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財經記者于長洹 廣州報道
2019年時,廣州杰森動漫文化有限公司還是一個只有4個人的動漫衍生品工作室,但如今已成為一家即將擁有50家品牌門店、覆蓋10萬家線下終端的卡牌頭部企業。
如此快的增長速度,令杰森動漫創始人林俊也沒有想到。這背后,一方面是踏準了行業風口,另一方面也離不開金融的助力。
命運的齒輪的轉動,緣自該公司參加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廣東?廣州)(簡稱:大灣區文投會)。
“我們在大灣區文投會上接觸到一些非常優質的投資方、資源方,公司發展獲得巨大助力。”林俊說,2024年,杰森動漫參加大灣區文投會,路演結束后一年內就完成了兩輪投資。令林俊欣喜的是,該公司投資估值增加了3.7倍,目前已超20億元;今年一季度,杰森動漫營收同比提升3.71倍,對接機構超100家。
杰森動漫的故事,是大灣區文投會“為資金找項目、為項目找資金”的一個縮影。自2023年首次舉辦以來,大灣區文投會便致力于搭建文化企業與投資機構高效對接的投融資服務平臺,大力推動文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成為投資機構和文化企業的“超級聯系人”。
一組數據直觀呈現出大灣區文投會的豐碩成果:第一屆共18個路演項目,現場意向投資簽約超20億元,會后一年內共有9個項目達成投融資合作,實際融資15.1億元;第二屆共有40個路演項目,現場意向投資簽約超56億元,會后一年內共有18個項目達成投融資合作,實際融資近80億元。
也就是說,前兩屆大灣區文投會上,近一半路演項目中成功拿到投資,融資總額近100億元。這一相對較高的投融資轉化率,既體現了產融合作的活躍,也體現了大灣區文投會的平臺價值。不僅如此,這些路演企業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達65%、市場估值平均增長率達23.6%,展現出獲融資后的高成長性。
11月26日至28日,2025大灣區文投會將在廣州舉辦。據組委會介紹,今年文投會將進一步強化“促交易”功能,重點是將路演項目數量增至60個。
雙向奔赴
2021年,《雄獅少年》橫空出世,用生動的故事和高超的技術,展現了嶺南非遺項目醒獅的獨特魅力,獲得無數觀眾共鳴。三年之后,《雄獅少年2》延續了前作的人物設定和草根少年逆襲主題,并在關注現實、主題呈現、動畫技術等方面更加成熟,再獲成功。
廣州易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雄獅少年》的出品方之一。談及這部動漫電影的創作歷程,該公司董事長程海明感觸頗深。《雄獅少年》系列在數字角色、場景、動畫表演等方面不斷嘗試更多新技術特效,但也因此十分“燒錢”。2023年之前,《雄獅少年2》的主創團隊一直在為找資金而發愁。
沒有錢,意味著第二部作品深陷“難產”的困境。轉機來自于大灣區文投會。2023年的首屆文投大會上,一批創投機構向前來路演的易動文化拋出橄欖枝。程海明回憶說:“首屆大灣區文投會就吸引了眾多投資人參加,我們路演過后跟不少參會投資機構都進行了接觸。”
經過幾輪洽談,最終,《雄獅少年2》項目獲得近5000萬元的融資。不僅如此,在第二屆文投大會上,易動文化再次與投資方簽署了項目投資合作。就這樣,通過大灣區文投會這個平臺,多個地方政府主導的文旅基金、文旅企業相關的專業基金,為《雄獅少年2》提供了近1/3的制作資金。
當前,文化產業要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文化企業大多是輕資產運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要照進現實,需要資本源源不斷的“活水”滋養。
這也是大灣區文投會作為投資機構和文化企業的“超級聯系人”的價值所在。
數據顯示,大灣區文投會舉辦兩屆以來,共發布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約250億元。此外,第一屆大會18個路演項目,意向投資簽約超20億元,會后一年內共有9個項目拿到投資,實際融資15.1億元;第二屆大會推出40個路演項目,意向投資簽約超56億元,會后一年內共有19個項目拿到投資,實際融資近80億元。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秘書長謝曉平表示:“大灣區文投會看重文化項目在技術、內容、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對文化企業來說,這里歸集了懂文化產業的投資者,投融雙方有更多共同的價值點,生意也就容易做成。”
