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先生的廣東往事

2025年10月18日 15:54   南方+

10月18日,清華大學發布訃告:沉痛悼念深切緬懷楊振寧先生。

楊振寧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時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楊振寧畢生心系家國,為祖國的科教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國訪問,掀起大批華裔學者訪華熱潮,被譽為架設中美學術交流橋梁第一人,后又向中央領導同志提議恢復和加強基礎科學研究。他親自募集資金設立“對華教育交流委員會”,持續資助中國學者近百人到美國進修,這些學者成為后來中國科技發展的中堅力量。

這個過程,他與改革開放前沿地廣東結下深厚情緣。

辦公室里的兩張特別照片

“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2021年9月22日,“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在清華大學舉行。

楊振寧以摯友鄧稼先回信的留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為題演講,回憶了一份跨越50年的“同途之約”。

演講僅有1280字,卻令人感動且敬佩。

2021年9月22日下午,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現場。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李派 攝

同一天,三集紀錄片《大先生楊振寧》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講述其求學、科研和對中國的貢獻,以及2003年歸根清華大學前后的故事。

紀錄片鏡頭掠過楊振寧的清華大學辦公室時,出現了兩張特別的照片。

圖片來源:《大先生楊振寧》紀錄片片頭

第一張照片是楊振寧在清華大學辦公室,與來訪的東莞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成洪波、原校長李琳的合影。

第二張照片是楊振寧到東莞理工學院講學,和師生分享學習和科研的快樂。

楊振寧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為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但相當長的時間里,人們有多么關注他與來自廣東潮州的第二任妻子翁帆的愛情故事,就有多么忽略他那高深莫測的學術成就。

他與米爾斯提出的“楊-米爾斯規范場論”奠定了后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是與麥克斯韋方程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礎物理理論之一。

他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同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他發現了一維量子多體問題的關鍵方程式“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統計物理和量子群等物理和數學研究的新方向。

他在粒子物理、場論、統計物理和凝聚態物理等物理學多個領域取得的諸多成就,對這些領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他是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獲頒國內外二十余所知名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還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富蘭克林獎章、昂薩格獎、費薩爾國王國際科學獎、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求是終身成就獎等眾多榮譽。

這幾年,“反轉”開始出現,網上時不時有人提問,探討楊振寧學術成就:他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嗎?

答案很多,但其中一個答案,點贊最多:他確實是,如果要超過他,只能等牛頓、愛因斯坦出現了。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在瑞典皇宮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 資料圖

1957年,35歲的楊振寧和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這還不是他的“巔峰”!

1994年,楊振寧因楊-米爾斯理論獲得由美國富蘭克林學會頒發的鮑爾獎。

那時,頒獎詞認為,“這個理論模型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肯定會對未來幾代人產生相類似的影響”。

1999年5月,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石溪理論物理研究所為楊振寧舉行盛大的退休儀式。 資料圖

令人好奇的是,他的清華大學辦公室,為什么擺放兩張特別的照片?

其實,1993年1月至今,楊振寧一直擔任東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

楊振寧展示名譽校長證書。 圖片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廣東人熟悉的“楊校長”

改革開放后,廣東經濟社會發展迅猛,不少中心城市急需高層次人才,紛紛萌發辦大學的設想。

當時國內城市辦大學,既沒有先例,也缺乏資金。敢為人先的廣東率先“破局”。

短短十來年,深圳大學、廣州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等14所地方高校相繼創辦或合并成立,廣東在中心城市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新大學運動”。

時代潮流,傳統農業縣東莞也趕上了。

1985年撤縣立市時,有人大膽設想創辦一所大學。東莞從香港邀請幾十名鄉賢回來,一口氣籌集了4800萬元,作為建大學的“第一桶金”。

1992年4月2日,東莞理工學院正式拿到“出生證”,獲得原國家教委的建校批文。

第二年的春天,楊振寧與這所初生的大學“邂逅”了。

1993年1月13日,楊振寧為東莞理工學院師生演講。 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每年在香港中文大學講學3個月的楊振寧,與東莞籍企業家、香港協成行集團主席方潤華同為當時的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接受方潤華的邀請,楊振寧從香港坐船到虎門,再乘一個多小時的汽車,抵達東莞理工學院。

1993年東莞理工學院校報創刊號報道楊振寧受聘為名譽校長。 圖片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多年以后,他多次回憶第一次到東莞理工學院的情境,主要做了三件事:作一場學術報告,題寫“學而知不足”,并受聘為名譽校長。

這也是楊振寧首次在國內外高等院校擔任名譽校長。

楊振寧題寫“學而知不足”,已成為東莞理工學院校訓。 圖片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這不僅是一場“邂逅”,更是一段不解之緣。

至今,楊振寧始終關注這所地方大學的改革發展,在北京、香港兩地與校領導、師生代表見面15次;2003年回國定居后,5次到訪;近年的新生開學典禮上,“楊校長”頻頻出現,分享學習經歷、科研經驗和人生心得。

2009年5月,楊振寧與學生在銅像前合影。 圖片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開學典禮上,“楊校長”一出現在視頻里,新生們紛紛開始追星:

“我幾十年的教學和研究,都與當初在西南聯大念書的時候所做的努力,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2017年4月22日,楊振寧參加東莞理工學院建校25周年活動。

