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醫靠”托起暖暖幸福——廣東大力推進衛生健康“百千萬工程”建設

2025年11月25日 16:42   南方日報

“現在呼吸輕松多了,術后恢復特別好!感謝中山一院程教授和揭陽人民醫院的醫生!”剛經歷胸腔腫瘤手術的李叔,握著醫護人員的手連連道謝。此前,他因腫瘤壓迫心肺生命垂危,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程超遠程指導下,揭陽市人民醫院團隊完成高難度聯合手術,讓他在家門口重獲健康。這一幕,正是廣東推進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11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視察,對廣東發展提出殷切期望。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今年以來,廣東大力推進衛生健康“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聚焦“一老一小”、就醫體驗等領域推出十大便民惠民行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持續下沉,讓健康關懷浸潤千家萬戶。

就醫更便捷

打破壁壘,優質醫療“沉”到家門口

在惠州龍門縣總醫院,一場普通外科領域的“天花板級”手術順利完成。一名患者因胰頭占位面臨手術難題,腫物侵犯重要血管。為減少患者奔波之苦,醫院特邀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普通外科中心主任、肝膽一科主任楊劍前來操刀。

術前,楊劍免費為患者做胰十二指腸三維重建,反復推演手術方案;術中,他結合數智重建技術精準操作,成功完成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此次手術不僅挽救患者生命,更通過“傳幫帶”讓龍門縣總醫院團隊學習了頂尖技術。

這樣的突破,得益于龍門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扎實建設。該縣將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整合為總醫院,實施“急救重癥+中醫特色+婦幼專精”戰略,果斷精簡24個重復科室,減少120種設備的重復采購。依托珠江醫院的全面托管以及市級三甲醫院的幫扶,構建起“省市縣鎮村”五級協同模式,11個專科專家團隊定點幫扶,使總醫院新增5個重點專科。“科包鎮”機制推動22名科主任掛職鄉鎮分院副院長,6個名中醫工作室也扎根基層。如今,龍門縣縣域內就診率高達95%,次均費用降低18%,90%的常見病在當地就能解決。

放眼全省,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步伐持續加快,形成了“一對一”標桿打造、分片區協作、緊密型結對子等多元幫扶模式。其中,5家省內拔尖高水平醫院跨區域聯動,一對一幫扶粵東、粵西、粵北5家高水平醫院,104家三甲醫院幫扶172家縣級公立醫院,75家疾控中心幫扶粵東、粵西、粵北57個縣(市)疾控中心,實現縣級公立醫療機構、疾控中心幫扶全覆蓋,腫瘤、眼科等專科技術也不斷向基層延伸。

基層綜合改革同樣不斷創新深化。全省57個縣的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鋪開,還在全國率先推進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建設,暢通縣鄉用藥銜接通道,極大地方便了農村群眾購藥用藥。縣域醫療資源共享機制日益完善,醫學影像中心基本普及,“基層檢查、總院診斷”模式全面推行,讓群眾免于重復檢查,降低就醫成本。

此外,硬件設施為資源下沉提供有力支撐。189家縣級醫院、488家鄉鎮衛生院完成改造,1萬個村衛生站實現規范化建設,符合條件的村衛生站基本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如今,居民家門口的醫院不僅更加規范高效,就醫環境也實現了質的提升。

守護更精準

為重點人群織密健康“防護網”

在廣州市黃埔區紅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家庭病床+養老床位+長期照護+居家安寧療護”的創新服務模式,為轄區長者提供了從社區到居家的全方位醫養服務。

廣東是老年人口大省,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達1556萬人,占比12.35%,其中需長期照料的老年人超過200萬,慢性病患病率高達78.4%;另一方面,2024年廣東出生人口達到113萬余,比上一年增加了約10萬人,繼續穩坐“第一生育大省”之位。

面對“一老一小”的健康服務需求,廣東持續發力。清遠為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門健康服務,2024年累計為超5000名失能老人完成評估確認;深圳打造由5家高級認知障礙診療中心、4家記憶障礙防治中心和6家社區記憶門診構成的三級服務網絡,前瞻性做好癡呆防治。

在實施兒童醫療服務方面,廣東增強兒科服務供給,推進生育友好醫院、兒童友好醫院建設,推動全省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均提供兒科服務,每千名兒童擁有兒科床位數達2.5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兒科服務的比例超90%。

