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高江虹 實習生 彭思雨
9月24日17時許,今年第18號臺風“樺加沙”已于在陽江海陵島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40米/秒,臺風級),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預計,“樺加沙”將以20公里左右的時速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這場突如其來的臺風打亂了眾多消費者的計劃。
“原本是25日凌晨的航班從香港經多哈飛乞力馬扎羅,但22日下午就接到航班取消的消息,趕緊改簽。”深圳胡先生向記者反饋,改簽過程一波三折,后續航班迅速一搶而空。攜程方面向記者透露,因臺風影響,大量航班取消,這兩天服務電話涌進大量改簽需求。
另據航班管家的統計,截至9月24日上午十點,深圳、珠海、香港、廣州和澳門機場一共取消航班3489架次。多地旅游景區也受到較大影響,尤其是海南,因為“樺加沙”之后,最新生成的臺風“博羅依”似乎會直撲海南而來,令不少游客觀望不前。
游客與企業的雙重困境
這場被稱為“風王”的災害已引發連鎖反應,9月24日當天海南進出島列車全部停運,廣鐵集團宣布廣東全省高鐵、普速列車全天停運;深圳、珠海機場分別于23日晚8時、7時起關閉,香港國際機場雖維持運行,但預計只有極少量航班可以升降。國泰航空單日取消約500班航班,國航、南航等多家航司緊急開放免費退改窗口。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于23日15時起暫停出境通關服務,大橋主橋將同步封閉。
此外,福建泉州、漳州等地9月23-24日部分列車停運,廈金、泉金、兩馬、黃馬等4條“小三通”客運航線全部停航,永寧古衛城、安平橋等景區緊急關閉;惠州發布紅色風暴潮預警,稔山、平海等沿海區域面臨海水倒灌風險,全市文體場館、景區、娛樂場所全面停業。
珠三角及海南作為國慶熱門目的地,正經歷旅游訂單“斷崖式下跌”——廣東某景區酒店負責人透露,節前預訂量已因臺風觀望情緒下滑。
距離國慶假期僅剩不到一周,大量游客陷入行程取舍難題。北京游客李達提前鎖定的三亞國慶酒店套餐與機票因航班取消被迫退訂,“海不藍能忍,但交通中斷徹底沒轍”。中國氣象公眾號里,大量讀者追問臺風最新動向,會不會影響國慶前的出行計劃。
企業端承壓更為顯著。航旅縱橫數據顯示,中秋國慶熱門航線TOP10中,上海-廣州、北京-深圳等5條華南航線占比過半,如今均成受影響重災區;香港酒店價格因臺風暴跌,民宿退訂率激增,途家等平臺緊急允許深圳、廣州訂單免費取消。
這場超強臺風甚至直接破壞酒店設施,香港港島南區的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因臨近海邊,被拍到臺風掀起的巨浪沖爆酒店落地玻璃門,在9 月 24 日凌晨,大量雨水裹挾海水涌入大堂,現場有人被水流沖得失去平衡跌倒,場面驚險。而從網民拍到的片段能看到,酒店其實早做了準備,落地玻璃前已經擺好了沙包,還加設了防風設施,但在 “樺加沙” 的威力面前根本不夠用。
對中小文旅企業而言,這已是年內第二次重擊——暑期北方多地遭暴雨重創、南方又遇臺風侵襲。提前布局、信心滿滿的國慶“翻身仗”橫生變數。
氣候風險倒逼行業進化
在全球極端天氣漸趨常態化的背景下,這場臺風暴露了文旅行業的深層困境。當前文旅行業缺乏風險對沖機制,旺季訂單高度依賴節前一周轉化,仍處“看天吃飯”階段。
Skift數據顯示,2023-2024年全球因風暴、洪水等導致的活動中斷量上漲86.5%,戶外文旅活動取消主因已從“票賣不動”轉為“天氣突變”。在華南這類氣象復雜地區,氣候風險正成為項目評估的重要參數。
不過,目前行業內有不少國際經驗值得借鑒。美國佛羅里達旅游業有專項颶風保障險,歐洲推廣的“天氣觸發型保險”(Parametric Insurance)可在降水量達標后自動理賠。國內業內人士也呼吁建立多方共擔機制,平臺優化退改規則、政府完善預警體系、保險機構開發專項產品。
截至發稿,廣東、海南等地文旅部門已啟動應急響應,督促企業排查安全隱患。這場臺風不僅打亂了國慶出行計劃,更在倒逼旅游業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