“當你遇到困難,遇到不懂的時候,這是你最好的學習機會。一定要采取嚴肅的態度,不要馬馬虎虎對待。要抱著嚴謹、求真、創新的態度把難題弄懂。”

2017年4月,楊振寧與夫人翁帆在東莞。

“你們生長在一個空前的大時代,要認識到此時代給予你們的機會和責任。”

“科學創新需‘真情+妙悟+努力’……”

2019年11月,楊振寧在清華大學會見東莞理工學院校領導。 圖片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東莞理工學院大學校園里,也處處留有楊振寧的“印記”:開辦國內唯一一個“楊振寧創新班”;建設首座以楊振寧命名的教研樓;設立“楊振寧獎學金”;豎立楊振寧銅像……

“快30年了,我看見了學校的成長,我相信以后10年這所大學還將有更重要的發展。”2018年5月,楊振寧回憶初次到訪時的情境說,他跟東莞理工學院的關系,在國內和國外都是唯一的。

這個“唯一的關系”,不僅是擔任名譽校長,更是對一所地方大學發展的期盼。在這里,如今,所有人親切稱呼他為“楊校長”。

2017年4月,楊振寧與東莞理工學院校友合影。 圖片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東莞從一個傳統農業縣,崛起為一座全世界知名的工業大市、制造業名城,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跡。而東莞理工學院加快改革步伐,加速沖擊“一流”,也創造了令人驚嘆的發展速度:

從入選廣東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高校,到建設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再到近期“升艙”為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增列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并獲批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21年1月26日,由東莞理工學院主導投入,與中國散裂中子源、香港城市大學合作建設的多物理譜儀(東莞理工譜儀)成功出束,中子束流與預期相符。 圖片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足跡遍布廣東高校和科研院所

楊振寧與廣東以及廣東高校結緣,可以追溯得更早一些。

現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的冼為堅堂內,也有一座楊振寧銅像,銅像生動塑造出他在講學時的神態。

冼為堅堂所立楊振寧像。 圖片來源:中山大學檔案館

時間來到1973年,楊振寧一聽說西南聯大的微積分老師姜立夫在中大,便特地前往拜會。首次訪問中大,開啟了近半個世紀的深厚緣分。

楊振寧參觀中山大學物理系。 圖片來源:中山大學檔案館

1983年,楊振寧參加中大香港校友會晚宴。

他風趣地說,既然和中大有這么多的聯系,他也可以說是中大的半個校友吧。“我想,假如我下一次再來參加你們的聚會的時候,也許我可以名正言順地說,我是一個正式的中大校友。”

這一年,他還在香港成立基金會。

基金會籌集的資金,用于資助中大的古文字學、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數學、理論物理等基礎學科研究。當時科研經費十分缺乏,基金會的資助可謂是雪中送炭。直到2007年,基金會將存款人民幣1100多萬元、港幣36萬元、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研究大樓(冼為堅堂),以及其中的所有設備等無償贈送給中大。

楊振寧教授到中山大學授課。 圖片來源:中山大學檔案館

中大檔案館資料顯示,楊振寧還多次到中大作學術報告和演講。

楊振寧回國定居后,中大時任校長黃達人曾向他討教治校方法。談及對中大印象時,楊振寧說,“在我心中,第一位的高校就是清華,那是我童年成長的地方,第二位就是中大”。

廣東、香港相鄰,楊振寧足跡遍布廣東高校和科研院所。

1988年來到深圳大學,分享四十年所走過的治學道路。在即興回答提問環節,有學生請楊振寧談獲諾貝爾獎時的感受。“我只是為百年來深受列強欺辱的中華民族做了一個中國人能夠做到的事。”他說。

1995年來到汕頭大學,參加第一屆國際華人物理學大會。

2005年來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參加建校四十周年活動。

2015年來到南方科技大學,分享學習與研究經歷。談起這所年輕的大學時,楊振寧不忘加油鼓勁:“這是我訪問的最年輕的一個大學,也很顯然是發展最快的一個大學,未來一定能夠成功。”

2019年2月,楊振寧應邀訪問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位于廣東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

楊振寧最近一次到廣東,則是訪問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位于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

國之重器,意義不凡。

在參觀了直線加速器、快循環同步加速器和靶站譜儀大廳,了解到將來會在CSNS附近建設南方光源后,他有感而發,廣東建設散裂中子源非常有遠見,整個區域將和高科技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前景一定更加美好。

3D打印的楊振寧教研樓模型。 圖片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4年前,百歲楊振寧的清華大學辦公室,多了一份特殊“禮物”:楊振寧教研樓3D模型。

這份特殊的“禮物”正是來自廣東,由東莞理工學院3D打印與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師生聯手,運用激光選區熔化(SLM )成型技術,采用鋁合金材料,3D打印制作而成。

于2020年啟用的楊振寧教研樓,這是國內第一所以楊振寧命名的教研樓。 圖片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清華大學發布的訃告:楊振寧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傳奇,是心懷家國的永恒回響。“寧拙毋巧,寧樸毋華”是他的治學態度,也是他的人生態度。正如他鐘愛的詩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楊振寧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閃耀在人類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楊振寧先生永垂不朽!

(來源:南方+)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V国产欧美V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污污污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青青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 真实国产乱子伦激情对白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