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部署:加速供需適配,AI與新場景聯手促消費

2025年11月17日 19:44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張旭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周瀟梟 見習記者張旭 北京報道

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一頭連著宏觀經濟,一頭連著千家萬戶。

11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進一步促進消費政策措施。消費新場景新業態、人工智能融合賦能成為兩大關鍵詞。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國常會部署消費政策的亮點,是從傳統的“拉動需求”轉向“優化供給結構”,強調通過提升供給質量來釋放消費潛力。“增強供需適配性”意味著消費政策從過去強調“刺激買”轉向強調“提供更適合消費者想買的產品”。從總量擴張邏輯邁向結構優化邏輯,體現了消費治理的轉變。

“特別是提出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通過標準提升、柔性制造、特色供給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本質是推動中國消費從‘有沒有’邁向‘好不好’‘合不合適’,將成為構建高質量內需體系的關鍵抓手。”洪勇說。

(資料圖)

打造消費新場景新業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169億元,增長4.3%;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291億元,同比增長2.9%。專家指出,10月份社零增速放緩,反映出傳統大宗消費動力不足,而特色消費、品質消費、個性消費尚未充分釋放。

洪勇表示,目前消費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供給端高品質、小批量、專業化的產品仍相對有限,柔性制造和快速響應能力不足,年輕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與供給能力之間仍存在一定錯位。

國常會指出,增強供需適配性是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暢通經濟循環的有效舉措。要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以優質供給更好滿足多元需求,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會議明確,要積極支持企業擴大特色、高品質消費品供給,加快安全、性能、綠色等標準更新升級,完善認證體系。要圍繞細分市場精準匹配不同人群需求,發展一批柔性制造工廠,推動生產高效響應消費者個性化需要。要培育消費新場景、新業態,豐富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指出,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多業態跨界聯動、綠色低碳發展導向、個性化定制服務升級,消費新場景新業態的打造將全方位適配消費升級需求,為擴大消費提供新動能。

郭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推動消費新場景新業態高質量發展,需要踐行差異化路徑。鼓勵各地依托資源稟賦打造標志性場景,避免同質化競爭;推廣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在消費場景的深度應用,豐富智能體驗;制度保障完善方面,健全行業標準、信用監管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同時要注重優化區域布局和經驗推廣。加強縣域商業體系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煉國家級試驗區成功經驗,通過政策引導與模式復制,推動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9月,商務部和財政部印發《關于開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支持業態創新、模式創新,推動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數字技術在文娛、旅游、健康、體育等領域的深化應用,打造一批商旅文體健融合的消費新場景。

具體來看,包括商圈向多元消費場景升級、發展夜間經濟、特色商業街優化升級,打造特色消費場景等方面。

目前,上述建設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共實現客流量超4000億人次、營業額超50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80萬個。2025年中秋國慶假期,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客流量、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8.8%、6.0%,為各地促消費、擴內需、穩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洪勇表示,下一步,需要通過標準提升、產品分級、細分化設計,更好匹配不同年齡、收入、生活方式人群的需求;同時鼓勵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構建柔性制造工廠,讓產品能按需而造、隨需而變。此外,還應繼續培育沉浸式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綠色消費等新場景,擴大消費金融供給,降低消費者體驗高品質商品與服務的門檻,以結構優化帶動整體消費回升。

人工智能拓展消費增量

此次國常會十分重視新技術和人工智能對消費的作用。會議提出,要加快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應用,強化人工智能融合賦能,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開發新產品和增值服務,持續拓展新的消費增量。

洪勇解釋道,新技術和AI的核心作用,是把過去“粗放供給”變成“精準供給”,把“統一生產”變成“個性化制造”。人工智能通過用戶行為洞察、智能推薦、柔性排產、智能客服與售后等能力,使企業更精準理解消費趨勢,形成小批量、多品類、低成本的快速供給模式,提升消費品的“命中率”。包括AIGC在內的新模式,也正在重塑商品設計、營銷、試用體驗與服務方式,降低消費者決策成本,提升體驗質量。

“國常會提出要‘強化人工智能融合賦能’,核心就是讓AI成為供給端的‘放大器’和需求端的‘連接器’,推動更多新產品、新服務、新場景不斷涌現,從而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洪勇說。

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也為消費端提供了更多產品。工業和信息化部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時提到,制定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助力擴大消費行動方案,加快人工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智能穿戴等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介紹,人工智能賦能作用持續加強,我國培育并開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快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應用,形成一批新模式新業態。AI手機、AI電腦、AI眼鏡等人工智能終端已超百款,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郭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促消費的價值主要體現為三點:一是通過大數據挖掘潛在需求,二是提供定制化產品與個性化服務,三是借助智能終端升級消費體驗,優化交互效率與使用感受。同時,AI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催生高附加值消費新賽道,為市場注入持續活力。

從實踐情況來看,AI與消費融合已經覆蓋多個場景,例如家居領域的人居智能聯動;物流端,菜鳥AI視覺分揀技術與無人配送車協同;文旅場景下,大運河景區AI巡檢機器人兼具安全防控與文化導覽雙重功能,提升場景服務品質等。

在郭濤看來,“人工智能+消費”的發展將呈現幾大趨勢:情感經濟崛起,酒店智能管家通過聲紋識別感知用戶情緒,提供主動式關懷服務;全場景智能互聯深化,以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為核心終端,構建跨場景無縫銜接的生態化交互環境;跨界融合加速,AI與低空飛行、腦機接口等技術深度結合,孵化沉浸式、體驗式消費新業態。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亚洲gif动图 | 图片专区日韩欧美 |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 中文字字幕乱码在线观看精品 |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 亚洲成熟少妇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