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思琳 報道
小米迎來史上最強季報。
11月18日下午,小米集團2025年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營收 1131 億元,經調整凈利潤人民幣 113 億元,利潤連續 3 個季度破百億,并創歷史新高。其中,智能電動汽車銷售收入達283億元、毛利率為25.5%。

這是小米汽車業務首次實現盈利。財報顯示,小米汽車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從第二季度的3億元的經營虧損成功扭虧,經營收益為7億元,平均每賣1臺車凈賺6434元。
“沒想到上個月還在探討小米會先實現單月盈利還是單季度盈利,這一季度就宣布實現了單季度盈利,還是非常令人激動的。”小米集團合伙人、集團總裁盧偉冰在財報會上表示。
去年同期,小米汽車貢獻的營收僅為95億元,今年同比激增197.9%,財報解釋稱是由于汽車交付量及ASP(平均銷售價格)均有大幅增長。
三季度,小米共交付了108796臺新車,實現首次季度交付量破10萬,相比二季度的8.13萬輛的交付量環比增加33.8%。
管理層在財報會上介紹,首款純電轎車SU7連續十個月成為2025年中大型轎車銷量第一;首款純電SUV YU7連續三個月位列中大型SUV的銷量第一,YU7也是10月份不分車型的國內SUV銷量第一。
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車累計交付26.6萬輛。盧偉冰預計,小米將在本周完成全年交付量目標,且他也預計明年交付的規模將繼續增長。
單價更高的YU7的大規模交付也進一步拉高了汽車的平均銷售價格。財報顯示,本季度小米汽車的平均售價已經上升至26萬元,去年同期是23.87萬元,上一季度是25.37萬元。

同期,小米的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的毛利率水平來到了25.5%的水平,雖然較去年同期的17.1%的毛利率實現了大幅增長,但環比二季度的26.4%卻出現了微跌。盧偉冰解釋稱,屬于正常波動,主要由核心零部件成本增加及小米SU7 Ultra交付量占比減少所致。
盧偉冰稱,四季度的汽車毛利率會維持基本穩定,但2026年要維持這個水平仍然具有挑戰。他解釋了兩方面原因,其一,明年汽車廠家都面臨購置稅補貼政策減半的影響。其二,目前汽車行業的參與者眾多,產業發展仍處于非常早期階段,預計市場將經歷一段激烈的競爭期,才能實現有效的整合與收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