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辦第一天就考慮全球化:創投熱議具身智能出海路徑

2025年08月11日 13:13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申俊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近年來,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據IDC研究數據,到202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占據近半份額,并以近15%的復合增長率位居全球前列。

同時,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出海正在加速。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市場份額已躍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長高達61.5%,各類智能化機器人設備為全球消費者帶來便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擎朗智能、普渡科技、高仙機器人、睿爾曼、節卡、越疆等代表性廠商,正加快在海外市場的布局。

面對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不同客戶,具身智能企業該如何選擇出海路徑,如何解決“水土不服”的現象?8月9日,在云啟資本與SEE Fund無限基金聯合舉辦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WRC)主題活動“具身智能 未來已來”論壇上,多位來自創投圈的資深人士就上述話題開展討論。

具身創業第一天就站在全球起跑線上

“過去在大多數行業領域,第一名是美國公司,第二名到第十名都是中國公司。但在具身智能領域,中國公司從第一天開始就和全世界的競爭者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自變量機器人創始人、CEO王潛說。

據了解,自變量機器人成立于2023年底,獲得九合創投、基石資本、華映資本、云啟資本、美團等公司的投資。公司目前有雙重定位,一是具身智能的基礎模型公司,二是直接面向終端客戶和消費者的軟硬一體產品公司。

“從我們公司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是跟美國同行齊頭并進的,我們也正努力往第一名的方向前進。”王潛說。

他介紹稱,在具身基礎模型領域,自變量機器人是國內最早提出來、最早做出來完全統一端到端VLA具身智能基礎模型的公司。團隊認為在物理世界,具身的基礎模型并不應該是語言模型或者數字世界基礎模型的延伸應用,應該是完全獨立于數字世界的基礎模型。

目前,自變量所能夠做到的水平在全球范圍內相對比較領先,能完成一些困難和復雜的任務,以及一些工業場景中復雜的裝配。在泛化性方面,自變量機器人除了基礎的對于光照、環境、位置的泛化之外,還能夠做到更高級別,對于物體甚至任務和動作本身,出現一些涌現早期跡象的表現。另外,在長序列的推理、規劃、執行方面,自變量機器人是全世界范圍內最早做原生、多模態具身思維鏈的公司。

在全球化業務拓展方面,王潛表示,過去在很多行業,都是公司把中國市場跑通后再去拓展海外市場。但在具身智能領域,全球化路徑存在區別。自變量機器人從創辦第一天就把自己定位為全球化的公司,會考慮海外市場的拓展。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具身智能的模型、硬件都還沒有發展到完全開箱即用的狀態,隨著地理距離的拉長,成本一定是增長的。自變量機器人會在可行的管理半徑和成本承受范圍內,去拓展海外市場。

成立于2018年的睿爾曼智能,突破減速器、電機、驅動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技術瓶頸,打造出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超輕量仿人機械臂公司。睿爾曼智能創始人、CEO鄭隨兵透露,公司今年的關節出貨量超過10萬臺,不斷為具身智能行業發展提供好的基礎設施。

睿爾曼智能比較早開始嘗試海外業務,公司在海外建廠,通過海外自主的品牌給海外市場供貨。鄭隨兵認為,做出海業務要把握兩個關鍵詞:價值和可靠性。首先,任何產品一定是能夠產生足夠的實際應用價值,才會在國內及海外市場得以推廣。

第二,在國內市場,可能客戶會把價格作為很重要的考慮因素,比較各家廠商誰的產品便宜。但在海外市場,客戶愿意選擇大老遠的中國廠商的設備,一定是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價格第一位。睿爾曼的關節和機械臂,是行業中唯一拿MTBF國家檢測中心5萬小時無故障時間檢測的產品。在可靠性方面的優勢,也是睿爾曼能夠占據較大市場出貨量的主要原因。

尋求本土化適配與海外資本助力

“我們一直相信中國乃至全球都有勞動力結構化的問題,各式各樣的具身能夠起到補充勞動力的作用,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面臨的不得不做又不想去做,或者比較危險的事情,就是潛在的具身智能發展機會。”云啟資本合伙人陳昱說。

