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 龐華瑋
近日,隨著三季度數據公布,北向資金三季度持倉動向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資金持有A股市值2.58萬億元,年內北向資金持倉市值累計增加逾3800億元,持倉市值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增長。
與此同時,伴隨著今年北向資金持股市值持續增長,近期海外巨頭紛紛發聲,傳遞出看多A股市場的積極信號。
業內人士認為,外資對當前A股市場呈現“看多做多”的積極態度,配置方向聚焦科技成長和高股息資產領域,而三季度加倉方向則主要為科技成長方向,比如電力設備和電子等。
(資料圖)
北向資金持續加碼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資金持有A股市值2.58萬億元,分別較今年二季度末的2.29萬億元、今年一季度末的2.23萬億元、去年末的2.20萬億元,分別增長12.9%、15.59%、17.35%。
這意味著,北向資金對A股持倉市值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增長。總體來看,今年前三個季度,北向資金持倉市值累計增加逾3800億元。
從行業來看,以持股市值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向資金持股數量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為電力設備、電子、醫藥生物、銀行、食品飲料,分別為4438.03億元、3915.34億元、1839.41億元、1736.87億元和1623.13億元。
今年三季度,北向資金加倉9個行業,從持股數量來看,加倉數量由高到低排列,分別為電子、基礎化工、汽車、農林牧漁、建筑材料、環保、機械設備、傳媒、綜合。其中加倉最多的電子行業,增加了18.21億股,遠高于第二名基礎化工3.70億股、第三名汽車2.87億股。
同時,北向資金減倉了22個行業,其中減倉數量最多的5個行業是:銀行、建筑裝飾、非銀金融、交通運輸、公用事業,分別減持69.70億股、23.15億股、20.37億股、17.40億股、13.64億股。
格上基金研究員托合江認為,北向資金青睞科技成長方向。其理由是,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資金持股市值TOP3行業分別為電力設備、電子、醫藥生物,而從變化來看,顯著加倉科技成長方向,三季度末相比二季度末持股市值增長幅度最大的行業為電力設備和電子,分別增加1623.41億元和1582.08億元。
看多做多A股
今年北向資金持股市值持續增長的同時,海外資金紛紛做多中國。
根據摩根士丹利9月30日發布的報告,9月凈流入中國股市的外資反彈至46億美元,創下自2024年11月以來單月最高。2025年前9個月,海外被動基金累計凈流入180億美元,已超去年70億美元的水平。這一趨勢表明,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正在恢復。
而格上基金的研究也顯示,海外被動基金于今年下半年開始持續凈流入A股,海外主動基金于今年8月開始停止了從2023年以來凈流出的趨勢轉為凈流入。
近期,多家全球知名資管機構也紛紛表達了對A股市場的樂觀態度。
9月中旬,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及團隊發表最新觀點稱,維持對A股和H股的超配評級,預測未來12個月兩個市場的潛在上行空間分別為8%和3%;建議投資者逢低吸納,看好“中國民營企業十杰”、AI、股東回報等主題。
高盛表示,當前,A股形成向上趨勢的條件較此前更好。本輪中國市場的上漲中,基本面支撐也是貢獻因素之一。中國主要指數的盈利在今年及明年仍將維持中高個位數增長趨勢。
而針對貿易摩擦帶來的市場擾動,近日景順中國內地及香港首席投資總監馬磊表示,“雖然短期內市場反應可能會波動,但我們認為這是長期投資者的潛在入場時機,尤其是在估值具有吸引力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投資者可關注基本面強勁、具有定價能力及戰略定位良好的公司,以應對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
在多家外資機構看來,科技股是A股市場未來最重要的投資主線。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Hyun Ho Sohn指出,中國科技股吸引力正在上升,而且中國已在電動汽車、電池、機器人等科技領域處在領先地位。許多中資科技股具備強勁的基本面、穩健的資產負債表,以及優秀的管理團隊等利好因素。因此,盡管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出現回升,但不少科技股的估值仍處在具有吸引力的水平。
9月中旬,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宏觀政策精準發力和高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正為市場持續注入信心。他指出,中國政府近年推出的政策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同時AI技術正推動傳統制造業向“中國研發”轉型,重塑財富創造模式。
多位國內投資專業人士也認為,近期外資對A股市場呈現“看多做多”的積極態度。
壁虎資本基金經理陳雯認為,外資看好中國的核心就是 “經濟復蘇+低估值+政策支持”。當前外資是基于中國當前經濟改善情況和A股的估值優勢布局。A股在全球主要市場中估值偏低,對追求 “性價比” 的外資,尤其是長期配置型資金如主權基金的吸引力顯著。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預計未來外資流入中國股市的趨勢還會進一步明顯,給這輪牛市帶來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