得益于此,參與大灣區文投會路演的文化企業在業績增長、估值提升、市場活躍度以及融資金額等方面均成效顯著。例如,智譜華章2023年參會路演前的估值是35億元,2024年底投后估值是260億元。杰森動漫2024年參會路演前估值不足6億元,2025年6月橫店資本投后估值20億元。
謝曉平認為,文化企業在大灣區文投會上最容易找到方向、找到目標、找到希望,文化企業的優勢特點被挖掘,更容易被市場和投資機構看到,因此估值獲得提升,這對處于高速發展期的文化創新企業至關重要。
不僅如此,創投機構在大灣區文投會上也收獲頗豐。謝曉平介紹,“大灣區文投會歸集了文化領域的熱門投資賽道,投文化產業的機構到這里來就能看到想找的項目,比如海通創意,他們在大灣區投資了6個項目,有3個項目都是在大會上發現的。”
生態融合
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大省,廣東文化產業規模總量已連續22年居全國首位。今年5月份,廣東出臺了新一輪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包,覆蓋六大領域,一次性釋放87條政策,全力托舉廣東文化新業態實現新突破。大灣區文投會與此相輔相成,成為廣東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舉。
這背后,文化產業發展正邁向“文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新階段。謝曉平說,“最初,我們接觸投資機構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文化產業投資很窄、很專業,局限在影視、游戲、文創等領域,但現在他們知道大灣區文投會的投資賽道主要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質生產力領域,代表著投資未來生活方式、生產方式。”
“文化產業的價值正被科技重估,因此,我們重點關注那些重構內容生產與分發效率的‘技術派’公司。”豐源投資創始人兼CEO符正表示,這一背景下,大灣區文投會就像一座橋,連接文化創造力與產業資本,讓好的文化產業創新項目不再被埋沒。
“大灣區文投會不僅是個展示窗口,更是一個文化產業創新生態的加速器。”粵財中垠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廣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政表示,通過大灣區文投會,我們能夠推動被投企業在IP開發、技術融合和商業化落地方面加速成長。
王政舉了一個例子,“去年的大灣區文投會上,我們發現一家做3D打印的企業,技術非常先進,可以實現手辦和個性化產品的快速制作,避免了傳統制造業開模、鑄造帶來的材料浪費,既環保又大幅降低成本。”近期,該企業已完成上億元融資,粵財中垠就是其中的重要投資方。
文化產業是科技應用的最佳試驗場,很多新科技、新技術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都在文化領域找到絕佳應用場景。因此,大灣區文投會也致力于創造“為技術找場景”的平臺作用,力圖推動新技術在資本的加持下,迅速轉化為新業態、新產品,特別是在大灣區“超級場景”中落地應用。
這在過去2屆大灣區文投會上也不乏例子。視旅科技2023年參加大灣區文投大會,通過路演成功獲得A輪億元融資,隨后發布了國內首個旅游領域大模型VtripGPT1.0,通過AI技術把碎片化產品“端到端”整合起來,再以動態定制包的形式提供給用戶;互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參加2024文投大會之后,便接觸到了眾多投資機構,公司創始人鹍鵬表示,接下來,公司將大力發展和布局AI互動直播及互動+文旅業務,積極探索大灣區落地應用場景。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組委會副秘書長何國勇認為,文化投資的核心是投資未來的生產與生活方式,而AI 正成為打通二者的關鍵變量,它既催生新的文化業態和消費場景,重塑日常體驗,又深度嵌入創作全鏈路,顛覆傳統生產流程,為文化產業注入可持續的新質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