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對話|每日互動董事長方毅:實體經濟與AI共創共舞

2025年09月29日 22:03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柳寧馨,實習生蔣瑛芙,視頻見習編輯陳澤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柳寧馨 實習生蔣瑛芙 杭州報道

十年前,我國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推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深度融合;十年后,我們提出要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促進人工智能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概念的迭代,更是數字化進程的深化與拓展。

在杭州,人工智能正在尋找多個可落地的應用場景。例如,杭州城市大腦在全國政務信創環境中率先部署并應用DeepSeek-R1等前沿模型,通過垂域訓練賦能城市治理,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杭州范式”。

(每日互動董事長兼總經理方毅在參加2025金球對話 IAEE Predict,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無論是要實現乘數效應還是加法效應,‘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的關鍵都在于共創。”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每日互動董事長兼總經理方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強調,新時代需要的是跨產業、跨領域的協作,是數據、知識、需求和技術的深度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在各行業加速滲透、邁向深度應用新階段,人才體系結構面臨著適應性調整的新挑戰。既要匹配AI技術落地所需的復合型能力,也需彌合傳統崗位與智能場景之間的技能空白。為此,浙江省于2024年首次推出科技型企業家推薦計劃,在省級層面制定選育方案,旨在培養一批懂科學、有能力、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創新創業者。

技術革新的浪潮推動產業不斷向前。在方毅看來,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如何讓技術更好地各行各業賦能、如何與新技術共處,始終是每一次技術變革下必須要回答的重要命題。

打破“一畝三分地”

《21世紀》:十年前,我國提出“互聯網+”,如今提出“人工智能+”,二者有何異同?人工智能走入千家萬戶、千行百業帶來的智能經濟突出特點是怎樣的?

 方毅: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無論是乘數效應還是加法效應,都離不開我們最近一直在探討的“共創”。最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訪時強調的“Co-Create”概念非常重要,即不能將自己割裂在產業或領域內,不能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否則很難產生化學反應,需要將各類數據、知識和需求與技術融通。

因此,浙江省也在打造科學型企業家,這一點至關重要,真正實現推動產業發展需要切實的行動力。

《21世紀》:杭州作為“數字經濟第一城”,你認為杭州應如何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在“人工智能+”中找到精準方向和突破點?

方毅:我會更專注于思考實體經濟。比如杭州與杭嘉湖地區的協同、與寧波的“雙城記”、與溫州的聯動。杭州擁有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是很多創新的萌發地、首創地,而寧波、溫州等城市可成為最佳實踐地。這一模式從長三角擴展到全國乃至全球,潛力巨大。

最近我剛從俄羅斯回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場景。人們會說詢問ChatGPT、DeepSeek,但是大多都停留在提問并獲得回答的階段。所以從技術功能到產業落地,仍有廣闊空間需要探索。

浙商已走在前列,我每天都要解答眾多浙商朋友的個性化垂直化的需求,這是積極的現象。但需注意,當前人工智能相當于互聯網發展的1997、1998年。當時人們用電腦撥號上網,還只會用郵箱,而未來的想象空間非常大。比爾·蓋茨發布PC時,曾被主持人問及它與收音機、雜志有何區別。即便像他這樣富有想象力的人也難以描述其獨特價值,似乎其他媒介都能替代。如今再看這段對話,會發現主持人的問題顯得可笑,因為答案已成為常識。

當下,人們已被互聯網普及所教育過,對AI的想象力過早被打開。但是,最終實現產業的落地仍需5到10年,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

為AI嵌入“端粒”

《21世紀》:你剛剛提到做科學家型的企業家,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該如何學習,人類的好奇心如何與AI相互促進?

方毅:我最近常提到人工智能,其實更好的翻譯是“人造智能”,與人造智能相對的是“神造智能”。在西方語境中,神創造了人類及所有智慧生物。而人工智能的研究手段本質上是類人和擬人,即從人類身上提取精華,總結為數學模型和算法;而與此同時,人類也應從人工智能中反哺,將其優勢能力總結并在人類自身放大。

比如MHA(Multi-Head Attention,多注意力模型)的核心啟示是,在實踐中不應平均分配注意力、把所有東西的輕松環境擺成一樣,而應有若干個關注點。MoE(專家模型)也是如此。人工智能的專家系統正是借鑒了這種思路。

此外,強化學習的自進化機制尤為重要。最近《Nature》封面刊登的Deep Seek核心論文,重點探討了強化學習如何實現“自我教學”,即通過自主刷題迭代,而非依賴人類逐題指導。

 《21世紀》:你覺得我們該如何與AI共處?

方毅:最近關于人與機器人的共處關系我也思考了很多。大家知道宇樹機器人已被改造得“怎么踹都不會倒”,我想說“這段視頻可千萬不能被AI記錄,否則未來可能報復人類”。這雖然是段子,但也引出我們的憂慮:當AI智商和行動力都超越人類后,如何共處就成了跨界命題。

我們不妨類比生物細胞分裂:DNA兩端有端粒,就像鞋帶兩端的保護套,每次分裂后端粒會縮短一截,而這正是構成了衰老與死亡的基礎。我認為必須給人工智能也嵌入類似端粒,每個模型版本在處理一定量token后就應衰竭,等待下一代迭代。生命體的有限性其實是自然界最精妙的設計,人工智能也應該被賦予類似的生命周期限制,這碗孟婆湯一定要讓它喝下去。

(視頻制作:視頻見習編輯陳澤鍇)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 亚洲精品综合精品自拍 | 亚洲综合不卡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gv国产gv欧美旡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