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朱麗娜 香港報道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漲幅超過30%,恒生科技指數更是錄得近40%的增長,跑贏全球主要市場。在全球資金尋求“分散投資”與“安全港”的浪潮中,香港正再次成為國際資本矚目的焦點。
作為香港金融政策的核心決策者之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系統闡述了在當前宏觀背景下,香港如何利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在資產管理、金融科技、商品市場等多個領域開拓新增長點,并服務于國家戰略。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重構的背景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迎來新的歷史性機遇與挑戰。從吸引全球家族辦公室,到構建亞太區黃金交易中心;從推動資產代幣化,到服務內地企業“出?!?,香港的每一步棋都備受關注。
賦能實體而非投機炒作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的最新排名中,香港的金融科技實力已從2024年初的全球第14位,躍升至全球首位。這背后,是香港對金融科技“脫虛向實”、賦能實體經濟的清晰認知。
“我們發展金融科技的目標非常清晰:絕非為科技而科技,而是要通過科技應用提升經濟活動效益,為實體經濟服務?!痹S正宇強調。他以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為例,香港沒有將其局限于虛擬貨幣的炒作,而是積極探索其在國際航運租賃、企業資金管理等實體經濟場景中的應用。
2025年11月11日,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宣布,其第三批數字綠色債券成功完成定價,總額高達100億港元。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香港自身的發債記錄,更使其成為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一筆數字債券發行。
據了解,這是特區政府發行的第三批代幣化債券,也是《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公布將發行代幣化政府債券常規化后的首次發行。
對于備受關注的穩定幣,香港特區政府的態度同樣審慎。相關法律已經通過,牌照申請正在審批中,目標是明年開始發放。“但我們必須明確,穩定幣不是投機炒作的工具,而是旨在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跨境支付中的痛點。因此,初期的發牌量會非常有限,監管會十分審慎。”許正宇說。
T+1與同股不同權
在不斷開拓新領域的同時,香港亦從未放緩對自身核心優勢——資本市場的改革與深化。其中,推行T+1結算是提升市場效率的關鍵一步。
許正宇透露,目前港交所的系統技術上已能兼容T+1,下一步的關鍵在于券商系統的改造。香港計劃明年發布咨詢文件,明確改革的時間表和具體要求,為港股市場從延續了30余年的T+2向T+1平穩過渡奠定基礎。
港交所預計,到2027年底,全球股票市場88%的交易將采用“T+1”或“T+0”結算周期。在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在業內人士看來,港股市場實行“T+1”后,將顯著提升與A股的協同效應。
港交所一系列改革措施生效,為中概股回流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針對市場熱議的優化同股不同權制度,許正宇表示,香港會在兩方面尋求平衡:一方面,更好地與國際市場接軌,吸納已在其他市場被接受的架構安排;另一方面,確保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相關內容已在醞釀中,明年會就此咨詢市場意見。
在全球金融中心的競爭中,香港的優勢不在于跑得最快,而在于走得最穩、看得最遠。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香港管理的資產規模已超過4萬億美元,其中約六成來自海外。這個數字,既是香港過去成就的證明,更是未來潛力的起點。在“東升西降”的大變局中,香港這個“國際資產保管箱”,正在為國家的金融強國戰略,也為全球資本的安全配置,提供一個獨特而不可替代的解決方案。
以黃金為起點
除了傳統的股票、債券等,近年來香港積極開拓大宗商品市場,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元的資產配置選擇。2025年,香港在這一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今年年初,香港被正式納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全球交割網絡。短短九個月,已有超過8000噸有色金屬在香港入倉?!笆袌龇磻浅Q杆?,證明了香港作為物流、貿易和金融中心的綜合優勢?!痹S正宇說。
