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 龐華瑋
近期,定位中國資本市場類“平準基金”的中央匯金(包括中央匯金投資、中央匯金資產,以及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的中央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下同)的最新投資動向浮出水面。
最新數據顯示,中央匯金三季度ETF持倉規模或突破1.5萬億元,單季度暴增2000億元。
根據2025年基金三季報披露數據統計,中央匯金持倉比例超20%的ETF產品共28只,持倉總市值1.48萬億元,環比二季度末增加2332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半年報同類數據推算,截至9月30日,中央匯金合計持有的ETF規模約1.5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環比二季度末規模增加約2400億元,增幅約19%。
總體來看,三季度,中央匯金投資、中央匯金資產對寬基ETF的持倉數量基本不變,但整體持倉規模因股市回暖而顯著增長。而華夏匯金資產管理計劃則進行了小幅調整,清倉恒生紅利ETF、減持汽車ETF。

中央匯金持倉全景圖
“國家隊”中央匯金旗下有4個賬戶: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投資”)及其子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資產”),此外,中央匯金資產還通過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設立了2個單一資產管理計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估算,截至9月30日,中央匯金四大投資主體持有的ETF總市值從二季度末1.29萬億元增長至三季度約1.53萬億元,環比增長約2400億元,漲幅19%。
中央匯金的核心主體是中央匯金投資和中央匯金資產,在基金上,它們堅守對寬基指數ETF投資,布局集中于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中證1000等核心寬基指數,扮演“市場壓艙石”的角色。前四大持倉均為滬深300ETF(華泰柏瑞、易方達、華夏、嘉實),構成了持倉的絕對主力。
其中,中央匯金投資三季度持倉比例超20%的ETF產品有15只,持倉份額環比二季度末保持不變,合計持倉市值為7777.97億元,增加了1254.56億元,環比增長19.23%。
其中,有14只寬基指數ETF三季度的持倉市值因股市行情回暖均出現兩位數以上的大幅上漲,僅1只行業指數ETF——國泰上證180金融ETF持倉市值下跌了1.57億元。
而中央匯金資產三季度持倉比例超20%的ETF產品有12只,同樣持倉份額保持不變,合計持倉市值為6975.59億元,環比二季度末增加1077.28億元,增長18.26%。
中央匯金資產持有的上述12只ETF基金全部為寬基指數ETF,它們三季度持倉數量不變,但基金凈值均有兩位數上漲。其中,漲幅最大的易方達深證100ETF達到32.03%、南方中證500ETF達到25.94%。
據三季報數據分析,中央匯金投資與中央匯金資產兩大主體在三季度并未對重倉的寬基ETF進行份額上的大幅增減,其持倉市值的增長(匯金投資增長1254.56億元,匯金資產增長1077.28億元)主要來源于三季度A股市場回暖帶來的基金凈值上漲。
有別于中央匯金投資和中央匯金資產的“按兵不動”,三季度華夏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直接清倉華夏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ETF,將二季度末持有的8059萬份份額全部拋售,這使得二季度末持有的9745.60萬元ETF直接歸零。同時還減持80萬份國泰中證800汽車與零部件ETF。但由于三季度該基金凈值上漲21.19%,所以持倉市值反倒上環比上升1576.32萬元,期末持倉市值達到9602.83億元。
格上基金研究員畢夢姌分析認為,這些調整旨在“緊密跟隨市場熱點與行業景氣變化”。例如,清倉高股息率ETF可能源于對相關板塊未來表現的預判,而減持汽車ETF則可能是階段性獲利了結或調整風險暴露。
而另一只匯金資管計劃——易方達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持有的ETF在三季度持倉比例沒有超過20%的產品,因此暫時無法窺見其季度操作。
綜上所述,中央匯金(包括4個投資主體——中央匯金投資、中央匯金資產及旗下華夏和易方達基金的2只專項資管計劃)三季度末持倉比例超過20%的ETF產品28只,這28只ETF產品持倉總市值1.48萬億元(匯金投資7777.97億元+匯金資產6975.59億元+華夏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0.96億元),環比二季度增加2332億元(匯金投資1254.56億元+匯金資產1077.28億元+華夏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0.16億元)。
如果比照2025年上半年,上述中央匯金持倉比例超過20%的28只ETF產品總市值,大約占中央匯金持有ETF總規模的96.30%,據此簡單計算,可推測出三季度末中央匯金持有ETF的總市值大約1.53萬億元左右,增長超2400億元,環比增幅約19%。
從千億至萬億的蛻變路徑
近兩年,中央匯金ETF持倉規模持續創新高。
