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一套文件,兩地掛牌,跨太平洋上市的全新通道即將開啟。
11月19日,新加坡交易所集團(簡稱“新交所”)與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簡稱“納斯達克”)宣布,將于2026年中期合作推出“環球上市板”,為企業提供跨太平洋雙重上市的高效渠道。
這一創新框架將允許市值達到20億新元(約合人民幣108億元)及以上的公司,只需準備一套上市文件,即可同時滿足兩地交易所的監管要求,在納斯達克和新交所同步掛牌上市。
新交所集團首席執行官羅文才表示,這一雙重上市橋接為發行人提供了清晰的價值主張:以精簡的途徑連接美國市場的深度和亞洲市場的增長。投資者則能實現幾乎全天候的價格發現,在不同時區進行連續的風險管理。

環球上市板的推出,標志著全球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邁出重要一步。
該平臺的核心創新在于其簡化的審核程序,企業通過一套統一的上市文件,即可同步實現在納斯達克與新交所的雙重上市。
這套協調的跨太平洋融資框架,將顯著降低企業跨境上市的制度阻力、復雜性和成本負擔。
新交所將在新加坡建立一套與美國招股書相當的披露要求,從而實現“一套文件、兩地上市”的高效流程。
這一合作背后,是新加坡作為亞洲主要金融中心,面對證券市場流動性薄弱所采取的積極應對策略。
近年來,因新加坡市場流動性不足,多家本土科技公司選擇赴美上市。
今年金融街論壇期間,新交所集團董事總經理陳慶曾提到,新加坡資本市場正經歷著挑戰。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需求,供給,監管三個方面協同發力。在前不久啟動了50億新元的“證券市場發展計劃”。此外,還有支持上市的稅收優惠,針對研究報告的補貼政策,以及優化上市流程等措施。
這一資本市場創新合作獲得了各方的高度評價與支持。
新交所集團首席執行官羅文才表示:“我們希望吸引與亞洲相關的,以成長為主導的優質公司來尋求擴大他們的投資者基礎,同時繼續深耕其立足點,而無需駕馭雙重監管制度的復雜度。”
納斯達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Adena Friedman表示:“當今世界風云變幻,有時出現分化市場,這項倡議展現了攜手合作、明智監管和共同標準可以締造規模效益的機遇。”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證券市場檢討工作小組主席徐芳達表示:“工作小組已將與其他市場的互聯互通視為一項重要的策略。”
淡馬錫首席投資管Rohit Sipahimalani表示:“這項倡議與我們的平臺,包括Seviora,65Equity Partner,Heliconia和Vertex,形成互補,可合力打造新加坡生態系統,讓美國和新加坡具前景的企業進行跨市場的規模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