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林漢垚 見習記者馮紫彤
謀劃近十年、斥資17.68億港元,香港人壽,這家擁有24年歷史的香港本土壽險公司終被越秀集團收入麾下,成為其構建大灣區綜合金融生態的關鍵落子。
日前,香港人壽公告,越秀集團已成功完成對其的策略性收購。此次交易不僅是香港人壽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點,更意味著總資產超1.1萬億元的越秀集團,在其金融板塊中補上了最后一塊關鍵牌照,正式構建起涵蓋銀行、保險、證券、投資的全鏈條金融格局。
牌照到手,考驗隨之而來。面對香港這個成熟、繁榮卻又巨頭林立的保險市場,越秀集團將如何帶領香港人壽,在強敵環伺中殺出一條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謀劃十年終如愿
越秀集團對香港人壽的收購,是一場歷時近十年的漫長追逐。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6年以來,越秀集團曾三度競購香港人壽,顯示出獲取壽險牌照的堅定決心。這一目標終于在2025年10月9日實現落定——越秀集團以17.68億港元成功收購香港人壽83.33%的股權,并同步宣布額外注資10億港元,為其保險業務拓展注入新一輪資本動力。
香港人壽成立于2001年,原股東陣容包括亞洲保險、創興銀行、招商永隆銀行、華僑永亨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等五家香港本土金融機構。
其主要通過創興銀行、招商永隆銀行、華僑銀行(香港)及上海商業銀行的分銷網絡、約130個分銷點進行銷售,可提供包括傳統儲蓄保險、萬能壽險、退休保障、醫療及危疾保障等多種產品,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個人保險產品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越秀與香港人壽之間早有資本紐帶。作為香港人壽創始股東之一的創興銀行,早在2021年就已由越秀集團完成私有化,成為其全資附屬公司。
根據最終收購計劃,越秀集團通過新設立的越秀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收購香港人壽83.33%的股份,而原由越秀全資子公司創興保險有限公司持有的16.67%股權則繼續保留。交易完成后,越秀集團實現了對香港人壽的百分百控制。
作為1985年在香港成立的廣州市屬國有企業,越秀集團目前已成為資產超萬億的綜合性巨頭,金融、房地產、交通基建、食品為其四大核心產業。2024年,集團統計口徑資產總額達11385億元,營業收入高達1356億元。
其金融板塊目前在境內外擁有兩個金控平臺以及銀行、資產管理、租賃、產業基金、期貨、擔保等多個金融業務子公司。隨著此次保險牌照的補位,越秀集團也正式形成了“銀、保、證、投”全牌照金融格局,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有望大幅度提升。
錨定康養社區與耐心資本
房企與險企的聯手,素來被視為資本與產業結合的“最佳拍檔”。房地產行業高負債、高周轉的運作模式天然依賴金融支持,而保險資金所具有的存續周期長、成本相對較低、投資范圍寬廣等特點,恰恰與房企的長期資金需求形成互補。
數據顯示,越秀集團正面臨著盈利增長壓力。2021年至2024年間,其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到2024年已達1356億元,但利潤總額卻出現明顯下滑,2024年僅為66億元,僅為2021年的1/3。
對越秀集團而言,香港人壽的價值不僅在于一張保險牌照,在當前地產行業深度調整期,保險業務帶來的長期資金或可有效平滑集團業績波動,同時為越秀集團的大灣區跨境金融布局提供關鍵支點。
對于香港人壽的未來發展規劃,越秀集團及香港人壽高層明確表示,開展產融協同、融融協同的主要方向——“養老保險+康養社區”以及“保險資金+耐心資本”。
越秀集團在康養領域早有布局。早在2017年,越秀地產旗下康養產業板塊便已成立子公司越秀康養。并以醫養機構、康養社區、康復醫院為主的業務體系,打造出越秀“海”系列、 越秀“銀幸頤園”系列、越秀“朗高”系列等中高端城市醫養融合體。
截至目前,越秀康養全國共運營21個項目,床位數近8000張,居廣州第一、大灣區領先。
“保險資金+耐心資本”布局則著眼于長期戰略投資。越秀集團透露,未來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大灣區科技創新。具體而言,將重點投向新質生產力較為集中的人工智能、新能源、大健康、新基建、高端裝備等賽道,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
在越秀全牌照金融布局與產融協同的戰略框架下,香港人壽這家老牌港險企正被賦予新的使命。然而,香港人壽現有的市場地位并不樂觀。
截至2024年底,香港人壽總資產約143億港元,年度保費收入4.3億港元,在香港50家壽險公司中排名第18位。
2022-2023年,受疫情和投資虧損等因素影響,香港人壽還曾連續虧損,2024年實現扭虧為盈,全年實現保險收入1.55億港元,稅后利潤3158.11萬港元。
不過,其市場競爭力依然薄弱。數據顯示,2025 年一季度,香港保險新單總保費達 934 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 43.4%,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其中,香港人壽市場份額僅0.51%,排名第19位。
在香港保險市場高度競爭、盈利增長承壓的現實面前, 越秀集團能否憑借資源整合與場景賦能,將這家老牌港險帶入新階段,仍需市場與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