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近期,多地推出現房銷售制度,引起廣泛討論。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發表署名文章《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倪虹明確表示要改革完善房地產開發、融資、銷售制度。在商品房銷售上,推進現房銷售制,實現所見即所得,從根本上防范交付風險;繼續實行預售的,規范預售資金監管,切實維護購房人合法權益。
此外,在署名文章重倪虹還明確了全面落實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其他五項重點任務,包括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實施房屋品質提升工程、實施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倪虹表示,房地產產業鏈條長、關聯度高,經過20多年快速發展,有力支撐了我國城鎮化和經濟社會發展。2024年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合計達13%。長遠看,我國房地產發展仍有較大潛力和空間。
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超過40平方米,戶均住房超過1.1套?!笆奈濉逼陂g,全國累計銷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積約50億平方米;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舊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萬套(間)、惠及3000多萬群眾。
倪虹在署名文章中表示,當前,人民群眾住房需求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為“好不好”。而且,隨著老齡化、少子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變化,住房需求更加個性化、多樣化。
“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居住生活的新期待,不斷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建設‘好房子’、開發好產品、提供好服務,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倪虹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家未來城市實驗室副主任王業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新發展階段,住房居住屬性凸顯,房地產本質上已屬于民生問題。這一變化也釋放出強烈信號:房地產將回歸服務居民高品質居住需求的初心與使命。
2024年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合計達13%。其中建筑業總產值32.7萬億元,實現增加值9萬億元。
倪虹表示,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長遠看,我國房地產發展仍有較大潛力和空間。推動房地產業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房地產企業從追求規模擴張轉為注重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保持房地產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未來房地產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主要源于三個方面: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以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具體來看,2024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仍有提升空間,即便是已經在城市落戶或已購房的家庭,也可以通過住房改善等釋放新的需求,為住房市場發展帶來潛力。我國存量房屋規模大、建成時間長,存在大量老舊小區和危舊房。通過更新改造,能夠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釋放住房改善性需求和潛力,同時,在城市更新中一體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也能為房地產發展帶來新機遇。隨著居民生活品質提高,對住房品質提升的需求也更高,這也能為房地產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
伴隨著這兩個“轉向”,倪虹表示,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必須適應新階段新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深化供給結構、經營方式、監管方式變革,創新發展模式和方法,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風險,加快推動房地產業轉型升級。
錨定六項重點任務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房地產相關工作納入民生保障部分,并將“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單列為一項重要任務,進一步展開部署。
對此,倪虹在署名文章中明確,全面落實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一是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二是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三是改革完善房地產開發、融資、銷售制度,四是實施房屋品質提升工程,五是實施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六是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被放在首要位置。我國建立了包含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對新市民、青年人等不同群體,在住房保障制度上作出了相應安排。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萬套。
倪虹表示,要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為主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貨幣與實物相結合、配租與配售相結合,以需定建、以需定購,通過多種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滿足城鎮工薪群體和各類困難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當前房地產市場還處在新舊模式轉換時期。倪虹明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以編制實施住房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為抓手,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根據人口變化合理確定住房需求,科學安排土地供應、引導配置金融資源,實現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結構合理。堅持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賦予城市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因地制宜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
今年5月1日起,《住宅項目規范》正式實施,對“好房子”建設提出底線要求。倪虹在實施房屋品質提升工程這項任務中強調,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全鏈條提升住房標準、設計、材料、建造、運維水平。在城市更新中一體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持續抓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下大力氣解決好加裝電梯、停車、充電等難題,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防范安全風險,為人民群眾打造高品質居住生活空間。
近日出版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下文簡稱《學習輔導百問》)中明確,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是適應我國住房發展新階段、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舉措,也是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有效釋放擴內需、促消費巨大潛能的重要抓手。
《學習輔導百問》指出,“好房子”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協同,從好標準、好設計、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務等多個方面統籌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