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趙曉晨 實習生陳麗虹 佛山報道
近期,廣東環華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亮向客戶展示的業務新焦點,已從氫燃料電池雙極板轉向液流電池雙極板。這家從佛山氫能產業鏈中成長起來的企業,正將燃料電池領域積累的技術經驗,應用于一個更具潛力的新賽道——液流電池。
“這是除鋰電池之外,降本空間最大、最有望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長時儲能技術之一。”鄧亮告訴南方財經記者,該公司在南海區丹灶鎮打造的液流電池雙極板生產基地預計明年3月投產,已經和客戶達成約6000萬元的意向訂單,預計每年可創造1.5億至3億元的經濟價值。
環華氫能轉型背后,是新型儲能正從單一鋰電主導走向多元技術發展的新階段?!笆逦濉币巹澖ㄗh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持續提高新能源供給比重,推進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等。
當風電、光伏裝機量激增,電網面臨的挑戰已從短時調峰升級為應對更長時間尺度的能源缺口。解決“數日無風”或“連日陰雨”的難題,需要一種能穩定放電4小時以上的長時儲能技術,液流電池快步走到聚光燈下。2024年,我國液流電池裝機規模較2023年增長10倍,被業界稱為從“1”向“N”的關鍵一步。在這個新興賽道上,佛山與大連、北京等城市站在了相近的起跑線上。
作為全國工業第四城,佛山正以其龐大的應用場景和制造業根基為支點,在液流電池、氫儲能等非鋰電技術路線上開辟“第二戰場”,尋找彎道超車的機會。佛山有持續增長的區域能源需求帶來豐富的應用場景、完善的制造業體系支撐儲能產業鏈縱深融合、逐步成熟的市場化機制創造可觀的運營收益空間。這三重優勢相互疊加,形成了佛山在新型儲能產業中的獨特競爭力。
此外,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佛山還能夠聯合周邊城市推動跨區域資源調配,進而在新型儲能的規?;瘧门c產業鏈協同上實現更多更深入的突破。隨著更多像環華氫能這樣的企業在細分領域持續深耕,佛山有望在未來的能源變革中卡住關鍵身位,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寶塘儲能站是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的新型儲能電站。
開辟長時儲能“第二戰場”
坐落于佛山南海獅山鎮的寶塘儲能站,占地58畝,規模相當于5.5個標準足球場。站內,88套磷酸鐵鋰儲能系統分七個區域整齊排布,一座兩層主控樓立于中央,兩回110千伏線路經鐵塔接入區域電網,構建起一個高效、集成的儲能運行體系,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的新型儲能電站。
寶塘儲能站的建成投運,是佛山在大灣區能源體系中角色升級的一個縮影。佛山從一個能源消費城市,開始向兼具調節、調度功能的區域能源節點城市演進。這一轉變的背后,離不開其在儲能產業上日益堅實的規?;A。
據統計,佛山現有新型儲能產業相關企業約50家,已建、在建和擬建的新型儲能項目超200個、總投資超1500億元。在南海區,這條產業鏈已經實現了從上游材料、中游裝備到下游應用的全鏈條覆蓋。2024年,佛山全市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56.4萬千瓦,位居廣東全省第一。
在鋰電池領域,瑞浦蘭鈞投資103億元在獅山鎮建設年產30GWh的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基地;在液流電池領域,廣東環華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丹灶鎮建設雙極板生產基地;在儲能裝備領域,一批本土企業專注電力轉換系統、能量管理系統的研發制造。
而隨著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叫?!皬娭婆鋬Α闭?,新型儲能產業正加快從“補短板式的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的價值適配”的新周期。佛山初步形成的新型儲能的技術儲備和產業布局也迎來一個新風口。
長時儲能正成為佛山企業積極布局的潛力賽道。