據了解,云啟資本成立于2014年,機構自2016 年系統布局機器人賽道,在生成式AI浪潮來襲之前,即投資了擎朗智能、睿爾曼智能等機器人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在2023年“具身智能”概念火爆前夜,又出手投資星塵智能的天使輪,并陸續投資了自變量、穹徹智能、智平方、Hillbot等一系列具身創新企業。

在具身智能出海方面,陳昱認為,創業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大家在評估到底做國內還是海外市場的時候,一定要算好ROI(投資回報率)。做硬件產品創業,涉及研發、銷售、退貨、維保、物流等多個環節,選擇目標市場時要聚焦,不能太分散。選定市場后,一定要打造適合當地市場的產品。

陳昱舉例稱,有些機器人產品出海后,會面臨“水土不服”的現象。比如之前投資的一家做刷墻機器人的公司,由于機器人在國內操作時所處的空間相對比較大,機器人的體積設計也比較大。但在新加坡,房屋空間并沒有那么大,機器人進入后很難施展操作。發現問題后,公司特意做了瘦身版的機器人,在新加坡、日本等相對空間位置比較小的市場也能夠很好地得以使用。

“硬件產品出海要做好本土化的工作,遇到問題不可怕,大家要及早地發現,大規模鋪貨之前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陳昱說。

他進一步指出,對全球化的企業來說,CEO需要做到充分授權。大到互聯網巨頭小到初創公司,很多中國企業出海時在當地找到了很不錯的職業經理人,但沒有做充分的授權,也沒有很好的溝通,戰略執行上面很容易走偏,這是比較大的問題。同時,出海企業一定在每個地方用本地人,尤其是在做市場和銷售方面,當地人更容易取得對方企業客戶的信任。

“如果公司想做大,想做全球市場,我建議在成長期多接觸海外資本。海外資本體量大、資源豐富,可以幫助公司更好地開拓海外本土市場。”陳昱說。

中國企業通常觸達海外投資人有兩種途徑,第一,可以通過股東介紹。現在很多美元基金都有海外的LP,很多海外大的資本也對中國的AI和具身智能公司很感興趣,希望通過LP、GP的渠道接觸中國的優質項目。第二,中國FA投行生態已經非常成熟,通過有海外項目經驗的投行幫忙,也是接觸海外資本的辦法。

但拿海外投資也需要注意幾點,首先,海外跟中國的生活習慣和商務習慣不太一樣,公司團隊必須有具備國際化的視野、懂海外市場的人。第二,海外資本也有所謂的“反投”,比如有中東資本投中國企業會有附帶條件——企業要在中東設廠,滿足當地的訴求。

活動現場,也有來自新加坡國家機器人計劃(NRP)代表團的成員,談到希望與中國具身智能企業積極建立合作關系。“新加坡資源相對有限,市場規模也相對不大。我們很清楚需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共同發展具身智能,創造雙贏局面。”新加坡國家機器人計劃副主任曾祐君說。

曾祐君介紹稱,新加坡國家機器人計劃主要做兩方面工作。一是,科技能力的建設。通過投資本地的大學和本地的研究所,推動新加坡機器人的技術和人才的發展。

二是,產業與合作。專注于加強新加坡機器人生態系統,該部門也推出了幾個項目。例如“新機智聯”(RoboNexus)項目,專注挑選和支持新加坡本地最高潛力的企業。此外,還有其他的項目專注加強機器人的應用,通過連接機器人的用戶、公司、研究人員以及政府部門,共同商討、應對經濟、科學等方面的不同挑戰。

“我們很重視對外交流和推廣的活動,會訪問全國、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公司,跟相關的研究人員進行交流,從而幫助我們制定自己的方向和技術路線。”曾祐君說。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青青 | 中文字幕1级乱日 | 视频在线精品综合 | 亚洲综合另类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 天天夜夜综合色鬼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