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26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下稱《報告》)發布,提出將對標“三個要看”要求,更大作為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奮力推動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報告》指出,要打造澳琴融合標桿,落實“澳門+橫琴”新發展定位,以澳琴一體化為目標,進一步強化與廣東省的協同聯動,重點打造一批標志性、有帶動效應的工程和項目,包括:做實做強中國—葡語(西語)經濟貿易服務中心,協助國際投資者落戶澳琴;重點做好大學城一期的各項籌備工作,優先擴大澳門公立高等院校的發展空間;全力推進廣珠(澳)高鐵橫琴段,以及高鐵站至橫琴口岸城市軌道接駁線建設,打通澳琴外聯新通道;明確琴澳創新產業園發展方向,預留專門空間給澳門相關企業,將其打造為澳琴標志性的產業園;全力推進澳門國際機場前置貨站項目;探索將部分空置商業樓宇改造為產業發展空間、人才房或保障房房源等。

產業協同
打造“澳門平臺+橫琴空間”共贏樣板
《報告》將澳琴產業聯動置于重要位置,擘畫“文旅會展+中醫藥+金融+科技”四大增長極。
按照規劃,兩地將聯動打造文旅會展商貿高地,聯動各方共建“一程多站”跨境精品路線,開發“旅游+”跨界產品體系。爭取橫琴申請成為“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培育對象”。進一步深化“一會展兩地”模式,聯合打造“澳琴?會展”品牌,合力競投國際展會。為國內外微短劇拍攝團隊提供便利服務。優化“澳門取景”“澳門元素”影視資金補助計劃,資助具澳琴元素的影視作品進行宣傳及發行。推動商圈資源整合,通過夜市經濟、嘉年華等活動刺激消費,推動澳門本土餐飲企業赴合作區發展。
創新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鏈。依托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平臺,充分發揮“澳門+橫琴”的政策優勢,吸引優質中醫藥企業入駐,推進中醫藥產品的“澳門注冊+橫琴生產”新模式。以中醫藥文化體驗館為核心,聯動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內的博物館和展覽館等,打造沉浸式健康旅游體驗。依托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推動中醫藥產品研發與轉化、中醫藥裝備示范應用以及中醫藥人工智能應用。
共建澳琴跨境金融新格局。爭取優化EF賬戶的政策細則,支持并推動合作區具資質的澳資銀行參與試點,進一步便利澳琴兩地跨境資金流動。推動合作區私募基金赴澳門展業,擴大澳門債券市場輻射范圍。爭取雙幣種收單業務的試點范圍由“澳門新街坊”擴展至整個合作區內的商戶。
共同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合作區科創政策修訂升級,深入拓展澳琴科技合作,推動“澳門研發+橫琴轉化”機制創新,聚力發展集成電路等高科技產業。支持澳門高校加快建設產學研合作平臺,加快“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建設。聯動澳琴兩地參與“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工作。
除此以外,兩地將圍繞《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和《合作區第二階段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及招商引資項目清單》,開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動,招引龍頭企業落地。加強對優質項目的育苗培優,對已落地企業進行全流程服務。引導注冊企業上島辦公,減少有名無實企業。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加快研究制訂合作區促進企業高水平對外發展扶持辦法、租金補貼政策等配套政策。推進“澳門誠信店”商戶落戶合作區,進一步推廣誠信店互認機制,推動澳琴誠信店評定標準、管理與監察趨同。
推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落實合作區第二階段人才工作行動方案,加快完善人才住房、教育、醫療等服務保障體系。推進“澳琴人才卡”計劃。探索建設國際“人才驛站”與“一站式”服務窗口。
民生融合
澳門居民“橫琴生活圈”擴容提質
在民生融合方面,多項便利化措施將落地。
一方面,健全澳門青年就業支持體系。開展澳門青年在合作區就業、實習及見習專項計劃,鼓勵合作區頭部企業招聘澳門居民。開展“中小企業援助計劃”“青年創業援助計劃”以及“鼓勵企業升級發展補貼計劃”修法前期準備工作,研究將適用范圍延伸至合作區的可行性。
打造趨同澳門的教育服務體系。完成“澳門新街坊”“澳門子弟學校”中學校舍的興建工程,力爭于2026/2027學年開辦初中教育,并擴大小學辦學規模。
另一方面,便利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就醫。持續推進在合作區實施便民用藥措施。有序推動更多澳門藥物可在“澳門新街坊”衛生站使用。穩步推進廣醫一院橫琴醫院新院區建設。爭取在合作區開展澳門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試點。
除此以外,《報告》還提出將逐步推動跨境養老服務發展,拓展“澳門新街坊”的家庭社區服務中心和長者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推動澳門養老服務模式延伸至合作區。
《報告》提出將合作區納入現時澳門6個分區協作聯網的機制之中,逐步形成“6+1”分區協作聯網,為居民提供具預防、支援及輔導的三級預防策略和標準的家庭及社區服務。

橫琴環島東路高樓林立。
硬聯通+軟聯通
基礎設施與規則機制銜接“雙提速”
《報告》指出,將穩步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推進橫琴口岸“聯合一站式”車道升級“免出示證件”功能建設,預計2026年可實現司機“免刷證”通關。推進2026年在橫琴口岸旅檢大廳增建合共46條具有“免出示證件”功能的合作查驗自助通道和6條人工通道。推進研究橫琴金融島至澳門的澳琴新通道選址方案。推動“橫琴單牌車”北上政策分批有序實施。
同時,將持續深化規則機制“軟聯通”。研究優化實施更加開放的分線管理政策。制定需修訂的法律法規清單和工作計劃。通過推出“粵澳海關跨境一鎖”“單一窗口”“認可經濟營運商”等多項措施及計劃,促進貿易便利化,提升通關效率。
治理創新
“澳門元素”深度參與合作區建設
在構建高效治理格局方面,《報告》提出將落實合作區執委會工作機構職能優化調整方案,推動人員交流輪崗。
具體來看,選派更多澳門優秀公務人員參與合作區建設。用好新增設的“特別兼任”制度,以更靈活形式委派公務人員參與合作區重要工作或重大項目。加強澳琴公務人員雙向在崗交流。面向澳門居民開展2026年員額制工作人員招聘。
《報告》還提出優化調整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指標體系,推動澳琴統計制度規則銜接。
有分析指出,此次施政報告在機制銜接、要素流動、社會融合等方面均提出具體路徑,展現澳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也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注入新動能。
撰文:黃天儒 梁涵 李宇航 攝影:關銘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