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南方財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隨著AI泡沫論的聲音愈發響亮,美股的強勁勢頭已經搖搖晃晃。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7日,隨著投資者再度拋售科技股,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跌,道指下跌1.18%,標普500指數跌0.92%,納指跌0.84%。
需要注意的是,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已經一道跌破了50日均線,為過去139個交易日首次收于50日移動平均線下方。美股“七巨頭”本月迄今已下跌了近4.5%,僅谷歌母公司Alphabet逆勢上揚。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9日盤后(北京時間11月20日早間),英偉達將發布第三財季財報。作為AI領域的龍頭股,英偉達的財報不僅僅體現自身的增長潛力,也被市場廣泛視為AI行業乃至美股的重要風向標。
過去英偉達的財報往往超出市場預期,但需要警惕的是,高估值下避險模式主導華爾街,投資者正在等待一份“完美”的財報,但稍有差池市場可能就會墜入下跌深淵。
美股緣何“跌跌不休”
在一系列利空因素拖累下,近期美股顯著走弱。
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所長吳起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美股的走弱,特別是科技股的大幅回調,主要是因為投資者對AI概念股過高的估值擔憂,以及宏觀層面流動性收緊和美聯儲降息預期推遲共同導致的。近期美聯儲多位官員連續發表鷹派言論,使市場對12月降息的信心動搖。截至11月18日,芝商所美聯儲觀察工具數據顯示,12月降息概率已降至48.6%。
在渣打中國財富方案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杰看來,此前美國政府停擺、關稅風險以及美國流動性風險共同導致近期美股走弱,投資者擁擠的倉位和高估值增加了美股波動幅度。過度樂觀的市場定位和近期的風險形成了背離,從而造成美股走弱。
近期美股流動性擔憂成為一大關注焦點。盡管在之前的議息會議當中,鮑威爾已經宣布結束縮表,但王昕杰發現,資金面壓力沒有緩解。周一美聯儲常備回購機制(SRF)的使用量繼上周五之后又再次創下高位。另外,擔保隔夜利率超過美聯儲設立的超額準備金利率,達到4.2%。此前美國政府停擺,財政部無法正常釋放流動性,過去三個月的現金余額從3000億美元增至1萬億美元,形成了市場上的流動性短缺。
隨著美國政府停擺結束,王昕杰預計,目前市場上的流動性短缺局面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另外,之前美國兩家中小銀行的信用風險仍是個別事件,形成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仍然不大。如果未來風險事件造成系統性風險,“美聯儲看跌期權”仍然奏效,不排除美聯儲進一步釋放流動性甚至重啟QE來緩解市場上的壓力。
吳起滌也對記者分析稱,近期的流動性擔憂源于特殊的財政技術性因素,政府停擺期間美國財政部大幅提升了其在美聯儲的現金賬戶(TGA)余額,這相當于直接從金融體系內抽走了大量流動性,這是最直接的導火索。
短期內,12月美聯儲結束縮表前流動性的收緊會造成一定擾動,尤其現在美股處于高位下,對利空情緒較為敏感。但一旦政府恢復正常支出后,吳起滌認為,TGA的回落自然會釋放流動性;另一方面,若美聯儲介入,如通過購買國債或啟動定期公開市場操作來主動補充銀行儲備金,也足以解決問題,無需過度擔憂。
英偉達財報“大考”來襲
在英偉達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之際,億萬富翁Peter Thiel旗下對沖基金三季度清空了全部53.7萬股英偉達持倉,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則在同期大砍65%的英偉達倉位,軟銀也披露已出售所持全部英偉達股份。
吳起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部分機構投資者減持或清倉英偉達及其他大型科技股,巴克萊下調甲骨文債務評級,質疑AI資本開支可持續性。這是由于AI權重股估值高、機構持倉集中,導致機構主動拋售。同時,AI產業增長也正受算力、配套設備與能源等基礎設施瓶頸制約。
