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余紀昕、周炎炎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持續釋放提振消費信號。自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來,多項配套政策相繼落地;6月人民銀行等六部門出臺金融支持消費的指導意見,7月國常會明確個人消費貸款貼息及服務業主體貸款貼息政策,9月商務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
零售信貸業務作為其中重要一環,正成為推動消費復蘇的關鍵抓手之一。作為國有大行,交通銀行如何響應政策號召、圍繞落實國家戰略,充分發揮零售信貸在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方面的積極作用?站在謀篇布局“十五五”規劃的戰略角度,交行在零售信貸業務上將作出哪些前瞻布局,進一步打造業務特色?如何與政策形成系統性合力,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與可得性?
針對以上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特邀交通銀行零售信貸業務部總經理楊立文,就交行相關業務的最新進展與戰略規劃進行分享介紹。楊立文指出,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國家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行之有效,為商業銀行帶來零售信貸規模增長空間,也激勵著商業銀行從單一信貸供給向生態化服務轉型。作為國有大行,交通銀行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通過制度將供給端和需求端有機嫁接,通過金融科技進一步重塑金融產品格局與金融服務方式,通過優化智能風控體系推動量、價、險平衡發展,讓政策紅利充分惠及人民群眾。

交通銀行零售信貸業務部總經理 楊立文
響應落實國家提振消費政策??
《21世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置于突出位置,交行4月隨即推出《支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請具體介紹交行如何通過加大消費信貸支持推動規模增長,體現在哪些覆蓋領域和服務模式優勢上?
楊立文:深化實施擴內需、促消費戰略,是我國應對國內外經濟環境深刻變革的關鍵路徑,更是著力培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動態平衡體系的重要基礎。從政策面看,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擺在各項重點工作的首位,體現了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穩定錨地位。從數據面看,2014年以來,消費始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5%;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5%,繼續發揮經濟發展第一拉動力作用(數據來自中國政府網)。消費在國家擴內需戰略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
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推動擴內需、促消費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國家補貼、稅收優惠、消費券發放等刺激消費的措施帶動汽車金融、家居家電等個人消費貸款需求上漲,為商業銀行帶來零售信貸規模增長空間。同時,政策引導推動消費信貸產品創新升級,尤其聚焦文化旅游、健康醫療、居住服務等與民生消費密切相關的場景化產品需求提升,推動商業銀行從單一信貸供給向生態化服務轉型。
從實踐來看,交行堅持理念先行,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緊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致力于打造更加有力有效、可感可及的金融服務新范式。其次,在制度引領方面,交行通過持續完善制度建設,有機銜接供給端和需求端,提升零售信貸服務提振消費的綜合成效。例如,以《支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為統領,配套推出多個專項子方案,建立了“1+N”政策落地體系,形成制度引領與組織保障的協同機制。此外,交行聚焦科技賦能金融,將技術創新深度融入業務流程的各環節,創新打造個人客戶統一授信管理體系,實現由“產品級”授信向“客戶級”授信轉變,通過技術變革重塑零售信貸業務價值鏈。同時,強化風控護航,面對消費場景擴容和客群下沉加劇帶來的資產質量下遷壓力,交行迭代優化風控模型體系,強化反欺詐聯防聯控,持續完善催收體系建設,全力推動量、價、險平衡發展。
近期,財政部等多部委聯合下發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財政貼息政策,交行作為經辦機構之一,積極落實財政貼息政策,充分展現大行使命擔當。交行消費貸款貼息功能已于9月1日正式面客,從開發到上線僅用時15天。截至9月末,交行消費貸當年增幅同業排名靠前。
《21世紀》:在“五篇大文章”政策引領及金融服務多元消費需求的背景下,交通銀行于今年4月推出“交銀惠貸”個人貸款品牌,請問該品牌通過哪些創新產品設計和服務流程體現“惠”的理念,以精準支持目標客群的融資需求?