從全球視野看,長時儲能技術競爭已超越企業層面,成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能源部推出的"長時儲能攻關"計劃、歐盟的"電池創新路線圖"都將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列為重點。在這場全球性賽道上,許多中國城市正通過差異化布局搶占制高點。
而相較于鋰電池產業已形成的巨頭壟斷格局,液流電池領域仍處于群雄逐鹿的早期階段,為佛山企業提供了差異化競爭的機遇。
“相較于鋰電,液流電池的規模經濟效應還遠未充分發揮,佛山可以此為切入口找到新的增長點。”仙湖實驗室氫能與燃料電池測試中心主任張銳明表示。這一判斷正在得到市場驗證。在佛山控股集團的戰略布局中,液流電池與鈉離子電池、固態及半固態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并列,成為重點投資方向。
當前,液流電池仍處于市場培育階段,實踐路徑多以液流電池+鋰電混合儲能為主。這種混合模式能夠兼顧液流電池的長時儲能優勢和鋰電池的高功率、快速響應特性,也更符合今年發布的《廣東省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路線圖》中鼓勵的"鋰電為主+非鋰電為輔"的發展思路。
鄧亮介紹,若全部采用液流電池,成本過高,投資回報周期長,會影響企業投資意愿,通過混合配置、政府補貼、技術攻關等支持方式,可推動液流電池產業加速發展。在他看來,佛山完全可以在已有多個新型儲能示范項目的基礎上,探索出更具經濟性的混合儲能模式。
除了液流電池,佛山在氫儲能領域的布局更為深入?!啊?氫-電’轉化的效率雖然相對較低,但當需要跨季節、跨地域的能源儲存和調配時,氫儲能的能量密度和儲存周期優勢是電化學儲能都無法比擬的。”一位氫能企業負責人指出。
制造業根基催生儲能應用“佛山模式”
2024年4月,總投資約103億元的瑞浦能源華南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在獅山鎮竣工投產。這個瑞浦蘭鈞落地廣東的第一個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基地,將建成年產量為30GWh的高端動力與儲能鋰離子電池及上下游產業配套制造基地。
"兩個小時車程內,所需配套基本都能找到。"廣東瑞浦蘭鈞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森曾表示,佛山有兩個明顯優勢:一是市場廣闊,佛山及周邊城市有著很好的新能源產業基礎,一汽-大眾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眾多;二是產業鏈完善,發展能源動力與儲能產業所需的絕大部分配套材料和設備供應商都分布在廣東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
在儲能產業進入“市場化深水區”的今天,區位競爭維度正從傳統的資源優勢轉向市場距離和供應鏈響應速度。佛山地處大灣區負荷,其高密度制造業生態能夠助力于“響應速度”,符合當前儲能產業競爭的新邏輯。
另一方面,佛山8萬多家的制造業企業正在催生多元化的儲能需求。陶瓷廠需要應對持續的生產用電,數據中心要求毫秒級的供電可靠性,重型機械裝備則需要高功率的瞬時能量支撐。這些差異化需求,催生了鋰電之外的技術創新空間。
實踐已在佛山多處落地。位于天莊冷鏈物流園的廣東能源天業冷鏈光儲充示范站,是全國首個將鈣鈦礦光伏組件應用于建筑立面并配套半固態電池儲能的一體化項目。而在順德川崎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由南方電網打造的近零碳示范項目,每年為園區節約電費超百萬元,減排二氧化碳約920噸,更助力園區企業產品獲得國際低碳認證,實現2024年訂單翻倍增長。
佛山三水區首個獨立儲能電站。
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王子緣表示,遍布佛山五區的制造業企業,尤其是陶瓷、家居等用電大戶,對利用儲能系統進行峰谷電差價套利、優化用能成本有著迫切需求,為工商業儲能提供了最直接的市場動力。僅在南海,8萬余家制造業企業的儲能需求規模就達8000兆瓦時,市場潛力合計超過百億元。
在佛山多個儲能示范項目積累的海量運行數據,正成為這座城市在儲能產業競爭中最寶貴的資產。這些來自真實場景的數據,不僅為技術優化提供了依據,更讓佛山在行業標準制定中擁有了獨特的話語權。同時,佛山還讓儲能產業發展融入本地制造業轉型升級進程,形成"制造業需求牽引儲能技術迭代,儲能技術升級反哺制造業競爭力"的良性循環。
在這一邏輯下,佛山不再僅僅是能源消費城市,更逐步演進為具備調節能力的區域能源節點;而佛山的新型儲能產業,也成為“需求驅動+制造賦能”發展模式的一大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