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盈利表現雖然有所波動,龍佰集團的分紅卻是毫不含糊。
4月24日,該公司發布定期報告及利潤分配預案,在2024年現金分紅21.44億元的基礎上,公司計劃2025年一季度再次進行11.86億元的利潤分配。
而由于公司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尚不過6.86億元,使得公司當期股利支付率大幅增加至172.88%。
實際上,近幾年龍佰集團幾乎是“賺多少、分多少”,比如2024年公司股利支付率便達到98.89%,期末母公司未分配利潤僅保留0.22億元。
以上突出的分紅表現,或許與公司所處的特殊發展時期與股權結構有關。
截至目前,龍佰集團鈦白粉產能151萬噸/年,海綿鈦產能則達到8萬噸,雙雙位居全球第一位,同時公司現有重要股東中,包含公司創始人家族、創業元老與被收購方龍蟒鈦業等多方資本,持續穩定的分紅也為其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入。
不過,有意思的是,龍佰集團保持以上高強度分紅的同時,公司的借款規模卻在不斷增長。歷史數據顯示,2020年末公司短期借款為41億元,到今年一季度末時已經增加至97億元。
分紅總額超募資總額
龍佰集團2024年的股息率為5.09%,比它更高的上市公司還有不少,但是“賺多少、分多少”、幾乎不留存利潤的樣本企業卻較為少見。
2024年一季度、三季度,該公司便發布了兩次利潤分配,合計派發現金紅利21.44億元。
要知道,2024年當期龍佰集團的歸母凈利潤尚不過21.68億元,在完成上述兩筆分紅后,公司期末未分配母公司凈利潤僅余0.22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公司上市以來累計實現凈利潤250.3億元,累計現金分紅193.9億元,其分紅總額也已經超過了公司上市以來的股權募資總額,派息融資比更是達到141.97%。
實際上,龍佰集團分紅比例的增加有一個重要的節點,即2016年完成對四川龍蟒鈦業的并購。
2016年以前,龍佰集團集團的股利支付率至多為64.21%,2016年以后,隨著公司并表利潤規模的大幅提升,其股利支付率也明顯提升,最低值也超過55%,并且在2017年、2020年等多個年份超過80%。
龍蟒鈦業,原為四川龍蟒集團旗下資產,在單獨謀求IPO未果后,其實控人李家權分別將旗下的鈦白粉、磷化工資產出售給龍佰集團(原佰利聯)與川發龍蟒(原三泰控股)。
時至今日,出自龍蟒集團一脈的關鍵人員,依舊是龍佰集團的重要股東。
截至2025年一季末,龍佰集團第四大股東、第六大股東分別為自然人李玲和范先國,其中李玲是李家權之女,范先國則曾任龍蟒集團總裁。
而除了以上龍蟒方面的股東以外,龍佰集團的前十大股東中還有創始人家族、創世元老兩組關聯股東。
2024年5月20日,龍佰集團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名譽董事長許剛,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享年61歲。
許剛病逝后,其女許冉繼承上市公司20.95%股份,其子許某某則繼承5.3%股份,但是由于其子尚未成年,所以上述股份登記許某某母親王霞名下,而王霞又將表決權等委托許冉行使,所以目前龍佰集團的實控人為許冉。
此外,參與佰利聯創辦,并曾任公司副董事長的譚瑞清,及其關聯企業河南銀泰投資有限公司,也分列龍佰集團第二大、第七大股東。
拋開龍佰集團的“公眾公司”角色,僅就其前十大股東構成來看,某種程度上也像是一家多方資本匯聚的“集體企業”。
上述相對特殊的股權結構,或許也是龍佰集團能夠保持高強度分紅的原因之一,公司近幾年至少20億元以上的凈利潤,也為相關股東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入。
普通投資者自然也是喜聞樂見的,即便龍佰集團股價下跌,每年來自公司的分紅也可以幫助其降低持倉成本。
高強度分紅能否持續?
或許是受到高比例分紅的吸引,2024年二季度全國社保基金114組合現身龍佰集團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并于同年三季度進行小幅增持。
同時,2024年二季度末,基金在龍佰集團的持股也再次回升至2億股以上,約占當時上市公司非限售流通股的9%左右。
不過,龍佰集團后續能否持續高強度的分紅,以及分紅規模能否繼續進一步提升,還取決于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與資金管理水平。
2020年鋰電業開啟爆發式增長后,由于產品存在一定交叉,龍佰集團等鈦白粉企業集體“跨圈”至磷酸鐵鋰等新能源材料領域,以此在鈦產業鏈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增量業務。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形成5萬噸/年磷酸鐵鋰產能、10萬噸/年磷酸鐵產能,以及部分石墨化與石墨負極產能。
但是由于行業景氣度波動的影響,龍佰集團的新材料業務難言成功,至少收益沒有達到預期。
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磷酸鐵產能利用率為56.7%,當期公司新能源材料產品毛利率為-5.93%,連續兩年虧損。
為此龍佰集團提出,“利用集團富余的副產品資源,在磷酸鐵降本增效上下功夫,提升磷酸鐵盈利能力……促使集團正負極材料板塊扭虧為盈。”
所以,雖然上市公司已經明確打造鈦、鋯、新能源3個優勢產業鏈,但是現階段公司的利潤來源仍然是以鈦白粉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在尋求業務新增量的同時,龍佰集團近幾年資本開支也處于較高水平。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開始公司在建工程金額迅速增加,從2019年的16.5億元一度增加至2022年的近58億元,到今年一季度末仍然有38.44億元。
而在上述期間,龍佰集團只是在2021年進行過一筆22.6億元的再融資,用于支撐其20萬噸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建設和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
反而是公司的外部借款規模快速增長。相關數據顯示,龍佰集團2020年末短期借款41億元,到今年一季度末時增加至97億元,同期公司長期借款金額則從34.7億元增加至129.8億元,并拉動公司利息費用逐年增長。
截至2024年末,龍佰集團資產負債率為61.04%,連續三年超過60%。
值得關注的是,據龍佰集團2023-2025年股東回報規劃,當其經審計資產負債率(母公司)超過70%,或者未來12個月內存在重大資金支出安排,即使公司當年實現盈利,也可以不進行現金分紅或者降低分紅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