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開通前后深圳遷入中山企業增速超200%|海絲報告

2025年06月21日 23:26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呂澤強,武永強

南方財經研究員呂澤強 武永強

2025年6月,離深中通道正式通車即將滿一年,隨著深圳與中山的通勤時間縮短至30分鐘,一場靜水流深的企業遷移正在粵港澳大灣區涌動。

深中通道的開通顯著降低物流與通勤成本,推動“深圳總部+中山基地”模式普及。今年一季度,中山遷至深圳的企業為24家,深圳遷至中山的企業為34家,中山實現凈流入10家。2024年的變化更為明顯,深圳遷至中山的凈流入量達到了168家,同比增長超200%。

企業遷移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活動,當企業遷移集中在某幾個行業時,就發生了產業遷移。探究企業遷移行為背后的原因,是分析相關地區產業的發展與變化的重要指標,對相關地方政府產業政策制定、招商引資、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時具有重要參考意義。需要注意的是,本報告提及的企業遷移是指狹義的企業注冊地遷移,該種遷移方式相對于關閉并設立新企業來說成本較高,需要更強的推動力才得以完成,是觀察企業遷移意愿有效切口。

中山是工業大市,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處重要位置。深中通道的開通,為相關地區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變量。因此,廣東海絲研究院選擇中山企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遷移》系列報告的第一篇研究對象,整理分析了相關數據,篩選出2025年一季度191家遷出中山與172家遷入中山的所有企業作為樣本,通過數據統計分析、企業訪談、機制理論研究、遷移鏈路分析等方式來探究中山企業遷移背后的原因,并形成研究報告《2025粵港澳大灣區企業遷移報告·一季度中山篇》(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從注冊資本、成立時間和企業所處行業這幾個方面給出了遷移企業的畫像。遷出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為成立4-6年的成長型企業,行業以建筑業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為主。遷入企業以小微企業為主,為剛成立2-3年的初創型企業,行業以批發和零售業和建筑業為主。

(遷移企業畫像)

中山市一季度遷出的這191家企業,以省內近距離遷移為主,主要遷往廣州(69家)、佛山(33家)、深圳(24家)等地方。廣東省內共有15個城市承接了從中山遷出的企業,85%的企業選擇遷往廣州、佛山、江門、珠海等臨中山城市,就近搬遷一般被視為企業的首選項,在盡可能地保證員工跟隨的情況下,還能夠與大城市保持緊密的聯系,維系原有的資源。

報告撰寫團隊采訪了一家今年一季度從中山遷到廣州的物流企業,該企業2016年在中山注冊成立,2019年在廣州設立分公司。企業相關人員表示,遷移至廣州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廣州的地理位置優于中山。第二,廣州的稅負較中山低,并給予了土地優惠政策,可減輕企業壓力。第三,該企業的客戶基本上都在廣州、深圳、東莞;中山車牌在廣州限行,該企業遷移到廣州拿廣州車牌后對經營有利。第四,已經與廣州交通系統做好業務對接,廣州交通系統管理更優。第五,該公司最初在中山成立,但隨著業務的發展壯大,中山的消費市場已經到天花板,因此需要積極開拓廣州和深圳等人口大市的市場。

一季度遷入中山的172家企業,也以省內近距離遷移為主,其中廣東省外12家,廣東省內160家,中山對廣州(59家)、深圳(34家)、佛山(22家)企業最具有吸引力。90%的省內企業來自臨中山城市及對岸的東莞、深圳,反映出中山對珠江東西兩岸一體化發展的區域協同策略正深入推進。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深圳到中山的企業近年呈現凈流入狀態,據統計,2024年深圳遷至中山的凈流入量達到了168家企業,同比增長超200%,深中通道的開通無疑為中山市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整體來看,遷出中山企業更多分布在建筑業,遷入企業更多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遷出企業方面,中山企業受當前房地產行業沖擊及“工改”影響,建筑業企業在中心城區遷出較明顯。遷入企業方面,依托深中通道及中山港等交通設施優勢,批發和零售業企業遷入中山北部較為明顯。

受中山“工改”、營商環境、產業優化、企業數字化轉型等綜合影響,中山企業遷移整體呈現??結構性凈流出??特征,凈流失22家企業。珠江西岸城市廣州、佛山依托更好的產業與市場環境,對中山具有虹吸效應,珠江東岸城市深圳、東莞由于成本較高,深中通道促使其產業轉移,向中山擴張。中山企業遷移至廣州、佛山受產業匹配影響較大,遷移至江門的企業可能為了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深圳、佛山企業遷至中山不僅降低了企業綜合成本,而且與中山產業有較強的匹配性。

(廣東省內企業遷入和遷出中山數據)

以下是《2025粵港澳大灣區企業遷移報告·一季度中山篇》報告節選

數據分析:南財數據

數據來源:南財數據、企服碼科技

(報告原文可掃碼后臺獲取)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аv在线观看 | 日本老熟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偷拍五月天 |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