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月報核心內容:
1、純債型
前三季度回報靠前的純債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有“海通怡然恒旭1號”“太平洋玉溪撫仙1號”和“江海嘉盈1號”等。此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名居前的券商及資管子公司有海通資管、江海證券、申港證券等,中泰證券資管、誠通證券、廣發資管排名依然靠后。
前三季度回報靠前的純債型保險資管產品包括“光大永明永聚固收7號”“生命資產睿智26號”和“國華興益資管豐收如益1號產品”等。此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名居前的保險資管公司有百年保險資管、人保資產、安聯資管等。排名靠后的保險資管公司有中意資產、工銀安盛資管、國華興益資管等。
2、“固收+”
前三季度回報排前三的“固收+”集合理財產品依然為“第一創業可轉債靈活配置1號”“銀河穩盈20號”“銀河融匯26號(RH2606)”。此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名居前的券商及資管子公司有第一創業、華金證券、銀河金匯等。排名靠后的券商及資管子公司包括國金資管、國證資管、中航證券等。
前三季度回報靠前的“固收+”保險資管產品包括“國壽資產-睿進混合2213”“百年資管弘遠18號”“陽光資產-盈時10號”等。此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名居前的保險資管公司有國壽資產、工銀安盛資管、百年保險資管等。排名靠后的保險資管公司則包括民生通惠、合眾資產、華安資產等。
3、主動權益
前三季度回報排前三的主動權益類集合理財產品為“中泰海博思創員工參與科創板戰略配售”“國金吉貝爾高管參與科創板戰略配售1號”和“中信證券資管星河48號”。此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名居前的券商及資管子公司有中泰證券資管、方正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等。排名靠后的券商及資管子公司包括萬聯資管、大同證券、華龍證券等。
前三季度回報靠前的主動權益類集合理財產品包括“陽光資產-行業靈活配置”“陽光資產-創新成長”“工銀安盛周期成長1號”等。此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名居前的保險資管公司有工銀安盛資管、陽光資產、招商信諾資管等。排名靠后的保險資管公司有合眾資產、民生通惠、太平資產等。
一、產品表現:9月近一半純債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虧損
受債市震蕩影響,純債型產品今年前三季度依然表現不佳,純債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和純債型保險資管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分別只有1.76%、1.38%,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表現略優。
“固收+”產品前三季度表現依然以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更優,但第三季度保險資管產品表現則優于券商集合理財產品。
9月純債型產品平均回報為負,虧損的純債型產品占比進一步上升。其中虧損的純債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占比為47.7%,環比8月提高20.57個百分點,虧損的保險資管產品占比為34.58%,環比8月提高8.17個百分點。相對而言,純債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內部分化更為明顯,不同保險資管產品表現則更為均衡。
主動權益類產品受益于股市表現不錯收益可觀,主動權益類保險資管產品、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分別達22.91%、21.39%。保險資管產品無論是前三季度還是第三季度均略勝一籌。
1、純債型產品表現:3只純債型集合理財產品前三季度回報超6%
具體產品而言,前三季度回報居前的純債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依然以中長期純債型產品居多。已有3只產品前三季度回報超6%。
“海通怡然恒旭1號”前三季度回報以11.47%依然排第一,“太平洋玉溪撫仙1號”排名上升較快,以6.65%排第二,前8個月回報還排在第七。“江海嘉盈1號”以6.08%排在第三,排名下降1個名次。
申港證券有兩只產品排名也下滑,部分機構的產品甚至掉出前十排名,比如“方正安鑫1號”、“長江資管尊享11號”。
純債型保險資管產品前三季度實現高收益的產品不多,“光大永明永聚固收7號”以5.71%排第一,不過該產品9月回報為負,為-0.6%。“光大永明永聚固收113號”、“光大永明永聚固收58號”因9月負收益此次排名已掉出前十。
“生命資產睿智26號”“國華興益資管豐收如益1號產品”分別以3.65%、3.62%排第二、第三,相比前8月回報排名有所上升。
2、“固收+”產品:轉債特色產品表現依然亮眼
“固收+”集合理財產品通過“+”的部分投資分享權益類資產等其他類型資產上漲的收益,收益表現頗為亮眼。已有6只產品前三季度收益率超過20%。
排名則變動不大。前三依然為“第一創業可轉債靈活配置1號”、“銀河穩盈20號”、“銀河融匯26號(RH2606)”。前三季度收益前十產品中依然有不少可轉債特色產品。
