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中國正處于“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規劃謀篇的關鍵節點。在全球貿易經歷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沖擊、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國經濟實現了5.3%的增長,成績來之不易,有必要加強對宏觀經濟的復盤分析與及時的前瞻性研判,以更好地應對各類外部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穩增長。南方財經智庫每月推出《宏觀月報》,通過捕捉和分析月度季度年度經濟數據中的新變化,研判經濟趨勢,為市場提供參考。
南方財經智庫研究員 胡光旗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8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數據顯示,相較7月,8月各項指標回落幅度有所收窄。展望后續,四季度穩增長政策出臺的必要性在進一步增加。由于今年財政發力前置,政府債券在上半年提速較快,未來或可考慮適當增發特別國債或者開啟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
信貸修復進程待提速,資金逐步開始活化
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下行,信貸需求表現偏弱,政府債券融資規模轉為少增。進入三季度以來,金融數據表現偏弱,顯示出宏觀運行中總需求不足和修復進程放緩的問題。一般來講,7月和8月為信貸小月,對社會融資規模新增數據有一定影響,應客觀理性看待。
從分項結構來看,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5693億元,同比少增4630億元;新增貸款(社融口徑)6233億元,同比少增4178億元;新增政府債融資13658億元,同比少增2519億元;新增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457億元,同比多增325億元;非標三項(信托貸款、委托貸款及未貼現銀行匯票)合計新增2158億元,同比多增998億元。
導致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數據表現偏弱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實體經濟部門信貸需求有待提振。具體來看,8月居民部門貸款增加303億元,同比少增159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5億元,同比少增61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00億元,同比少增1000億元。居民部門消費意愿依舊偏弱,導致短期貸款同比少增,因此前期出臺的財政資金支持貸款貼息政策需要加速推進。受到房地產供求關系持續出現調整以及風險偏好收縮的共同影響,居民部門購房意愿有待提振,導致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現在主要城市的樓市政策持續優化,預計將對房貸形成一定支撐。
同時,企業部門的投資意愿也尚待進一步激發,這與今年以來偏緩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形成一定程度的呼應。具體來看,8月企業貸款增加5900億元,同比少增2500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4700億元,同比少增200億元,降幅有所收窄。企業部門加杠桿意愿不強,主要同當前部分領域產能過剩有關。
其次,政府債券融資額下行,積極財政政策效果需要在重點季度和重點月份給予支撐。今年以來,政府債券融資一直是維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重要支撐,總體規模要高于去年,除1月和4月之外,其余月份均維持在萬億元之上。后續月份政府債券對社會融資規模的支撐力度可能將變得有限。當前私人部門的消費和投資意愿不強,造成的信貸新增缺口不能過度依賴政府部門債券融資來進行“補位”。考慮到去年9月政府債券融資的基數較高,今年9月政府債券融資規模或難再創新高。
盡管信貸修復進程有待提速,但由于當前資本市場保持活躍,上證指數逼近3900點,今年以來股市盈利效應增加,對于非銀存款增加和緩解M1M2剪刀差有比較明顯的推動作用,定期存款開始向活期轉移,資金逐步開始活化,這有助于活躍經濟、增加消費投資和擴大內需。
8月經濟整體韌性仍存
7月和8月,經濟數據呈現回落,主要是受到極端天氣影響開工進程、信貸回落、政策真空期、投資撬動作用不足等影響,需要理性客觀對待,整體上經濟依舊保持韌性。
投資端來看,8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政策需要加速推進。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僅增長0.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制造業投資增長5.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2.9%,分別較1~7月的累計同比增速回落1.2、1.1和0.9個百分點。消費是“慢變量”,回升需要時間;而投資是“快變量”,可以借助政策支撐,依托重大項目快速托底。
近期,聚焦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機械、汽車、電力裝備、輕工業、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政策將持續推出,政策將緊抓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發揮好投資對于推動經濟回升的“乘數效應”。當前穩定經濟增長的重點在于穩定重點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特別是制造業增速。
房地產投資仍處于調整之中,房地產新開工投資意愿仍在修復中,在前期政策優化調整的情況下,新建商品房銷售情況要好于投資開工。“金九銀十”行情對樓市的提振作用有待觀察。
消費端來看,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668億元,同比增長3.4%。體育娛樂用品、家用電器等行業增速依舊可觀,這主要與以舊換新政策有關。另外,部分連鎖餐飲遭遇信任危機等因素均對餐飲收入增長造成負面影響,導致餐飲收入低于整體消費增速。消費增速放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價回升的進程。
綜合8月的投資、消費、金融、物價等數據來看,提振有效需求仍是當前主要任務,四季度穩增長政策出臺的必要性在進一步增加。
貨幣政策方面來看,總量型政策出臺的可能性較低,結構性政策工具特別是再貼現再貸款支持重點行業以及外貿的進程很可能會提速。為了保證必要的信用擴張,央行或可考慮適時重啟國債買賣,注入中長期流動性。財政政策方面來看,進一步加大財政政策力度,特別是推出準財政工具的必要性在增加。由于今年財政發力前置,政府債券在上半年提速較快,四季度的可用額度偏少,此時或可考慮適當增發特別國債或者開啟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
產業政策方面來看,對于重點行業的限制性政策可考慮適當放松,以保證必要的投資增速,保護企業的生產意愿。當前整體的產能消解還需要做強出口,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用好對外貿企業出口的再貸款政策等舉措或可加速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