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利國際EX5車型發布會現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焦文娟
吉利品牌正式登陸英國市場。
當地時間10月23日,吉利在英國倫敦上市了其純電車型吉利國際EX5,即國內的銀河E5車型,新車共有SE、PRO、MAX三款車型,售價分別為31990英鎊(人民幣約30.34萬元)、33990英鎊(人民幣約32.24萬元)和36990英鎊(人民幣約35.08萬元),起售價幾乎是國內市場的三倍。
該定價使其在英國市場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其起售價低于同細分市場的BYD ATTO3,即國內市場的比亞迪元Plus,其2023年上市時起售價為36490英鎊;也低于特斯拉Model 3約4萬英鎊的售價。
為了適配當地市場,吉利專門請了路特斯工程團隊來標定底盤,做本土化調教。截至目前,吉利國際EX5已在全球33個國家正式上市,覆蓋澳大利亞、波蘭、印尼、泰國、阿聯酋、智利等市場。
歐洲作為全球汽車工業的發源地,一直是中國車企出海必須攻克的戰略高地。一位車企人士透露,目前歐洲、美國和中國市場是全球三大主流汽車市場,任何一家車企若能占據任一市場,便可在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
根據規劃,未來5年,吉利汽車將在歐洲市場推出15款全新車型,建立超過1000家銷售網點,目標直指歐洲市場的主流汽車品牌。
錨定英國,劍指10萬年銷量
吉利汽車為自己設定了一個足以檢驗其全球化成色的目標:到2030年,在英國實現年銷量10萬輛。這意味著其年均復合增長率必須數倍于當地市場平均水平。對于一個尚未建立起大眾市場品牌認知的新入局者而言,這是一個相當激進的目標。
為達成目標,吉利優先推進銷售渠道建設。目前,吉利已在英國建立25家銷售服務網點。這一數字計劃在年底前翻倍至50家,并在2026年底前達到100家,以形成覆蓋全境的基本網絡骨架。
在歐洲市場中,吉利為何重點選擇英國市場?“英國是吉利歐洲戰略的核心支點。” 吉利汽車CEO淦家閱在發布會上強調。
英國市場對吉利而言并不陌生。早在2006年,吉利控股就通過投資倫敦出租車公司(后更名為倫敦電動汽車公司LEVC)進入英國,生產標志性的零排放出租車。此后,吉利陸續戰略投資了路特斯(Lotus)與阿斯頓·馬丁等英國標志性品牌,逐步拓展其全球業務版圖。
除了近二十年的本土積淀,英國市場本身也展現出結構性的吸引力。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英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4.6%,已取代德國成為歐洲最大新能源車市場。同時,英國脫歐后未跟隨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17%的反補貼稅,這為中國品牌留下了一定的定價空間。
與其他歐洲市場的國家相比,英國本土沒有強勢的大眾化汽車品牌,市場主要由進口產品主導,消費者對新品牌的態度相對開放。
在今年7月,英國重新推出了補貼政策以降低電動車售價,雖未涵蓋中國主機廠生產的電動車型,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英國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英國汽車制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數據顯示,今年9月,英國電動車銷量同比增長29.1%,達到72779輛,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增速超出純電車型。
這些因素使得英國成為中國品牌切入歐洲市場過程中,政策風險較低、市場門檻也相對較低的“緩沖區”。
盡管時間窗口仍在,但英國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已日趨激烈。目前,已有多個中國品牌在英國市場布局:比亞迪憑借ATTO 3等車型逐步拓展私人消費市場;MG以高性價比策略占據一定份額;小鵬等新勢力也通過試點與合作伙伴探索本地化路徑。
與此同時,SMMT數據顯示,傳統燃油車仍是英國市場的基本盤:今年9月,其銷量占比仍超過50%,表明市場向電動化的轉型仍處于進行時。
面對這樣的市場格局,吉利選擇“油電并舉”。淦家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燃油車市場,吉利的目標是對標豐田;而在電動汽車市場,我們必須實現高于行業的增長率。”
具體到歐洲落地路徑,吉利采取“分品牌、分階段”推進。淦家閱在投資人溝通會上介紹,此前領克已經通過訂閱制積累用戶與品牌認知,今年吉利已開始與沃爾沃全面協同經銷商資源,推動領克在歐洲的零售轉型。接下來,銀河品牌諸如星愿、星艦7等車型也將陸續進入歐洲市場。
不過,與國內市場采用與比亞迪“貼身肉搏”打法不同的是,吉利在歐洲市場定位為“高價值”的競爭者。
同時,吉利堅持供應鏈的全球化布局。淦家閱指出,“供應鏈一定要本地化,我覺得要在一個地方做好、做深的話,供應鏈也好,技術也好,都要在本地發動更細致,不然形成不了這個能力。”
發力歐洲,補齊出海短板
大舉拓展海外市場,是吉利為補齊短板所做的關鍵戰略轉向。
在2025年吉利汽車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執行董事桂生悅坦言,盡管整體銷量處于增長區間,但海外市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成為吉利明顯的短板。“我們在出海的組織架構、市場調研以及產品準備方面都存在不足,當然也包括產品銷售的結構性問題。”
在本次投資人溝通會上,桂生悅表示,“2025年我們的預計銷量將會超過300萬臺,而去年這個數字是217萬臺。目前吉利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了11%。”
吉利進入歐洲市場的底氣從何而來?
一方面是國內基本盤持續向好。今年前三個季度,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116.78萬輛,滲透率攀升至53.8%。其中銀河系列銷量87.5萬輛,同比增長206%。值得注意的是,燃油車并未萎縮:今年1到9月份,吉利燃油車的增長比例超過20%,形成“電動沖高、燃油穩基”的格局。這讓吉利在轉型的同時,保有持續輸血的現金流與市場根基。
另一方面,中國汽車出海已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根據乘聯分會數據,今年1-9月,中國汽車出口總量達571萬輛,同比增長21%。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232萬輛,同比增速高達52%,顯著高于整體出口增速,成為拉動增長的核心動力。
市場結構也在悄然變化。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指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主要來自歐洲與亞洲兩大市場。這意味著,誰能在這兩大市場站穩腳跟,誰就將在下一階段的全球化競爭中占據主動。
據吉利介紹,今年1-9月,吉利汽車集團累計銷量同比增長46%至217萬輛,其中,海外出口銷量達到近30萬輛,新能源出口銷量不斷提升。9月單月,吉利新能源海外銷量達到14,631輛,占集團出口總量的36%。
淦家閱透露,今年前9個月,吉利在歐洲市場總銷量增長了61.8%,在拉美非市場則同比增長93.4%。
在產品層面,吉利正從單點突破轉向體系作戰。過去,領克品牌是吉利出海的主要抓手;如今,隨著銀河系列產品勢能逐漸釋放,吉利正在構建更具層次感的出海產品矩陣。淦家閱透露,今年1至9月,吉利新能源車型出口同比增長214%,顯示出海外市場對吉利智能電動產品的需求正不斷攀升。
然而,在品牌認知門檻極高的歐洲市場,吉利品牌的直接突圍仍非易事。現階段,它仍需借助沃爾沃、極星等已建立口碑和信任的高端品牌來拉動整體認知,為后續吉利母品牌的市場滲透鋪平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