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追了7000億元,“中部第一省”即將易主了?

2025年09月26日 15:58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吳文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文汐

截至2025年6月,湖北與河南的GDP差距只有2000億元了,而從2020年到2024年,湖北已經追了超7000億元。

“中部第一省”即將易主的討論隨之而來,部分機構或媒體甚至預判這一轉折點將于未來兩年到來。要知道,在統計年鑒收錄的所有年份里,湖北從未坐上過“中部第一省”的寶座,河南的霸榜歷史已有數十年。

反觀河南,其在2024年剛剛丟掉了“中部外貿第一省”的位置,而中部GDP第一省的寶座,河南又守得住嗎?

湖北GDP狂飆背后,是外貿在突圍

2025年上半年,湖北“狂飆”的經濟增速背后,外貿是最大的引擎。

根據武漢海關發布數據,上半年湖北省進出口總值突破4000億元,達到4023.1億元,同比增長28.4%,創歷史同期新高。若單看二季度增速,高達39.1%,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34.6個百分點。可以說,今年以來湖北外貿增速一路上揚。

事實上,“首破”“新高”對于近幾年的湖北外貿而言已非新鮮詞。在“十四五”開端的2020年,湖北全年進出口總額突破4000億元,隨后的2021年至2024年,又連續突破5000、6000、7000億元,基本上是一年登上一個新的臺階。按照目前的增勢,湖北8000億元已不在話下,進出口萬億規模也是指日可待。

在如今復雜多變的貿易局勢下,業界出現不少“外貿寒冬”的說法,身處內陸地區的湖北,既不靠海也不沿邊,為何能憑借外貿突圍?

解剖其內部結構,湖北外貿存在三大特點:外貿新興市場強勢崛起,民營、國有外貿主體同時發力,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上半年,湖北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208.1億元,增長32.6%,比重較去年同期繼續提升,已超湖北進出口總額的50%。正因為瞄準新興市場,也使湖北更好規避了貿易沖突帶來的影響。

在湖北外貿市場主體中,民企是其中的主要動力。上半年,湖北民營企業進出口2862.5億元,增長32.9%,占同期湖北省進出口總值的71.2%,拉動湖北進出口整體增長22.6個百分點。相比民企,湖北國企進出口增速也不差,上半年增長29.7%。而在2025年前4月,湖北民企、國企進出口增速均在30%以上。

民企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在民企加速“出海”下,也帶動了湖北出口產品的結構優化。從2025年1-6月湖北省出口主要商品總值表中可以看到,湖北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鋰電池等機電產品出口增速較高,分別增長了104.1%、1092.9%、108.7%。

其中原因,有來自龍頭企業的支撐,聯想武漢產業基地已成為聯想集團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移動智能終端研發制造基地,自2013年底在光谷建成投產以來,已累計創造出口額近500億美元,連續十年位居湖北省第一;也有湖北構建完整的“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的功勞,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企業的布局,補充了相關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

在鋰電池領域,寧德時代落子宜昌、億緯鋰能深耕荊門,中創新航追投武漢,多個百億級鋰電項目在湖北落地,既擴充了產能,也通過龍頭企業的鏈式效應提升了產業鏈的集聚性和競爭力。

相關產品出口加速背后,也是湖北工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穩健發展的成果。今年上半年,湖北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7.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勢突出,同比增長14.4%,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7.5%。從產品來看,鋰離子電池、電子元件、計算機整機產量分別增長62.1%、53.0%、31.5%,這也與相關產品的出口提速相互印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5月,湖北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12.0%,而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今年前6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為負增長1.8%,且跌幅呈擴大趨勢。足以見得湖北這一數據的含金量。

可觀的利潤自然能夠引得企業的追投。2025年上半年,湖北的民間投資增速為6.2%,扣除房地產后的增速高達11.4%。同期,全國民間投資增速負增長0.6%。

回望2024年,湖北出口總額還落后于河南超360億元,而2025年上半年湖北已領先于河南130多億元。如果說出口的強勢增長,折射出湖北工業、投資等領域的良好運行態勢,那么進口的逆勢上揚,則與湖北的服務業、消費等領域息息相關。

2025年上半年,湖北進口1095.2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雖較出口稍弱一些,但同期,全國的平均水平為2.7個百分點的負增長。