“固收+”保險資管產品的前三季度收益排名前十產品中也有一些可轉債特色產品,比如” 太平洋卓越轉債寶”“生命資產-轉債添益2號”。
相比前8月回報排名,部分產品排名跌出前十,比如“泰康資產-益泰新享12號”“華安財保資管安源31號”。
3、主動權益類:部分保險資管產品前三季度回報超80%
主動權益類集合理財產品收益競爭較為激烈,“中信證券資管星河48號”“世紀添翼1號”排名相比前8月回報排名上升。方正證券有2只產品則跌出前十排名。
有3只員工或高管參與的戰略配售集合理財產品前三季度收益排名依然穩居前十。不過“國金吉貝爾高管參與科創板戰略配售1號”9月回報為負,收益率為-4.08%。
前三季度主動權益類保險資管產品收益表現亮眼,有9只產品的收益率已超50%。
收益靠前的主動權益類保險資管產品排名波動不大,“陽光資產-行業靈活配置”“陽光資產-創新成長”“工銀安盛周期成長1號”依然排前三。“新華資產-智能優選”排名掉出前十。
二、資管機構整體收益表現
1、純債型產品:中泰證券資管前三季度和9月平均回報排名靠后
前三季度純債型集合理財產品平均回報靠前的券商及資管子公司排名變動不大,相比前8月平均回報排名,東證資管新進入前十。方正證券排名掉出前十。海通資管依然排第一,江海證券排第二,申港證券排第三。江海證券和海通資管此類產品9月平均回報排名也靠前。
表現相對較弱的機構上,中泰證券資管、誠通證券、廣發資管的前三季度純債型集合理財產品平均回報排名則依然靠后。9月此類產品平均回報靠后的機構則包括方正證券、長江資管、中泰證券資管等。
保險資管公司純債型產品表現排名變動略大一些,相比前8月平均回報排名,人保資產排名上升三位排第二,生命資產排名下降兩位,光大永明資產排名下滑了六位。
百年保險資管純債型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第一,大部分產品前三季度回報超過3%,僅一只產品回報為負。人保資產的純債型產品前三季度表現參差不齊。安聯資管則以短期純債型產品居多。
此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名靠后的保險資管公司有中意資產、工銀安盛資管、國華興益資管等。中意資產此類產品9月平均回報同樣靠后,9月平均回報靠后的還有光大永明資產、太保資產等。9月表現不佳可能是光大永明資產前三季度排名下滑的重要原因。
2、“固收+”產品:華安資產前三季度和9月平均回報排名靠后
“固收+”保險資管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最高的是第一創業,主要由于“第一創業可轉債靈活配置1號”前三季度收益率較高(47.47%)拉高了公司平均回報。
華金證券平均回報排第二,多只產品前三季度回報已超過11%。不過也有4只產品低于1%。華金證券此類產品的9月平均回報排名也靠前。
銀河金匯主要靠3只收益進前十的產品“撐門面”,其他“固收+”產品收益表現不突出,大多在10%以下。
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名靠后的券商及資管子公司包括國金資管、國證資管、中航證券等。國海證券、長江資管、中信建投證券此類產品9月收益表現相對較弱。
前三季度“固收+”產品平均回報排第一的國壽資產,主要靠前三季度收益率(22.99%)奪第一的“國壽資產-睿進混合2213”拉高平均收益率,其他“固收+”產品前三季度回報在10%以下。工銀安盛資管“固收+”產品不多,不同產品收益分化明顯。國壽資產和工銀安盛資管9月平均回報排名同樣靠前。
百年保險資管有兩只“固收+”產品進前三季度收益前十,69.23%的產品收益率超過5%。
前三季度“固收+”產品平均回報排名靠后的保險資管公司則包括民生通惠、合眾資產、華安資產等。
部分保險資管公司“固收+”產品在9月平均回報為負。9月平均回報排名靠后的保險資管公司有華安資產、英大資產、國華興益資管等。
3、主動權益類產品:萬聯資管、大同證券等前三季度和9月平均回報排名靠后
中泰證券資管主動權益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最高,但主要靠1只戰略配售產品以1398.01%的高收益率拉高整體收益率,剔除該產品后,剩余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僅19.37%。方正證券有4只主動權益類產品前三季度回報超過30%。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的主動權益類產品不多,3只產品前三季度回報均在20%以上。但9月平均回報為負,表現趨弱。
定制型產品通常不能較好反映管理人主動管理能力,若剔除為擬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定制、員工(含高管)參與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后,主動權益類產品平均回報靠前的公司為方正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華創證券等。
此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靠后的券商及資管子公司包括萬聯資管、大同證券、華龍證券等。大同證券和萬聯資管的9月平均回報排名也靠后,同樣排名靠后的還有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等。
工銀安盛資管主動權益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第一,6只產品回報均超20%,有兩只產品表現較為突出,前三季度回報已超過60%。陽光資產不同產品表現差異較大,有兩只主動權益類產品前三季度回報超80%,但也有兩只產品回報低于10%。陽光資產和工銀安盛資管9月平均回報排名也靠前。