楊立文:交行作為擁有百年歷史底蘊的國有大行,始終堅持把滿足實體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交銀惠貸”個人貸款品牌的推出不僅承載著國有大行的使命擔當,也寄托著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初心。
在服務維度上,“交銀惠貸”實現了消費類貸款和經營類貸款的一體化服務,既以消費類貸款托舉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以經營類貸款滋養市場經營主體的成長,既發揮交銀集團全牌照經營優勢,又廣集各方資源和力量,共同貼近民生高頻場景、服務百姓多元需求。
在服務模式上,“交銀惠貸”以“惠”字為核心,以“惠生活·惠經營”為理念,圍繞“消費+經營”兩大個人信貸領域,打造全品種、全場景、一站式信貸服務。“惠生活”方面,聚焦住房安居、綜合消費、購車出行等個人消費場景,升級房貸、惠民貸、車貸等拳頭產品,打造在線看房、試乘試駕等線上場景,整合平臺、渠道、場景等資源,為客戶提供線上化、智能化信貸服務。“惠經營”方面,聚焦創業經營、農戶生產等個人經營場景,依托數智化能力,打造惠商貸、惠農貸等線上純信用標準化產品和商圈惠貸、鏈享惠貸等領域級產品,深化場景定制,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在服務能力上,我們緊緊把握數字化轉型大趨勢,依托先進的數字化底座和企業級架構,構建敏捷創新的數字化經營模式。運用前沿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數智化的業務運營與風控體系,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交銀惠貸”四個字,承載的不僅是金融產品的創新突破,更凝結著金融為民的溫度,體現著國有大行的擔當,寄托著助力雙循環的宏愿。
數字化驅動零售業務高質量發展??
《21世紀》:在銀行業面臨個貸需求收縮與息差收窄的背景下,交行2025三季度零售貸款仍實現了積極增長,請問交行是如何挖掘新增長空間,并實現量、價、險協同提升的?
楊立文:近年來,交行零售信貸業務始終堅持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外部挑戰,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零售貸款投放力度,實現增幅跑贏大市。
以深化改革為錨,鍛造獨特優勢。交行通過改革不斷疏通實踐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持續優化經營體制機制,打磨產品和業務流程,創新總分行展業模式,深化數字化應用,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逐步打造形成了產品體系、業務流程、風控體系、品牌營銷、經營模式、數智能力等“六大優勢”。
以政策紅利為抓手,提升發展動能。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提振消費相關要求,交通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持續加大零售信貸投放。精準落實財政貼息政策,僅用15天實現消費貸款貼息功能全面上線,圍繞重點場景、重點客群規劃,實施差異化授信政策,協同推進個人消費貸和經營貸發展,加強貸款用途的管理和風險管控,有效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
以智能風控為盾,強化資產質量管控。交行密切關注零貸業務資產質量變動情況,不斷提升風險主動防控和智能防控水平,支持業務高質量發展。一是精耕細作,實施差異化風控策略,制定有保有壓的差異化管控措施,同時加強動態監控,精準分析演變趨勢和風險成因,關注重點區域風險狀況。二是動態調整,嚴把準入關口,建立授信額度定期重評估機制,持續完善反欺詐策略體系。三是梯度管理,監測貸中風險,持續加強貸款存續期管理,及時做好客戶分層分類工作。四是強化催收,實施差異化催收策略,根據客戶特性提供差異化風險緩釋措施,持續完善逾期催收體系,全力推動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21世紀》:去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強調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交行如何系統性將數字技術融入零售貸款全流程閉環,以AI應用重塑信貸全流程,支撐零貸業務規模高質量增長?
楊立文:交行積極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將零售業務數字化轉型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成立了數字化經營中心。同時,以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作為核心驅動力,通過科技賦能提升數字化經營水平,全面推進零售業務數字化轉型。
系統平臺層面,交行以“一體化經營、數字化風控、集中化運營”為方向,搭建了前端以企業級架構系統為基礎,中端以風控中臺、營銷中臺、運營中臺為核心,后端以數據中臺、技術中臺為支撐的“1+3+2”平臺支撐體系,實現了產品靈活定制、快速迭代,數據統一口徑、全行共享,技術集中專業、持續提升。
前沿技術應用層面,交行重點聚焦“四減”主題,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零售信貸全周期、全場景應用,已實現10余項場景任務的運行推廣,有效釋放人力潛能,賦能效率提升和價值創造。例如,數字人在貸前問題核實的應用,利用數字人技術,通過對話式AI完成身份驗證、問題核實、資料核驗,減輕客戶經理或集中客服人員工作量,提升服務質效。2024年,交行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金融行業人工智能模型風險管理能力評估中,獲得4級+(卓著級)獎項。
業務發展模式層面,交行持續推進數字化經營體制機制改革,成立數字化經營中心統籌全行線上經營和集中運營,建設數字化專業隊伍,構建線上線下一體、總分支行聯動的數字化經營模式。同時,不斷深化一體化授信展業能力,大幅提升客戶申請體驗,通過綜合授信入口,客戶僅需一次申請、一次信息采集、一次授權、一次身份核驗,即可獲得多類產品額度服務,實現橫跨消費貸、車貸、信用卡、個人經營貸等產品的統一辦理模式。
面向未來,交行將持續落實國家數字經濟戰略,踐行金融強國使命,深化金融科技應用,以更大的擔當和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履行社會責任,切實提高普惠金融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
金融場景創新和渠道協同優化
《21世紀》:在數字化金融與場景融合加速發展的背景下,交行如何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協同及總分行聯動機制優化客戶觸達與服務體驗,并重點拓展創業、新市民等場景化信貸產品以突破傳統服務邊界?