更大的棋局,則落子于黃金市場。在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主權信用貨幣體系面臨挑戰的背景下,黃金作為最終支付手段和價值儲藏工具的地位再次凸顯。
黃金作為世界上金融屬性最強的大宗商品,一直以來定價權的中心都在紐約和倫敦。然而近年來隨著亞洲市場黃金交易量和消費量的飆升,亞洲各大交易所之間正醞釀著一場激烈的黃金定價權爭奪戰。
特區政府數據顯示,2024年在香港金銀業貿易場交易的九九金每日平均交易額超過9.4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28%,今年首季日均交易額更已超過12億港元,反映貿易場在香港黃金市場的重要功能,更顯示黃金市場的活力。
香港特區政府此前宣布計劃在三年內將黃金儲存容量提升至2000噸,并準備明年推出黃金中央結算系統。更具深遠意義的是,香港正積極推動與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合作,實現滬港在黃金領域的“強強聯手”。
今年6月,上海黃金交易所已正式啟用香港的倉儲作為其境外交收倉庫。許正宇表示,此舉旨在通過兩地合作,共同提升我國在全球黃金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影響力。
11月10日,香港金融發展局發表題為《釋放香港潛能:擴展大宗商品市場的增長前景》的研究報告,認為香港可進一步擴展和優化大宗商品市場,將有助提升香港經濟韌性,并提升其全球競爭力,此舉亦與特區政府完善大宗商品生態的努力相呼應,尤其是黃金交易方面。
服務“出?!?/strong>
從風靡東南亞的茶飲品牌到馳騁歐洲的新能源汽車,中國企業出海已是大勢所趨。
香港作為“超級聯系人”的角色也越發重要,香港特區政府發布的《2024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創下歷史新高,達到9960家。其中,來自內地的駐港公司數量最多,達到2620家,占比超過26%。
為更好支援內地企業出海,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最新一份的施政報告提出整合香港的外地辦事處,包括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香港貿易發展局及香港駐內地的辦事處組成一站式平臺,成立出海專班,主動招攬有意拓展海外業務的內地企業以香港為平臺出海。
許正宇表示,當前內地企業的出海模式已發生根本性變化?!斑^去更多是產品輸出,現在則是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球化布局?!边@些企業在海外設立生產線、研發中心,深度參與當地經濟活動,隨之而來的是對融資、會計、風險管理、保險等高端金融及專業服務的海量需求。
為此,香港正積極研究優化相關稅務優惠政策,吸引“出?!逼髽I將全球財資中心設在香港。
同時,香港已修訂法律,允許在境外注冊成立的公司將注冊地遷冊(Re-domiciliation)回港。據悉,目前已收到近20宗申請,其中不乏大型國際保險公司和上市公司的海外子公司。這一舉措,為那些希望在更穩定、更熟悉的環境中進行全球運營的企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香港如何“接住”全球資金?
《21世紀》:您在近期的演講中多次提到“世界變局”與“東升西降”的趨勢。您認為在當前全球投資者進行資產重新配置的浪潮中,香港應如何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才能既鞏固作為“穩定基石”的角色,又抓住新的增長機遇?
許正宇:這并非短暫現象,而是結構性調整的體現。其背后是投資者對“分散投資”的強烈需求,這種分散化體現在地域和產品兩個維度。
從地域上看,港股的優異表現,清晰地反映出在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下,中國的高新科技企業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因此,無論是香港的上市公司還是A股,對國際投資者都極具吸引力。這背后是我們國家多年的經濟積累、香港自身的資本市場改革以及“一國兩制”優勢共同促成的。
在這一背景下,香港必須多方面把握機遇。我們正積極吸引家族辦公室落戶,并不斷優化稅務豁免政策。明年,我們將向立法會提交法案,計劃將現有的稅務豁免范圍從家族辦公室和基金,進一步拓展到私人信貸、碳信用、數字資產等新興產品類別。
財資中心與“保管箱”邏輯
《21世紀》: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推動金融發展的措施。您能否為我們闡述這些措施背后的整體思路?這些政策是如何基于您提到的內地“出?!毙枨?、全球黃金投資熱潮、資產管理規模增長以及金融科技潛力這四大市場趨勢而制定的?
