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純債基金遇冷 公募新規臨近債市格局有望重塑

2025年10月27日 19:27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余紀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余紀昕

10月末,債基產品正經歷“秋風蕭瑟”。

記者據同花順iFinD公告梳理,截至10月27日,2025年下半年以來,至少有81只債券型產品面對大額贖回,需提高基金份額凈值精度以應對。其中,至少21只集中出現在10月份。

比如,10月22日,大成基金公告稱,大成惠享一年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于10月21日發生大額贖回,因此自當日起將其份額凈值精度提高至小數點后八位。10月16日,廣發基金亦公告,“廣發上海清算所0-4年央企80債券指數證券投資基金D類”于10月15日發生大額贖回,決定同樣提高其份額凈值精度至小數點后8位。

涉及債券品種則以純債型為主,指數型為少數,但未見混合型身影。此番情景主要源于今年大類資產配置偏好輪動,在“風向標”投資風格資金切換的背景下,權益資產表現紅火,而固收產品相對受冷,市場交易定價預期呈現“股強債弱”的賽道切換態勢。

在10月純債產品坐“冷板凳”的同時,“固收+”、混合型產品則青云直上。

相較過去債券牛市所帶來的“穩穩的安心”,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機構理財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近期市場偏好上的變化對行業影響顯著,無論從機構端還是客戶視角,各方“仍在學習和適應過程中”。

公募基金公司渠道部總監則向本報記者表示,今年“債熊股?!钡男星榫哂衅涮厥庑裕瑫r公募費率新規的影響亦不容忽視。此外,ETF市場份額明顯向頭部機構集中的演變趨勢,亦正在對中小公募形成一定競爭壓力。

債市投資“微操”考驗升級

債基產品表現的低迷,與底層資產債券投資今年以來的持續疲弱走向不無關系。2025年以來,市場對投資風險偏好的大幅提高或仍是債市的壓力來源,權益資產“受青睞”程度明顯提升。

臨近月末,10月債市仍在面臨持續主線不明、盤中交易邏輯快速切換的局面,整體賺錢效應弱于股市。投資體驗在不少機構人士看來呈現趨勢性機會不多、市場敏感度提升但漲跌幅度克制有限的“事倍功半”狀態。

剛剛過去的上一周(10月20日-10月24日),10年期國債利率呈N型震蕩,受權益市場強勢上漲、基金費率新規、關稅變數及“雙降”預期反復影響,利率先上后下再反彈。隨著10月23日四中全會后,市場的對“雙降”的短期預期有所落空。

總體而言,利率中樞處于低位之下,空間有限,對比股市的沖勁有些“看頭不大”;市場普遍認為利率震蕩格局將持續、去年四季度收益率大幅下行的行情恐怕很難再現。

不過在因素催化下,行情“反復橫跳”的債券市場,仍存一定波段操作的機會。比如截至27日發稿,當天債市幾乎“全面翻紅”,最新市場情況顯示,盤中利率債大幅走強,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下行4.5bp到1.8%,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5.5bp至2.15%。信用債方面漲跌互現,“25匯金MTN005”盤中收益率下行3.15bp。

關于債市后續,方正固收李清荷團隊指出,近期“十五五”規劃方向對債市影響整體中性,短期缺乏方向性驅動,當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1.7%-1.84%區間震蕩,超預期突破需實質性政策催化。

純債產品“寒流”漸起 機構積極應對

產品端方面,債基在債市“逆風局”中遇冷強烈。

業界普遍認為,一部分原因在于,債基的個人投資者本就對自身本金“安全”更為看重,其整體風險偏好較低。一旦出現虧損,相較于權益類基金投資者,他們相對更在乎錢袋子“受傷”、對收益虧損的“痛感”更明顯,短期視角下也就更為敏感。

關于不同類型債券型基金細分來看,就業績表現來看,收益水平上的吸引力的確明顯弱于權益產品。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純債基金最為“慘淡”。其中,短期純債型基金最近一周平均總回報為0.03%,最近一月為0.20%。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最近一周平均總回報為0.04%,最近一月為0.28%。與此同時,可轉債基金在經歷上半年熱搶手之后,最近一周平均總回報為2.03%,最近一月為0.61%。

而被動指數債券型基金,雖因ETF的分散風險特性而穩定“吸金”,收益卻并不豐厚:最近一周平均總回報為0.03%,最近一月為0.20%,凸顯主動管理或仍有其價值。

聚焦債基的發行端,市場情緒熱情驟降的態度,也使得管理機構有些“望而卻步”。記者查閱Wind發現,10月以來,截至10月27日,臨近月末,債券型基金發行份額僅為19.52億份,共14只;相比9月的599.54億份、35只來看,數量和規模均有所下降。

另有觀點指出,債基產品發行端熱度回落,反映出機構視角來看,現階段純債基金的投入產出比可能不及“固收+”或部分ETF產品。

對此,前述公募機構理財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總體債市表現下,債基受權益產品情緒壓制、主動管理份額增長不及被動ETF的局面短期內或難有根本改觀。

不過,積極的一面在于,權益市場的活躍正帶動“固收+”產品熱度的提升。隨著市場演繹及賺錢效應擴散,情況仍可能發生變化。該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二者在配置邏輯上并非絕對對立,通過精細化管理,相較于純債產品,股債均衡混合策略的收益表現有望實現風險與收益的理想平衡。

前述公募渠道部總監進一步指出,主動權益產品還是有些受前幾年熊市賺錢效應不佳的拖累,并坦言:“像我們家主動權益業績就很好,也有一些機構在量化指增方面具備優勢?!?/span>

在應對策略上,該總監認為,相較于大型頭部公募,中小公司或需走“小而美”路線,聚焦自身擅長的細分賽道。債基表現亦不能一概而論,各家資源稟賦存在差異,例如銀行系機構在該領域仍具一定優勢。

公募新規有望落地 債券型基金站在“十字路口”

此外值得重點關注的是,近期債基產品的申贖轉向,更多還是出于市場化機構對新規帶來潛在變動的“防御式”行為。

回顧5月7日證監會發布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該方案圍繞公司治理、產品發行等關鍵層面細化了25條舉措。結合9月5日公募費率新規征求意見稿的發布,業內普遍認為,該文件的落地版本有待正式“揭開面紗”,但短債基金頻繁申贖的機構資金收益,在將來“被削薄”可能性已有所上升。

國海固收顏子琦表示,贖回費率調整降低了基金,尤其短債基金,作為靈活配置工具的吸引力,并影響銀行自營應對季末考核的靈活性。若政策按征求意見稿嚴格執行,將引發銀行系統性壓降債基持倉;若懲罰性費率約束期縮短至3個月,銀行減配債基的壓力將相對可控。

并且據本報10月22日的報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或將于近日發布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規則征求意見稿。該報道指出,以頭部基金公司為主的多家管理人已上報一批擬作為業績比較基準的指數,涵蓋寬基、行業、風格等多種類型。不過監管層對進入實際基準庫的指數數量整體較為審慎。有公募人士分析,業績比較基準規則推出后,基金業協會或將同步發布多項基準供管理人按產品特性選擇使用。該基準將成為評價基金經理是否跑贏同業、創造超額收益的核心標準。

面向業績比較基準新規的“呼之欲出”,投資人士預計,此番“雙管齊下”將有望深遠影響債市生態。對于贖回規則與基金免稅政策等潛在變動,債基作為同業合作關鍵一環,其投資格局可能被重塑,因而債券型基金產品的管理、投資機構的不同應對之道還需未來長期關注。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中字幕日产AV片在线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啪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直线 |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