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黃金和比特幣價格在經歷暴跌后有所回調,但想必前些天的震蕩行情一定讓不少人心驚肉跳。今天咱們來復盤一下最近比特幣和黃金的刺激行情,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一起下跌,如此“反常”現象,到底什么原因?
我們先看比特幣。11月18日,比特幣一度跌破9萬美元,這可是最近7個月內頭一回啊!相信大家還有印象,10月6日,比特幣還曾經飆升到12.6萬美元之上,刷新歷史最高紀錄,但僅僅幾天之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出人意料的關稅言論,導致全球市場震蕩,比特幣也開始坐上了過山車。短短一個多月,直接把今年的漲幅全跌沒了。
為什么呢?這是宏觀預期、政策效應和市場情緒等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
第一,美國市場宏觀預期變了。這是最關鍵的原因。最近啊,美聯儲內部在關于12月要不要降息的問題上分歧更大了,有官員認為美國通脹還沒達到理想水平呢,不能降;還有一派就說了,現在勞動力市場不行啊,得趕緊繼續降息、保持寬松來挽救就業和居民消費呀。市場一看,好家伙,你們美聯儲內部要達成共識,短時間內看來是沒戲了,那12月的降息也有可能會泡湯。美國金融市場就像一個游泳池,美元就是池子里的“水”。美聯儲的態度,決定了水龍頭的開關。當市場預期美聯儲可能會推遲降息、維持高利率時,就相當于擰緊了水龍頭。
池子里的水變少了,最先“擱淺”的,就是那些需要深水才能浮起來的高風險資產。比特幣作為波動性最強的資產之一,自然首當其沖。機構投資者在資金成本上升時,會率先削減杠桿,拋售比特幣這類資產來回籠現金,這就形成了第一波拋壓。
第二個原因,政策的利好可能失效了。之前市場對這一屆美國政府的加密貨幣政策有很高的期待,比如更友好的監管環境,對加密行業的支持。這種預期呢確實推動了前一段時間加密貨幣價格的上漲。但當這些預期遲遲沒有落地,或者被市場完全消化后,利好的故事就講不下去了。
最后,就是一旦進入下跌行情,市場情緒受挫,投資者們加速去杠桿,交易意愿低迷,就進入了下跌循環。
同時,全球范圍內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是越來越嚴,這打破了“加密資產絕對安全”的幻覺。市場開始清醒地認識到,比特幣很難同時扮演好“投機工具”和“避險資產”這兩種矛盾的角色。
接下來說說黃金。如果說比特幣下跌是“風險資產”的本色出演,那么黃金的同步下跌,就更值得我們警惕了。因為這在傳統金融邏輯里是“反常”的。
按照經典劇本,當股票、比特幣這些風險資產下跌時,資金應該涌入黃金、國債等避險資產,黃金應該上漲才對。但現在,劇本失靈了。最近黃金也從4400美元的最高位,一度跌到了4000美元以下。
這背后只有一個解釋:市場出現了比“避險”更強大的力量——美元的流動性收縮。
前面我們講過美聯儲最近降息預期變了,這意味著美元流動性出現系統性緊張,投資者為了獲取寶貴的現金,會被迫拋售一切可以變現的資產——不分好壞,無論屬性。無論是高風險的比特幣、美股,還是傳統的避險資產黃金,都會被無差別拋售。而且美元指數走強,又加劇了這個趨勢。另外,最近很多在風險資產,如股市、幣市上虧損的投資者,為了彌補保證金窟窿,不得不賣出自己手里還在盈利或相對抗跌的資產比如黃金,來救急。所以,最近黃金的下跌,并不是它的避險功能消失了,而是在美國市場的“流動性危機”面前,實在是難以獨善其身。
你怎么看最近比特幣和黃金的過山車走勢?來評論區聊聊!
出品:財經早察工作室
總統籌:陳晨星
執行統籌: 祝乃娟
監制:洪曉文 曾婷芳
主播:洪曉文
編輯:陸躍玲
剪輯:實習生 蘇磊
設計:王冰
審校: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