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國務院:支持10地區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
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全國部分地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批復》,批準了10個試點地區,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蘇蘇南重點城市、浙江杭甬溫、安徽合肥都市圈、福建福廈泉、河南鄭州市、湖南長株潭、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重慶市、四川成都市開展要素市場化綜合改革試點。
本次試點聚焦要素市場建設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問題,著力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技術要素方面,著力推進技術協同創新、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重點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支持科技創新等問題;土地要素方面,持續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改革、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點解決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等問題;人力資源要素方面,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提高人才集聚能力,重點解決人才暢通流動、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等問題;數據要素方面,加快拓展數據開發應用場景,重點解決數據價值實現與高效應用等問題;資本要素方面,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重點解決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資源環境要素方面,完善資源市場化交易機制,重點解決市場機制建設等問題。
本次試點支持試點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差別化改革探索,推動構建全國一體化的技術市場體系。將重點圍繞“建機制、搭平臺、優生態、促開放”,深入推進技術市場改革,推動各地區、各領域技術交易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促進數據跨平臺流通,支持地方探索推進技術資本化,創新開發科技保險、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產品。
本次試點賦予試點地區更大的土地資源管理自主權,鼓勵采取市場化方式盤活存量閑置土地。支持試點地區依據人口存量和變化趨勢來匹配新增建設用地;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建立健全長期租賃、先租賃后出讓、彈性年期供應等市場供應體系,支持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細化完善低效用地認定標準,推動城鎮低效用地騰退和主動退出。
國家發改委:推廣遠程異地評標模式,建立主副場分工合作機制
近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廣遠程異地評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聚焦加強資源共享、完善協同服務機制、厘清主副場責任、加強組織保障等4個方面提出13項指導意見。
《通知》提出加強資源共享,各省要明確遠程異地評標項目類型和規模標準,建立評標專家庫共享目錄,明確專家庫的評標勞務報酬標準和支付方式,建立評標場所工位共享目錄。
《通知》提出完善協同服務機制,建立主副場分工合作機制,將招標人選擇進場交易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或其他電子交易系統運行服務機構作為評標主場,配合主場開展遠程異地評標的為評標副場。主副場之間應當協商確定遠程異地評標有關成本分擔和補償機制。
《通知》提出厘清主副場責任,遠程異地評標的項目,由主場行政監督部門負責行政監督,副場做好配合工作,明確現場管理和資料保存責任和主副場專家考核管理責任。
人社部:科學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統籌保護好企業商業秘密和勞動者就業擇業權
近日,人社部辦公廳印發了《企業實施競業限制合規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指導企業依法實施競業限制,科學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與勞動者公平約定相關權利和義務,統籌保護好企業商業秘密和勞動者就業擇業權。
《指引》提出要明確實施競業限制的前提條件,企業實施競業限制需先確認擁有商業秘密的內容和范疇,不得將未知悉或未接觸企業商業秘密的勞動者納入競業限制范圍。
《指引》引導企業可優先采取有效措施管控商業秘密知悉權限、加密商業秘密數據、合理設置脫密期等商業秘密保護措施,實施競業限制應開展必要性評估。
《指引》指出競業限制的人員限于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勞動者僅掌握行業通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工作中接觸到的僅為企業一般經營信息,不屬于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指引》明確了企業與實施競業限制勞動者應公平合理約定權利義務,企業不得利用強勢地位,違背勞動者意愿,訂立違反法律規定或顯失公平的競業限制協議。合理約定限制從業范圍和地域,無充足理由一般不得約定全國或全世界。企業要求勞動者承擔競業限制義務的,需支付經濟補償。
地方行動
陜西:促進高校院所更多專利轉化,建立“供需清單式”專利技術轉化對接機制
近日,陜西省知識產權局與省教育廳、省科技廳、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聯合印發《進一步提升高校院所專利轉化運用效益形成長效機制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促進高校院所更多專利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新動能。
《措施》提出,加大增量專利動態盤點力度,支持高校院所利用概念驗證、中試平臺等對專利技術進行二次開發,建立“供需清單式”專利技術轉化對接機制,推動高校院所創新資源與企業需求精準匹配。
《措施》提出支持高校院所建立專利申請前評估機制,綜合運用優先審查、快速審查等多種模式,建立陜西省專利代理機構和專利代理師信息公開機制,不斷提升新增專利質量。推廣“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廣泛應用專利開放許可模式,支持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探索專利轉化運用新模式,并不斷完善高校院所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強化知識產權金融支持,加快培育專利密集型產品,引導更多企業將硬科技轉化為好產品、打造成好品牌。
《措施》還提出了完善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招引具備專業服務資質和能力的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加強專利轉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構建重點產業專利池等舉措。
廣西:推出優化人社領域營商環境22條,降低社保費率、實施穩崗返還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全面優化人社領域營商環境服務壯大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圍繞企業用工、人才支撐、社保減負、勞動關系、政務服務等關鍵環節,推出22條具體措施,進一步優化人社領域營商環境,全力服務實體經濟降本增效、創新發展。
《方案》提出實施用工保障助企行動,用好用足稅收優惠、就業補貼、穩崗擴崗專項貸款等政策,推廣“直補快辦”模式,支持企業穩崗擴崗。支持企業吸納就業見習,擴大社會保險補貼范圍,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保障機制。
《方案》提出實施人才引育興企行動,建立自治區級人力資源服務品牌培育庫,培育一批人力資源服務標桿企業。精準對接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等重點行業企業,提供訂單式、項目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推行“崗位需要+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培訓模式。
《方案》提出實施社保紓困惠企行動,失業保險總費率階段性降低至1%,用人單位和職工均降至0.5%,工傷保險費率統一以現行基準費率為基礎下調50%,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
《方案》提出實施人社服務暖企行動,采取包容審慎監管、柔性執法等方式,推行“服務型”執法檢查,對人社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
典型案例
杭州:實現全部高層住宅和鄉鎮雙電源供電,確保企業高質量電能需求
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積極落實國家新一輪深化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改革要求,推出更便捷、更智能、更高質、更增值、更普惠、更陽光的用電營商服務“新版本”,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用電營商環境,為杭州市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市、民營經濟強市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撐。
一是“數智”領航,打造便捷智能辦電新體驗。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打造了“人工智能+辦電”智能客服體系,全面實現簡單業務“機器代辦”、綜合業務“智能分流”等,部署“數字引導員”精準識別用戶增容訴求,主動規劃路徑,部署“數字答疑員”通過“猜你想辦”功能,主動引導用戶辦理關聯業務,真正實現了“一次臨廳、事事辦妥”,業務平均辦理時間縮短80%。
二是“高質”護航,雙輪驅動助力企業茁壯成長。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從供電質量和服務質量“雙維度”精準發力,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提供堅實支撐,年均投資20億元,建成城區電纜雙環網、農村架空“手拉手”標準網架,實現全部高層住宅、所有鄉鎮雙電源供電。針對電能質量有極高要求的企業,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逐一提交加裝電壓監測設備建議書,該建議方案可為企業提供24小時動態監測服務。
三是“增值”遠航,釋放綠電價值推動綠色轉型。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聯合蕭山區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達成縣域降碳聯盟公約,為企業提供“政府政策降碳、電網能效降碳、機構金融降碳”的“一攬子方案”。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搭建信息公開服務平臺,免費提供政策宣傳、交易撮合、綠色消費核算、跨境業務指導等一站式服務,幫助企業提升含“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