楊立文:交通銀行依托數字化優勢,創新打造一體化授信模式,實現客戶一次申請、一次授權、一次資料填寫,即可體驗多產品服務,創新通過“快遞小哥”模式提升一線作戰能力,完善“信貸+”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網點“驛站”作用,擴大業務半徑和業務滲透率,滿足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
交行通過深化總分協同,不斷提升市場供給能力。產品定制方面,總行聚焦領域級模型研發,實現項目輕量型定制并快速投產,建立敏捷響應體系,提升市場響應能力;分行在總行模型授信賦能基礎上,結合屬地客群特征及場景需求,定制屬地化產品,使得產品服務更具精準性。資源共享方面,總行從頂層設計層面構建長效資源整合機制,持續深化專項營銷行動與業務板塊協同發展;通過分層經營策略提升高價值客戶滲透效能,延展服務至品質客群、新市民等客戶,不斷擴大服務覆蓋面。渠道滲透方面,總行整合政企媒多方資源網絡,構建全國性核心產品推廣體系,強化跨領域戰略合作渠道,提升重點金融產品市場滲透力。
《21世紀》:“十五五”時期是我國金融體系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效益躍升的關鍵階段。在此窗口期,交行將通過哪些系統性策略優化獲客渠道與提升觸達效率,特別是在風險管理、人才培養等領域采取哪些舉措,以實現信貸客群擴面與資產質量提升的統一?
楊立文:“十五五”時期,正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五年,交行將深刻把握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在堅持功能性第一的基礎上,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商品消費升級加速推進,服務消費需求持續迸發,新型消費業態蓬勃生長,消費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交行零售業務將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工作要求,切實立足服務國家大局和滿足人民期盼,持續推進零售信貸業務“二二四”戰略,即提升總行主建、分行主戰“兩個能力”,聚焦重點客群、重點場景“兩個突破”,做強數智、風控、消保、機制“四個支撐”。
拓客展業方面,聚焦提升服務消費、新型消費、新市民等重點場景、重點客群的金融服務質效,通過“創產品、優流程”雙輪驅動,加大消費重點領域金融支持。一是深化“一老一新”服務,滿足重點客群多元需求。例如,持續豐富新市民數據來源,完善新市民客群授信策略,優化面向高校畢業生的“菁才惠民貸”專屬消費信貸產品,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二是激發服務消費領域新動能,增加優質金融服務供給。深入探索新型消費領域,提升產品端對新型服務消費的場景嫁接能力,重點聚焦“文旅服務”“養老服務”“教育培訓服務”三大場景,疊加“多元化服務消費”綜合業態,打造“3+1”服務消費體系,更好服務多元化消費場景需求。三是驅動新質生產力引擎,撬動消費市場新藍海。創新打造“綠色煥新”金融服務體系,重點聚焦家電、汽車、家裝三大民生領域,主動對接各級政府、銀聯、電商等機構,全力助推“國補”“市補”各項促消費政策落地。
人才培養方面,加強數字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提升隊伍實戰能力。建立“嵌入式”輪崗學習機制,定期選拔具有數據分析潛力和業務精深度的員工,通過加強數據分析、應用系統等IT能力,反哺業務發展需要,構建“業務+數據+技術”復合型人才。持續提升一線作戰能力,配套制定科學合理的客戶經理產能評價和提升體系,從專業能力、客戶經營能力、合規管控能力等多維度提升一線作戰水平,形成客戶經理標準化動作規范要求。
風險管控方面,持續推動風險管理向“智控”轉變,完善風控體系,強化科技賦能,煥新風控全流程。一是提升風險化解能力,持續完善反欺詐風控體系,結合內外部欺詐風險演變形勢,不斷引入外部數據,更新反欺詐工具庫。二是強化風控中臺建設,運用內外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完善模型架構,加大風險計量模型工具對新業態、新形勢的響應力度,構建動態監測預警體系,全面提升風險識別的前瞻性、精準性和時效性。三是提升風險處置質效,健全覆蓋臨期提醒、智能化催收、多元化處置的一體化催收機制。構建覆蓋全業務品種的催收策略及監控體系,打通逾期催收及清收保全系統間信息壁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