覆蓋城鄉、綜合連續的養老育幼體系在南粵大地進一步織密織牢,讓“幼有善育、老有頤養”的美好愿景逐步照進現實。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情緒問題、睡眠問題逐漸成為常見健康困擾。今年4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聯合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出臺《廣東省“精神衛生服務年”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進精神衛生服務擴體系、提能力、上水平,到2025年底前,消除30萬以上人口縣(市、區)公立精神科床位空白,臨床心理門診覆蓋全部縣(市、區),睡眠門診覆蓋21個地市。

目前,廣東全省已有1468家醫療機構能提供精神心理相關服務,其中131家專門開設了睡眠門診,21個地市實現全面覆蓋。以廣州為例,市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100%開設了精防門診,社區心理援助服務站基本建成。

病毒性肝炎患者人群同樣需要長期健康管理。今年以來,廣東全力推進57個縣(市)開展健康宣教、目標人群篩查、規范治療、乙肝疫苗接種等早防早治工作,推動完善轄區人群病毒性肝炎“防、篩、診、治、管”全周期健康管理,力爭到2026年,20—70歲目標人群乙肝累計篩查率不低于70%。截至2025年10月31日,累計篩查超過450.3萬人,乙肝、丙肝流行水平和疾病負擔逐步降低。

服務更暖心

讓“醫療溫度”浸潤就醫全過程

在東莞市人民醫院,醫療護理員正在為患者進行細致的生活照護。一名患者家屬感慨:“現在可以兼顧工作和照護,照護壓力減輕了很多。”這樣的改變,正在廣東多地悄然發生。

為解決“一人住院,全家奔波”陪護難題,今年4月,廣州、深圳、汕頭、佛山、惠州、東莞、茂名、清遠8個地市的47家醫療機構,成為省級首批提供免陪照護服務試點,由專業醫療護理員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時生活照護服務。“這既減輕了家屬負擔,也使照護更專業、安全。”東莞市人民醫院院長袁耀欽表示,推行“免陪護”后,醫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從15.52天縮短到14.32天。

在廣東,有溫度的醫療服務已融入就醫的每一個環節。

當生命走向終點,對尊嚴的守護更能彰顯醫療的人文關懷。早在2020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普惠性安寧療護服務體系;今年,廣東推出全國首部省級安寧療護服務指南,進一步細化國家明確的安寧療護13項服務。根據規劃,到2027年,廣東每個縣區至少有1個安寧療護病區。

“落實安寧療護,既能守護患者最后的尊嚴,也能為家屬留存溫暖回憶。”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副主任醫師郭艷汝表示,幫助患者實現善終,同樣是醫學的神圣使命。

類似的醫學人文關懷舉措,在廣東還有很多。

為推動醫學人文精神在各級醫療機構落地生根,廣東印發《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行動方案(2025—2027年)》,推進醫學人文主題教育研究,舉辦覆蓋全省21個地市的醫學人文巡講活動。

走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一站式診療體系便捷高效,“全院一張床”資源優化方案有效緩解住院難問題“接訴即辦”快速反應機制及時解決患者訴求……醫院從場所設計、醫療服務、醫患交流等7個方面發力,讓人文關懷滲透到每個醫療環節。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面向更廣泛的人群,推進健康關口前移。今年,“健康科普進萬家”行動啟航,醫療專家走進社區、企業、學校等場所舉辦上萬場健康講座,共推出十大科普項目,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同時,廣東將“體重管理”列為年度重點專項行動,推動“體重管理年”各項部署落地生根、見行見效。

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劉利群表示,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上來,感恩奮進、苦干實干、守正創新,謀深謀實衛生健康“十五五”規劃,大力推動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健康中國,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健康灣區建設,扎實推進衛生健康領域“百千萬工程”,提升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以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奮力開創衛生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從便捷就醫的“小切口”入手,做好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的“大文章”。廣東正以十大便民惠民行動為筆,在南粵大地上細細描繪“病有良醫、老有頤養、幼有優育、身心康健”的幸福畫卷,將健康保障的網越織越密、越織越暖。

南方日報記者 張梓望 鐘哲 吳雅楠

通訊員 粵衛信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字幕 |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尤物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一二三四 |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 色天堂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