從中央匯金買入ETF的情況來看,2013年二季度,中央匯金在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持有人名單中首次現身,在2015年極端行情中初試鋒芒。
2023年是“國家隊”中央匯金的一個里程碑,自2023年10月底以來,中央匯金三次公告買入ETF。自此,“國家隊”主要通過增持ETF來穩定資本市場預期、提振投資者信心。
2023年底,中央匯金持有ETF合計1247億元,主要持有滬深300ETF、上證50ETF、上證180ETF、中證500ETF等。
此后,“國家隊”掃貨逐漸多元化。2024年2月中央匯金公告擴大ETF增持范圍以來,匯金增持方向逐漸多元化,均衡成長/價值、大盤/小盤風格。
根據基金年報前十大持有人數據,截至2024年末,“國家隊”(統計中央匯金公司、國新投資、誠通金控)持有A股ETF共10453億元,占A股ETF總規模的36.1%。
2024年底,中央匯金持有ETF合計10531億元。
2025年4月初,A股市場再度經歷震蕩沖擊,“國家隊”再度入場維護市場穩定。
此時,中央匯金公司明確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4月7日至8日凌晨,中央匯金公司、中國誠通、中國國新等多家中央企業發布公告稱近期已增持ETF,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并表示堅決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釋放穩市強信號。央行同步宣布,將通過再貸款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資金支持,形成“政策工具—資金渠道—市場操作”的閉環。這些舉措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
目前中央匯金最新披露數據是2025年中報,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中央匯金持有ETF升至12899億元,較2024年底增長約23%,較2023年底增長934%。
上半年,中央匯金投資基本“按兵不動”,而中央匯金資產共增持12只ETF產品,涵蓋上證50ETF、滬深300ETF、中證500ETF、中證1000ETF、科創板50ETF、創業板ETF等諸多品種,累計耗資超2100億元。此外,華夏基金-中央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減持了華寶中證電子50ETF和華寶中證醫療ETF,但同時增持了鵬華中證酒ETF、國泰中證軍工ETF等。
中央匯金持倉市值持續擴大,三季度中央匯金沒有披露數據,記者根據ETF三季報不完全數據推測,截至三季度末,估計中央匯金持有ETF的總市值大約1.53萬億元,增長超2400億元,環比增幅約19%。
"定海神針"策略,跟嗎?
格上基金研究員畢夢姌認為,中央匯金以長期穩定持有寬基ETF為主,中央匯金投資和中央匯金資產在投資方向上更側重于寬基ETF,如滬深300ETF、上證50ETF、中證500ETF、中證1000等核心寬基ETF,體現出在維護市場整體穩定的決心,投資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分散化”的特征。
而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的2個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則在投資風格上更加靈活,偏向行業主題ETF,重點持有符合國家戰略導向、行業景氣度較高的板塊。
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經理朱潤康表示,作為中國資本市場“國家隊”的中央匯金,堅定持倉向市場傳遞出明確信號——A股中長期投資價值不會因短期波動而改變,此舉為市場注入了強心劑,有力發揮了“壓艙石”的穩定作用。
展望未來,機構預計中央匯金將繼續保持對核心寬基ETF的堅定持倉。同時,其旗下專項資管計劃可能會對行業主題ETF進行更靈活的調整。
“新的變化可能體現在增配科創50等更契合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ETF,進一步貼合國家發展戰略。”朱潤康說。
面對中央匯金的重倉布局,很多投資者都在思考:能否"抄作業"?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比起直接“抄作業”,普通投資者理解其背后的資產配置框架顯得更為重要。
"直接跟風操作可能適得其反。"畢夢姌警告說,"中央匯金的持倉信息披露存在滯后性,等普通投資者看到報告時,ETF價格可能已反映預期。"
其舉例,中央匯金在清倉華夏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ETF前三個月下跌15%,普通投資者跟風賣出可能加劇虧損。
畢夢姌建議,投資者更應該學習的是中央匯金的投資理念:長期布局、分散投資、保持定力,這三點才是普通投資者最應該學習的精髓。
朱潤康解釋,中央匯金作為“國家隊”,資金規模龐大、投資周期長,核心職能在于維護市場穩定而非短期獲利,其操作邏輯與普通投資者在風險承受能力、資金期限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投資者可將其持倉動向視為判斷市場中長期價值的一個參考信號,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資金情況與風險偏好,重點關注其配置所反映的行業趨勢與資產邏輯,避免盲目跟風買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