不過,機構減持英偉達可能更多是短期的戰術調整和風險控制,并不等同于看空整個AI賽道,市場對AI的長期投資邏輯并未被顛覆。
在王昕杰看來,AI牛市遭遇一定程度懷疑,疊加投資過度擁擠,造成高貝塔標的回撤。接下來可以關注幾大方面,首先是AI支出的持續性、未來收益情況以及對整體產業鏈的影響。第二是市場對于美聯儲12月降息的預期,以及2026年是否持續保持鴿派預期。第三,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溫和下滑,市場對于經濟預期的韌性也有所動搖。
在近期一系列機構投資者減持英偉達之際,“AI賣鏟人”的重磅財報即將來襲。吳起滌表示,若英偉達財報強勁,疊加美國政府停擺結束,流動性釋放或推動風險資產反彈;反之可能加深回調。
王昕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英偉達本次盈利將保持強勁,但是市場似乎已經習慣了英偉達超預期的業績報告。因此,相對于本次業績,對于未來的指引可能更重要。如果本次業績超預期,但是業績指引相對保守甚至悲觀,可能會拖累美股整體表現,特別是AI相關板塊。但如果業績指引預期仍然強勁,在AI和美聯儲降息共同作用之下,美股仍將迎來利好。
英偉達之外的其他企業業績也需要密切關注。Baird投資策略師Ross Mayfield表示,一方面,英偉達需要證實需求仍然強勁,沒有出現放緩跡象。但除非他們更進一步說明,否則另一個問題會更懸而未決:“我們知道計算需求很強,但購買這些芯片的企業,其投資回報率到底如何?”
美股AI熱潮能否延續
在AI熱潮下,科技巨頭掀起AI融資浪潮。為了支撐美國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基礎設施建設,多家大型科技公司近期從市場上大額融資。
本月早些時候,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美國和歐洲發行250億美元債券。Meta上個月發行了300億美元的公司債,是今年規模最大的一筆。甲骨文公司則在9月通過高等級票據籌集了180億美元。
本周一,亞馬遜發行150億美元債券,較最初預估高出30億美元,但最終股價收跌。這進一步印證華爾街正更深入地審視并擔憂AI融資交易,投資者們憂心忡忡:這些巨頭是否在基礎設施上已經過度支出了?
王昕杰對記者分析稱,投資者對AI巨頭支出的持續性和盈利預期有所懷疑,特別是信貸融資增加而投資回報率并不確定。股價走勢表明市場正在獎勵增長加速的公司,例如那些受到人工智能需求推動的云服務公司,而市場并不看好資本支出加速增長但訂單和業務渠道不清晰的公司。
雙線資本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投資官杰弗里·岡拉克警告稱,目前眾多資產價格已極度高估,建議投資者將投資組合中約20%配置為現金,以防范重大市場回調風險。當前美國股市呈現出危險的投機特征,是他整個職業生涯中見過的最不健康的市場之一。
短期內的高估值和交易擁擠確實會帶來一定的波動和風險,AI熱潮能否繼續推動美股長期走高?吳起滌認為,這取決于技術商業化的實際進展及宏觀環境的配合,關鍵看業績能否兌現。如果AI能持續推動企業盈利,美股就有堅實的上漲基礎。
在王昕杰看來,目前美國科技行業的基本面依然樂觀,美聯儲降息也有助于緩解估值憂慮。隨著人工智能投資擴大和需求增加,科技行業2025年和2026年的盈利增長可期,預計2025年和2026年盈利分別增長23.5%和22.8%,這將在未來6-12個月支撐市場。
當前納斯達克指數動態市盈率30倍,較互聯網泡沫時期的60倍仍有較大距離。當前市場對AI產業鏈企業的盈利預期較高,且當前美股的市場集中度極高,科技巨頭盈利能力強。但吳起滌提醒,一旦公司的業績或指引不及預期,可能引發廣泛的回調。
關于AI是否已推動美股達到泡沫,市場爭議不斷。悲觀者認為估值高位,傾向于短期落袋為安;樂觀方如AMD與英偉達管理層均強調AI數據中心需求真實且高速增長,這與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許多未盈利的公司領漲的情況有本質區別,這被一些投資者視為本輪AI熱潮更健康的基礎。
展望未來,吳起滌告訴記者,中長期來看,AI的商業落地速度是關鍵。如果企業盈利得到驗證(如數據中心收入增長),美股或重回上行;如果通脹反彈或經濟衰退,高估值板塊將承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