上半年,湖北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9%,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均跑贏全國“大盤”。從價格上看,湖北CPI高于全國平均水準。分析來看,湖北消費的增長,來源于以舊換新政策的落地顯效,電商消費的持續增長以及文旅市場的多點開花等多重因素。

而整體來看,細究湖北外貿突圍背后的內在表現,實際上也顯化了湖北科創、產業、消費、投資等多個關鍵領域的階段性發展成效。

豫鄂兩省的GDP競速賽

湖北正逐步縮小與河南之間的經濟差距,截至今年上半年,兩省之間的GDP差值只有2000億元出頭。中部地區的經濟格局是否即將被改寫?“中部第一省”真的要易主了嗎?

不妨同樣從進出口來逐步剖析。坐擁通達的區位交通優勢,河南的外貿發展放在中部地區一直都“拿得出手”。但在2024年,安徽外貿超過了河南,成為新的“中部外貿第一省”,結束了河南連續12年的霸榜歷史。而今年以來,河南又面臨湖北的追趕之勢。

掩藏于湖北的光芒之下,河南外貿的表現實則并不弱。單從出口來看,2025年上半年,河南出口2789.8億元,同比增長38.8%,比湖北還要高出0.3個百分點。

根據鄭州海關公布的2025年1—6月河南省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除農產品外,河南鋼材、玩具、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汽車等工業產品均收獲了較高增速。

其中,手機出口曾一度占據河南出口的半壁江山,但近幾年河南手機出口總值出現持續滑落,2024年,河南手機出口總額同比下滑13.4%。但2025年,河南快速扭轉了這一頹勢——上半年手機出口額同比增長58.6%。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作為全球最大的iPhone生產基地,鄭州的核心技術能力、供應鏈成熟度及本地化產業工人規模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蘋果面臨其他生產地區的良品率不足、產能爬坡緩慢等問題下,部分iPhone訂單階段性回流至鄭州基地,直接拉動出口增長。

汽車是河南出口的另一大看點,今年1—6月同比增長65.7%,其出口額在河南機電產品中僅次于手機。而表單中的另一項重要數據顯示,河南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總金額為1236.9億元,同比增長了75.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占據河南出口總額超四成。

這一數據,就與以往大眾對于河南“重傳統、輕新興”的刻板印象不符了。事實上,長期被詬病產業結構傳統的河南早已開始布局轉型,只是產業轉型并非一蹴而就,每個地區都會經歷其中的“陣痛期”。

從2025年的半年報中能夠看出,河南已經有了一些欣喜轉變。上半年,全省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9%,這一增速也快于湖北;鋰離子電池、服務器、新能源汽車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93.4%、48.2%、34.9%。202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曾高位謀劃建設“7+28+N”產業鏈群,上半年,河南重點產業鏈群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其中,先進計算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光電產業鏈增加值分別增長58.6%、32.1%、27.3%。

河南搶抓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紅利,目前來看也比較成功。在整車領域,比亞迪、上汽等企業大手筆打造鄭州基地,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中州時代落子河南洛陽,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下,上半年河南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4.5%、21.2%。

此外,河南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電子信息產業,上半年增勢開始上揚,其增加值同比增長11.1%。

不過,河南的亮點在于產業轉型,痛點也仍在于產業轉型。截至2024年,河南傳統支柱產業和能源原材料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高達48.3%、46.7%;高技術制造業占比僅為14.0%,低于湖北同期水平。在提倡創新驅動轉型的當下,河南的科創能力和人才短板也成為了薄弱環節,2024年,河南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突破2%,而湖北在2023年就已達到2.5%。

巨輪調頭、大象轉身,本就是一件艱難且遲緩的事情,河南傳統產業體量大,在制造業中占比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直接關乎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可以說,成也在此、敗也在此,押注制造業轉型,是河南能否守住位置的關鍵。 誠然,區域競爭向來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但在新發展格局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框架下,區域協調才是通向共贏的必由之路。“中部第一省”是否易主的熱議背后,也應看到,改寫中部地區經濟格局從來不是河南與湖北的兩省相爭,而是中部六省協同并進下的共同崛起。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 | 中文字幕一级视频网站 |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 亚洲欧洲美洲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