許正宇:當前一個重要趨勢是全球供應鏈的重新布局,這為我們國家眾多技術先進的內地企業“出?!眲撛炝藲v史性機遇。這些企業不再僅僅是銷售產品,而是將生產線設在境外,深度參與當地經濟活動。因此,它們對融資、會計、風險管理、保險等高端金融及專業服務的需求激增。香港的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九成,是服務這些企業的絕佳平臺。
更進一步,這些企業在全球運營中產生了龐大的資金管理需求。它們需要一個全球性的企業財資中心(Corporate Treasury Centre)來高效管理每日的現金流。為此,我們正研究優化相關稅務優惠政策,吸引它們將全球財資中心設在香港。在全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資金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至關重要。
這與我們發展貴金屬市場的邏輯異曲同工。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一個安全的“保管箱”來存放資產。香港正好可以成為我們國家最好的“國際資產保管箱”,為全球資金和資產提供一個增值、保值且受完善法律體系保護的港灣。同時,我們已修訂法律,便利在境外注冊成立的公司將注冊地遷冊(Re-domiciliation)回港,目前已收到近20宗申請。
商品市場的“香港時刻”
《21世紀》: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并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合作,這一舉措的戰略意義是什么?它將如何鞏固香港作為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的角色?
許正宇:在產品層面,除了傳統的股票和債券,大宗商品是我們希望取得突破的關鍵領域。今年我們做了幾件大事。首先,我們成功爭取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接納香港成為其有色金屬期貨的交割港。政策放開僅九個月,儲存的有色金屬超過8000噸,市場反應非常迅速。
另一個重點是貴金屬。我們正積極推動與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合作,希望在香港設立一個黃金的中央結算系統。我們的目標是實現滬港在黃金領域的“強強聯手”,通過兩地合作,提升我國在全球黃金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正是踐行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貢獻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
《21世紀》:在發展黃金市場方面,香港與新加坡、迪拜等競爭對手相比有何差異化優勢?是否有具體的時間表?
許正宇: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目前基本由英國、美國和中國“三分天下”。香港最大的優勢在于背靠內地龐大的市場,同時連接國際。我們正雙管齊下,加速布局。
在倉儲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將香港的黃金儲存容量提升至2000噸,由機場管理局和私營機構各提供1000噸。商品市場與股票不同,實物倉儲是價格公信力的基礎,你必須能拿出貨來,價格才會被市場信任。
在結算方面,我們正密鑼緊鼓地準備明年推出中央結算系統,將場外交易的黃金合約納入香港結算。這不僅能吸引因地緣風險而尋求將黃金存放在傳統金融中心以外的國際資本,也為投資者提供了股票、債券之外的另一種重要資產類別。
代幣化不是炒作工具
《21世紀》:香港在全球金融科技樞紐排名中位列第一,并推出了《穩定幣條例》和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您如何展望未來幾年香港在穩定幣、資產代幣化(RWA)等領域的發展?政府將如何引導這些創新真正落地,并解決實體經濟的痛點?
許正宇:我們發展金融科技的目標非常清晰:絕非為科技而科技,而是要通過科技應用提升經濟活動效益,為實體經濟服務。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正在探索如何將國際航運租金這類穩定的現金流“代幣化”,放在區塊鏈上供投資者認購。這種模式不僅能創造新的投資產品,還能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資產的可追溯性。
關于穩定幣,相關法律已經通過,我們正在審批牌照申請,目標是明年開始發放。但我們必須明確,穩定幣不是投機炒作的工具,而是旨在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跨境支付中的痛點。因此,初期的發牌量會非常有限,監管會十分審慎。
《21世紀》: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提升股市流動性的措施。在推動股票市場T+1結算、優化“同股不同權”等方面,我們預期的時間表是怎樣的?這些改革將如何具體提升香港市場的全球競爭力?
許正宇:提升市場競爭力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關于結算安排,目前港交所的系統技術上已能兼容T+1。下一步的關鍵在于券商系統的改造。我們計劃明年發布咨詢文件,明確改革的時間表和具體要求,為市場從T+2向T+1平穩過渡奠定基礎。
關于同股不同權制度,我們已在《施政報告》中明確將進行優化。我們會在兩方面尋求平衡:一方面,更好地與國際市場接軌,吸納已在其他市場被接受的架構安排;另一方面,確保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相關內容已在醞釀中,明年會就此咨詢市場意見。
任何改革的效果都是逐步積累的。我們相信,持續優化市場規則,不斷提升市場的廣度(產品多樣性)和深度(參與者多元化),就能增強市場對投資者和企業的“粘度”,從而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策劃:趙海建
記者:朱麗娜
監制:朱麗娜
編輯:李艷霞
設計:鄭嘉琪
視頻制作:袁思杰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