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實習生陳俊康 北京報道
“2005年我第一次來中國求學,從北京到揚州需要乘坐14個小時的火車,如今卻可以搭乘高鐵快速抵達。交通方式的變遷,讓我真切感受到中國發展的速度與深度。”近日,索馬里聯邦共和國駐華大使和丹·奧斯曼·阿布迪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用一口流利的漢語這樣說道。
在被問及如何將中文說得如此地道時,和丹分享了她獨特的“課外學習法”——她的漢語,是在菜市場的討價還價和出租車的閑聊中“磨”出來的。
自高中畢業選擇來華留學,和丹在中國完成了本科、碩士乃至博士階段的學業。在浙江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她專注于國際文化傳播研究,博士論文聚焦非洲流行電影。2017年,她被任命為索馬里總統顧問,將在中國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政策智慧,為國家發展及索中合作貢獻力量。2024年,她被任命為索馬里駐華大使。
今年是中國與索馬里建交65周年。11月17日,“同舟共濟,友誼長存——中索建交65周年精選歷史圖片展”在北京僑福芳草地開幕。展覽呈現了40幅源自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的珍貴歷史影像,生動再現了兩國自1960年建交以來的友好交往歷程。圖片展將持續到12月中旬。
在活動間隙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她表示,基于60多年來積累的互信、創造力與真誠,中索關系下一階段的發展將更加務實、聚焦,也更貼近兩國人民的共同期待。
和丹在致辭中指出,65年來,索中兩國始終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友好關系跨越時空、惠及人民。她強調,“歷史的重量不在歲月長短,而在人心向背”,正是普通人之間的交往與情感,代代傳承,延續了這段友誼。她希望本次展覽能呈現這種跨越時空的人際連接。
她進一步表示,索馬里始終視中國為值得信賴的伙伴,愿與中方攜手,在新時代將這份歷史情誼書寫得更深、更實。當前,中國“十五五”規劃為索馬里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索方愿與中方一道,延續傳統友誼,不斷豐富雙邊戰略伙伴關系內涵。
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務特使胡長春在致辭中指出,索馬里是東部非洲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65年來,中索兩國患難與共、相互支持,真誠合作、共謀發展。中方高度重視中索關系發展,中方愿同索方一道,在元首外交戰略引領下,挖掘合作潛能,拓展發展空間,加強多邊協作,在現代化道路上攜手前行。
展覽所呈現的影像跨越半個多世紀,忠實記錄了中索兩國在高層互訪、基建合作、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多領域的感人瞬間。每一幅畫面都是中索友好關系不斷深化的生動注腳,讓觀者得以穿越時空,觸摸兩國人民之間質樸真摯的情感脈絡。
據悉,作為中索建交65周年系列活動,除本次精選歷史圖片展外,后續還有“晉品出海”進非洲活動、使館建交招待日等活動,旨在進一步深化中索、中非之間的務實合作與人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