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賀泓源、實習生李晴 北京、成都報道
新乳業想在市場波動中保持擴張。
這體現在兩方面,營收與利潤。據新乳業披露的《2023-2027 年戰略規劃》,該公司要實現五年實現凈利率倍增。在營收方面,多位新乳業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要繼續增長。
這在當下并不容易。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4年乳品全渠道銷售額同比下滑2.7%。
回到業績來看,乳企巨頭們原本的市場主力液態奶明顯下滑。在2024年,伊利液體乳收入750.03億元,同比下滑12.32%。在2025年一季度,該公司液體乳收入196.40億元,同比下滑3.06%。2024年,蒙牛液態奶收入730.7億元,同比下滑10.6%。
2024年,光明乳業營收242.78億元,同比下滑8.33%。其中,關鍵的液態奶營收141.66億元,同比下滑9.5%。
新乳業亦受到影響。
2024年,該公司營收106.65億元,同比下滑2.93%。但要看到,這主要受重慶新牛瀚虹實業成為聯營企業,不再將其收入納入合并范圍影響。在2024年,新乳業液體乳收入98.36億元,同比增長0.83%。
同年,在原奶價格下滑疊加產品結構優化等因素推動下,新乳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4.80%至5.38億元。
在2025年一季度,新乳業營收同比增長0.42%至26.25 億元;歸母凈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48.46%。
如此業績,在當下是難得的。
何以增長?
新乳業逆勢保持增長有著多重因素。
需要看到的是,新乳業的核心賽道,低溫鮮奶市場規模相對穩定。尼爾森IQ數據顯示,在2024年,全國低溫鮮奶市場全渠道銷額同比增長0.4%。其中,線下同比下滑5.4%;線上同比增長29.7%。
在2025年1-5月,全國低溫鮮奶市場全渠道銷額同比增長1.7%。其中,線下同比下滑6.6%;線上同比增長40.2%。
作為對比,2025年1-5月,全國液態奶銷售額同比下滑7.5%。其中,線下同比下滑9.7%,線上增長4.8%。兩相比較可以看出,低溫鮮奶已成為液態奶行業中,相對好看的板塊。
但要看到,低溫鮮奶市場市場競爭也在加劇。
價格戰就是案例。2025年5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北京市場發現,鮮奶市場價格戰進一步加劇。具體來看,在物美超市,伊利金典高端鮮牛奶19.5元一盒780ml,買一贈二;君樂寶悅鮮活19.9元一盒1.25l,買一贈一;蒙牛每日鮮語沙漠有機鮮牛奶24.9元一瓶720ml,買一贈一。
在線上價格戰也不遜色。
在伊利抖音旗艦店,14瓶金典235ml金典鮮牛奶折后價僅為69.9元;同樣在抖音渠道,10瓶光明優倍3.6鮮奶(280ml)再額外送5個咖啡液價格僅為66.8元;8瓶君樂寶悅鮮活(260ml)售價僅為49.9元。
如此態勢下,同樣以鮮奶作為核心支柱的光明乳業,營收持續下滑。
2025年一季度,光明營收63.68億元,同比下滑0.76%;歸母凈利潤1.41億元,同比下滑18.16%。
新乳業與光明業績分化有著多重原因。
核心市場競爭烈度是不能忽視的部分。2024年,光明在大本營上海市場營收67.3億元,同比下滑5.4%。上海,則是各地乳企必爭之地。同年,新乳業靠著“唯品”等品牌,在華東區域營收同比增長1.52%至30.66億元。
而新乳業在大本營西南市場的地位相對穩固。2024年,新乳業在西南區域營收38.29億元,同比下滑6.51%。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了解到,在成都等核心市場,新乳業與商超等核心渠道相比,依舊擁有著話語權。
這鞏固了價格,維護了終端利潤率。
在2024年,新乳業直銷毛利率為31.30% ,經銷毛利率為27.57% ,電商渠道毛利率為24.71%。
當然,新乳業的經營策略更是增長關鍵。
新乳業董事長席剛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承,市場已經進入“高低兩旺”的分化態勢。“高端消費人群其實并沒有降低消費,中產消費只是減少了一些份額,但我們中低端產品其實銷量在增加。主流年輕消費人群更關心個性化需求。”他說。
所以,新乳業推出了相當多產品。
據該公司披露,在2024年,新乳業高端鮮奶同比實現雙位數增長,24小時中高端系列同比增長超15%。低溫特色酸奶持續增長,初心、活潤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從渠道上來看,新乳業通過“24小時鮮奶網紅店”等場景,形象店超過500家。送奶入戶核心渠道(DTC )持續推進,且盈利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同時,新乳業旗下朝日唯品的新品芭樂酸奶、夏進爵品有機純牛奶1L裝已進入山姆等關鍵渠道,月銷數據持續爬坡。新乳業還和永輝、盒馬、零食很忙、零食有鳴等零食量販店合作進展順利。
去向何方?
回頭來看,雖然新乳業保持著增長,可市場競爭早已走向殘酷。
伊利、蒙牛都在加大對于低溫奶市場的投入,甚至蒙牛已將低溫奶視為核心賽道。在2024年,蒙牛旗下每日鮮語實現了20%以上增長。君樂寶旗下簡醇更拿下中國低溫酸奶市占第一。
客觀上,渠道也存在著風險。
譬如,越來越強勢的山姆、盒馬都在制定自有標準,一定程度上“山姆們”的品牌溢價正逐步超過乳企。
對此,有新乳業高管表示,在與渠道合作中,新乳業依舊有著主動權。“零售商更了解消費者,可以看到數據。但我們對消費者的洞察并非全部來源于零售商,而是來自于網絡。這源于對用戶的洞察以及小紅書、抖音上用戶對我們的反饋。會形成一個更多元網絡。”他說。
此外,有新乳業高管認為,其與山姆等合作更多是共創。此種模式能夠發揮新乳業在研發和技術儲備方面的優勢。“與規模較大的頭部企業相比,他們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但是供應鏈沒有我們靈活。對規模較小的企業而言,他們沒有我們儲備的研發能力。我們處于非常有利的地位。”他稱。
還要看到,隨著即時零售的推進,乳企們送奶入戶的效率或許比不上美團、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
“隨著我們標準化和數字化的提升,相信可以為更多城市和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有新乳業高管回應。
眼下,新乳業還在尋找新增量。
比如,其正從低溫鮮奶、低溫酸奶的“鮮酸雙強”進軍到包含飲品在內的“三鮮鼎立”階段。“在飲品市場,我們還是會堅持發展低溫冷鏈產品。正在規劃中。”席剛說。
此外,新乳業稱已經勾畫出三駕馬車,包括以24小時系列鮮奶、朝日唯品系列為代表的高端化全國發展戰略,以三牧乳業涼山雪為代表的本地化下沉市場戰略。
出海亦是方向。
據新乳業副總裁張帥透露,新乳業希望能充分利用新希望集團全球資源布局來“輕裝上陣”,以“快半步”的策略,關注東南亞等機會市場。
他提到,新乳業的國際化會分三步走。“首先是國際貿易雙輪驅動。包括C端從華人超市到主流本地零售渠道,B端助力中式茶飲連鎖品牌。第二步則是跨國經營,屬地化營銷。第三步是全球化經營。”他說。但從“輕裝上陣”的表述來看,新乳業目前在出海領域實際布局或有限。
總體來看,新乳業正在行業收縮中突圍,且已有了切實規劃。
這對乳業來說,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