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漸漸孕育出了一個“機器人谷”。
以留仙大道為主干道,串聯起留仙洞總部基地、深圳大學城、南山智園,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集群,并正成為一條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為產業集群特色的中國“機器人大道”。
“機器人谷”大致從留仙洞地鐵站起始,沿著留仙大道、地鐵5號線自西向東分布。這也恰好是陽臺山南部余脈和塘朗山之間的谷地。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機器人谷”西起點地區(無人機照片)
“機器人谷”的西起點可從大疆創新(DJI)的全球總部基地“天空之城”算起。這座建筑以其獨特、簡潔而充滿未來感的懸掛體,成為深圳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大疆“天空之城”(無人機照片)
作為深圳的本土企業,大疆在這里一路“打怪升級”,成長為全球領先的無人機品牌,以創新技術占據全球70%的市場份額。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大疆“天空之城”(無人機照片)
在大疆周圍,還聚集著數量眾多的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如云鯨智能、帕西尼、普渡科技、天羿科技等。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大疆總部附近(無人機照片)
機器人整機企業甚至可以在留仙大道直接找到自己的上下游。從觸覺傳感器、激光雷達,到機械臂、靈巧手,機器人所需的每個核心部件,都能在周邊找到優質供應商,在家門口實現快速交付。在深圳,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國產化率超90%,產業鏈供應鏈本地化率突破60%。尤其是在“機器人谷”,半徑10公里內基本可完成機器人從設計到量產閉環。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大疆總部附近(無人機照片)
作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擁有超過2萬名全日制在校生和1萬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分別占據全市相應數量的23%和80%。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深圳大學城(無人機照片)
西起大疆,東至南方科技大學,在這一條狹長的谷地兩側,密集分布著密度堪比硅谷的機器人公司矩陣,以及眾多知名高校、科研機構。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南方科技大學(無人機照片)
深圳大學城就在“機器人谷”中,這里匯聚了7所知名高校,科創氛圍極其濃厚。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學已經與大疆、優必選等企業累計建立了22個校企聯合實驗室。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南方科技大學(無人機照片)
2017年,南方科技大學成立機器人研究院,研究方向聚焦智能機器人系統、變胞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前沿領域。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南方科技大學(無人機照片)
通過產學研項目,南方科技大學孵化了多家具有創新實力的機器人企業。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南方科技大學(無人機照片)
例如,逐際動力就是南科大聯合孵化的項目之一。其研發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實現了復雜動作(如大負載搬運、野外徒步),技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南方科技大學(無人機照片)
包括了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西麗校區等。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深圳大學城(無人機照片)
同時,這里匯聚了大量教學科研人員,其中許多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驗,高層次人才比例極高。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深圳大學城(無人機照片)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大字的校訓,在深圳正展現著不一樣的活力。依托本地的科研力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學研”相互密切合作,具備濃厚的創新氛圍。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深圳大學城
以速騰聚創為例,這家由哈工大深圳校區師生聯合創辦的企業,依托高校科研力量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在激光雷達和靈巧手等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無人機照片)
就在南方科技大學的對面,南山智園與其“隔街相望”。寸土寸金的南山區,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了近100萬平方米的政策性產業研發用房,租金僅為市場價的3-7折。
“人型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的總部就位于南山智園。2012年,優必選開始研發、設計機器人,曾4次登上央視春晚表演。2025年,其機器人已經進入多家車廠“打工”,并獲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拍攝的南山智園(無人機照片)
(標題、圖說:雷若馨;圖片拍攝: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