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專訪|瑞銀胡俊禮:中國科技板塊估值合理,看好四個細分賽道

2025年11月25日 21:30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黃子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在全球步入低利率周期的背景下,財富管理機構需要重新審視傳統策略,探索新的資產配置思路。

在出席2025年灣區財富大會的圓桌討論后,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亞洲資產配置主管胡俊禮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

11月以來,海外科技股經歷了一輪下跌,引發了市場對AI概念股估值過高的擔憂。而胡俊禮認為,當前科技巨頭的估值遠低于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AI驅動創新仍是未來一年全球股市的重要動力,建議在“技術賦能層、智能層及應用層”進行多元化布局。

他進一步表示,當前瑞銀等國際資管機構主要關注三個問題,一是環球政策的不確定性,二是發達經濟體的債務風險,三是國際科技競爭與供應鏈重塑進程。

作為亞洲資產配置主管,他表示,目前看好境外中國股票、境內中國高息股票,以及新加坡、印度、印尼股市。

另一方面,選擇相關性較低的資產,是實現分散投資、多元配置的前提條件。胡俊禮認為,2025年以來中國資產與海外資產的相關性整體呈下降趨勢,其推動力包括流動性的充裕和科技創新的加速。

在對中國資產的配置上,他認為目前中國科技板塊“最具吸引力”,因其盈利增長、估值合理,看好在云計算、電商、人工智能、數字基建等細分賽道的領先企業。

21世紀經濟報道:據瑞銀觀察,2025年以來,中國資產和海外資產的相關性是上升還是下降?

胡俊禮:2025年以來中國資產與海外資產的相關性整體呈下降趨勢。充裕的流動性和加速的創新推動了中國股市的強勁反彈。人工智能和科技已成為中國企業長期盈利增長的核心驅動力??萍及鍓K對美國經濟周期和外部沖擊的韌性不斷增強。

同時,政府加快推動科技自主和創新,研發投入持續提升,數字產業在GDP占比也在不斷上升。中國正積極推動貿易關系多元化,拓展除美國以外的國際合作,并加快“走出去”戰略步伐,對新興市場的直接投資和貿易持續增長。

此外,國內正在推進“反內卷”行動,有望緩解產能過剩和過度競爭,為市場結構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隨著經濟轉型初見成效,充裕的國內流動性和企業盈利的回升有望持續為中國股市提供動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近期,投資者對海外的AI概念股估值過高的擔憂加劇,瑞銀如何看待未來一年趨勢?

胡俊禮:當前科技巨頭的估值遠低于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市場更加理性。目前科技巨頭的市盈率約為30倍,而1999年市場龍頭曾超過80倍。我們認為,AI驅動創新仍是未來一年全球股市的重要動力。AI資本開支持續強勁,預計2026年將達到5710億美元,顯示企業對該領域的長期投入;大型科技公司資金實力雄厚,融資結構健康;同時,AI商業化正在加速,云平臺收入增長明顯,企業也實現了生產力提升。綜合來看,我們建議在“技術賦能層、智能層及應用層”進行多元化布局,以捕捉增長機會,并在不斷演變的科技格局中有效管理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從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來看,目前看好亞洲哪些地區細分市場?

胡俊禮:亞洲股票方面,我們看好境外中國股票,境內中國高息股票,同時看好新加坡、印度和印尼股市。

境外中國股票以科技創新和政策支持為主線,且具備盈利強勁、流動性充裕、估值合理等多重優勢。境內中國高息股票的板塊提供優質收入,在利率低的環境有持續需求。

其他亞洲市場方面,新加坡通過提升股東價值的舉措,預計將持續推動結構性估值提升;印度受益于內需復蘇、基礎設施投資加速和企業盈利周期回升。

債券方面,我們看好亞洲信用債和亞洲本幣債。亞洲信用債受益于良好的亞洲經濟增長,預計2026年回報率將在5%-6%區間。亞洲本幣債主要受益于約4%的票息收益,以及在美元走弱背景下的匯率升值潛力。

我們建議采用分散化貨幣籃子策略,有助于降低單一貨幣波動風險,同時把握區域整體機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近期A股多次觸及4000點,哪些主線值得關注?瑞銀CIO也在7月份的亞洲年中展望中指出,中國科技板塊“具吸引力”,目前的最新看法如何?

胡俊禮:目前我們認為中國科技板塊“最具吸引力”。

一是盈利增長。中國科技板塊正迎來一個由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和本土化趨勢共同推動的長期增長階段。板塊盈利在2026年有望增長37%,有可能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股票板塊。

二是估值合理:雖然今年以來板塊表現突出,但中國科技的估值依然具有吸引力,不僅低于全球同類公司,也低于自身歷史水平,因此我們認為其具備進一步估值提升的空間。

在細分賽道上,我們看好在云計算、電商、人工智能和數字基礎設施領域具備領先地位的企業。

21世紀經濟報道:作為外資機構,談談目前國際投資機構主要關注哪些問題?

胡俊禮: 一是環球政策的不確定性。隨著全球貿易政策、地緣政治的相互作用加劇,這不僅影響跨境資本流動和企業經營,也加大了全球資產配置的風險和挑戰。

二是發達經濟體債務風險。隨著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人口老齡化加劇,政府支出持續攀升,若缺乏有力改革,“金融壓制”政策(更高通脹容忍度與收益率曲線管理)可能成為常態。

三是國際科技競爭與供應鏈重塑。新興大國與傳統強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在前沿科技領域。全球供應鏈也正在向亞太地區,尤其是東盟等地多元化轉移。

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年中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美元相對走弱。瑞銀如何評估匯率變化對資金南北流向的影響?

胡俊禮: 匯率展望方面,2025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強。我們預計這一趨勢將在2026年延續,主要受益于外部環境改善、央行引導人民幣中間價持續偏強、高企的境內外匯存款持續轉換,以及經常賬戶保持韌性等多重因素的支持。

通過港股通,內地機構成為港股的主要買家,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科技板塊。我們已經看到港股通資金流入創下新高,年內凈流入已經超過1萬億港幣,成為推動港股流動性增加的重要因素。

21世紀經濟報道:年初你曾表示,港股、美股上市的中概科技股仍有上漲空間,目前是否維持這一觀點?

胡俊禮:是的,我們仍然維持對中國科技股的積極觀點。

2025年中國科技板塊創新步伐加快,人工智能產業鏈各環節取得顯著突破。新一代中國AI模型展現出技術領先優勢,政策支持也持續增強了行業生態的韌性。盡管今年板塊表現強勁,中國科技板塊的估值仍大幅低于全球同類公司,也低于自身歷史高點,具備進一步重估的空間。

我們預計2026年行業盈利將實現強勁增長,有望繼續推動科技股上漲,該板塊在全球股票配置中仍具有較高吸引力。

21世紀經濟報道:最后,請談一談瑞銀理解的“多元策略”是什么?目前傳統的多資產配置策略還有哪些優化空間?

胡俊禮:多元化策略根據長期回報目標和投資范圍,確定資產配置方案。比如,一個全球投資的客戶期望6%-7%的長期年化回報,可以考慮配置50%股票、50%債券;如果客戶需求是8%-9%的長期回報率,可以100%投到全球股票。若客戶可接受犧牲短期流動性去換取更高的長期回報,可以投資20%-40%到另類資產,包括私募股權、私募信貸、房地產等。在每個資產類別中,做到全球分散,定期調整戰略和戰術配置比例。真正做到多元配置,需要龐大的投研團隊,覆蓋全球資產。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 伊人五月天在线视频网 |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免费 | 亚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性爱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