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希 見習記者馮紫彤
10月27日下午,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金融街開幕,本屆年會主題為“創新、變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發展”。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云澤出席開幕式,并圍繞“強化金融支撐、守牢風險底線、全力服務‘十五五’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表主題演講。
李云澤在演講中回顧,“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面向“十五五”,他強調,將錨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加快推進金融強國建設,為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著力提升經濟金融適配性
“要推動構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協同、投資于物與投資于人并重、融資期限與產業發展匹配、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動的金融服務新模式”,在演講中,李云澤指出。同時,他表示,還要強化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助力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在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李云澤提出,要聚焦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為傳統產業優化提升、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壯大提供更多金融資源。“錨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強化全周期綜合金融保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末,科技、綠色、數字經濟等關鍵領域貸款增速均顯著高于整體貸款水平,其中綠色貸款以22.9%的增速領先,反映出金融資源正加速向低碳轉型領域配置。此外,超600家主體累計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約1.4萬億元,反映出在政策引導下,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渠道正不斷拓寬。
演講中,李云澤補充道,金融還要有力服務新發展格局,圍繞擴大內需強化重大項目資金供給,助推消費擴容升級,優化跨境服務,加快促進內外貿一體化,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同時,要積極推動金融服務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滿足民生領域金融需求,豐富養老健康保險產品,完善災害保險保障體系,拓展小微、民營、“三農” 金融覆蓋面。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在體制機制層面,李云澤指出,要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機構布局更加合理,發展質量和韌性持續增強,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圍繞現代金融機構體系建設,他表示,“要引導各類機構找準定位、專注主業、錯位競爭,實現特色化經營、差異化發展,構筑多元有序、健康持續的金融生態”。
而要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李云澤表示,則需加快健全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引導機構樹牢正確觀念,糾正無序競爭行為,維護金融秩序。
“要開拓金融業高水平開放新局面”,李云澤指出,推動金融制度型開放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邁進,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提高中資機構跨國經營管理能力,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改革,為完善國際金融監管規則和行業標準貢獻中國智慧。
更好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
面對全球經濟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李云澤明確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堅定履行防風險首位主責,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他強調,要筑牢風險防控堅固屏障,鞏固風險處置成果,穩妥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兼并重組、減量提質,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和資本補充力度,加快構建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適應的融資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全國已有326家銀行通過解散、合并或注銷等方式退出市場,其中以地方農商行、村鎮銀行為主,已大幅超過去年全年198家的退出總量。業內普遍認為,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正在深入推進,地方銀行的合并可被視為地方銀行業提質增效、加速行業出清的重要信號。
在監管體系建設方面,李云澤提出,持續提升金融監管效能,加快金融法律和監管規制 “立改廢釋”,健全分級分類監管框架,強化科技賦能,深化央地協同和部門聯動,增強監管合力。
此外,他還呼吁加強全球協作,織密全球金融安全網。通過加強多邊與雙邊協調,健全跨境風險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提升國際監管合作和危機管理效率,維護全球金融穩定。
李云澤最后提到,“十四五” 時期北京各項事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金融總部集聚效應持續釋放。下一步,總局將推動更多金融政策在京先行先試,引導更多優質金融資源匯聚首都,助力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