招商信諾資管雖然沒有收益特別高的產品,但也有71.43%的產品前三季度回報超20%。前8月平均回報靠后的國壽資產在9月打了一個翻身仗,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名因此進入前十。
此類產品前三季度平均回報排名靠后的保險資管公司有合眾資產、民生通惠、太平資產等。合眾資產9月平均回報排名同樣靠后,9月平均回報靠后的保險資管公司還有生命資產、華安資產等。
三、資管機構動向
1、產品發行:9月FOF產品發行量大增
Wind數據顯示,以推廣起始日計,9月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146只,環比增加22.69%。其中債券型產品發行76只,占比52.05%,占比繼續略下降。混合型產品發行21只,占比14.38%,環比下降5.79個百分點。
FOF產品發行39只,環比大增105.26%,占比為26.71%,環比提高10.47個百分點。
2、機構觀點與策略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公眾號9月20日發布研報稱,全球變局新局,可把握四條主線:一是國際貨幣,黃金歸來,央行伊始,浪成微瀾。二是資產價格,A港領漲,有“新四牛”,資金流入牛、科技創新牛、制度改革牛、消費升級牛。三是現代產業,美好生活,新質生產,全面應用。四是貿易市場,制度開放,區域一體,全球合作。
華西策略團隊9月14日發布的研報文章認為,需重視2025年盈利預期高增方向,其中科技領域有望維持高景氣。2025年上半年,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0.46%,較上季度小幅回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43%,較上季度回落3.09個百分點,指向A股盈利處于筑底階段,需在結構上精選高景氣賽道。
從二級行業角度,華西策略團隊定義2024年業績增速和2025年預期業績增速排名均居前的行業為延續高景氣領域,主要集中在:一是TMT領域亮點較多,如光學光電子、元件、半導體、消費電子、電子化學品、通信設備、計算機設備、廣告營銷等;二是制造業中的航海設備、工程機械;三是醫藥行業中的創新藥領域;此外貴金屬、證券行業業績增速排名也居前列。
四、市場動態
1、投研老將徐志敏“硬核”揮別中泰資管
9月3日,中泰證券資管(又稱中泰資管)首席投資官徐志敏通過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告別信,宣布即將結束其十年有余的中泰生涯。
據公司公告,他將于2025年9月4日起正式卸任所有在管產品,相關產品將由團隊投資經理張亨嘉接管。這是2025年以來,繼東方紅資管張鋒、財通資管姜永明之后,又一位券商資管重磅投研領軍人物離開。
2、公募牌照申請退潮,光證資管終止公募牌照申請
10月10日,證監會公示顯示,光證資管已從“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審批”名單中移除,宣告這場歷時兩年零四個月的公募牌照申請歷程畫上句號。這一事件并非孤例,兩個月前,廣發資管已率先退出。 隨著光證資管退出,審批隊列僅剩國證資管和國金資管。
自2022年“一參一控一牌”新規落地,券商資管跑步入場申請公募牌照的熱潮,正迎來肉眼可見的“分化時刻”。當招商資管、興證資管已順利拿牌,開啟公募化新征程之際,光證資管的離場,使其旗下超300億元參公產品的轉型路徑面臨重構。
3、保險資管行業年內罰單超1200萬元
保險資管行業正在進入“嚴監管常態化”階段。
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罰單信息顯示,交銀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銀保險資產”)、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太保資產”)因投資不合規等問題分別被處以115萬元、100萬元罰款。同時,這兩家公司多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并罰款。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除交銀保險資產、太保資產之外,今年以來,華夏久盈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夏久盈資產”)25名相關責任人、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資產”)也先后被罰。
這是繼2023年年底6家保險資管機構集中被處罰之后,監管方面再次集中處罰保險資管機構。
說明:
1、固收+基金指的是以固定收益類投資為主同時投資了少量股票的基金。本期月報固收+基金統計的是混合債券型(包括混合債券型一級和混合債券型二級)和偏債混合型基金,其中偏債混合型基金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可能超過20%。
2、主動權益類基金統計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這四類基金。純債型基金統計的是短期純債型基金和中長期純債型基金。
3、數據提取日為10月11日,部分產品凈值披露滯后,10月11日后更新的凈值數據可能未體現在本期月報。本期月報對資管產品的分析僅供參考,不作為推薦。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