃股權架構、公司治理架構,以及家族與企業的關系邊界。

財富傳承同樣面臨多重風險,包括個人意外、婚姻變動、家族矛盾、稅收規范等。尤其在稅收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可能成為財富傳承的隱患。解決之道是做好風險隔離,通過多元工具組合構建防護體系,而非單一依賴保單或信托。

傳承本質是系統工程,需要專業團隊梳理風險點、開展自我檢查,再根據家族具體情況定制解決方案,才能確保家族企業或財富平穩傳承。

以創新和科技為特色的深圳金融定位

21世紀:在“十四五”期間,深圳金融業發展呈現出哪些突出特點和優勢?

芮萌:中國四大金融中心,香港、深圳、上海、北京,經過多年競爭已形成差異化格局:上海聚焦建設全球金融中心,香港定位中外金融連接樞紐,深圳則以創新金融和科技金融為核心特色。

“十四五”期間,深圳金融業的突出成就體現在創業板的快速發展,以及大量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的集聚。這些資本不僅為創新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更通過賦能提升創業企業的發展能力,形成了金融與創新產業深度融合的獨特優勢,這也是深圳區別于其他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21世紀:深圳定位“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產業金融中心”和“創新資本形成中心”,未來在服務科技企業、支持創新方面還可重點發力哪些領域?

芮萌:未來深圳金融需在兩方面重點發力。一是提升專業性,聚焦重點產業賽道,圍繞產業鏈上中下游布局投資標的,形成協同效應,改變以往分散投資的模式;二是強化賦能能力,金融機構要超越“募投”環節,將重點轉向“管退”,為被投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當前科創基金結構已發生變化,從民營資本為主轉向國有資本(國家隊產業基金、創新基金)與民營資本協同發力,同時海外資本投資門檻提高,這為深圳帶來了機遇。深圳需依托本地創新企業集聚的優勢,讓金融資本深度嵌入科技產業發展,助力初創企業穩步邁向成長期,持續鞏固創新金融與科技產業聯動的核心優勢。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色婷婷5月综合久久 |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一区 | 亚洲日韩AV一级午夜在线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