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論丨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掌握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

2025年10月28日 07:00   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通過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未來10年新增規模相當于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為我國經濟大盤、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不僅僅體現在規模目標的增長,更重要的是高技術產業要實現“產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未來10年內,使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總體規模、增加值和對GDP的貢獻實現一次巨大的躍升,相當于“再創造一個”現有的產業體量。

實現目標的路徑,首先是在中期內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這些產業已經具備一定基礎和規模,并且正在快速擴張,還具有一定的成長性。《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包括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將催生出數個萬億級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

作為長期戰略,則是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未來產業會成為未來的新興產業,現在的新興產業未來則會成為支柱產業。

這是雙輪驅動、中長期結合的產業發展策略,推動我國產業發展的階梯式遞進和成長,夯實產業競爭力基礎,并不斷開拓新的增量空間,以確保持續保持全球競爭力。

再造一個現有體量的中國高技術產業,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我國要在203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需要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支撐,其動力將主要來自高科技產業。

目前,傳統產業是當前我國產業體系的“基本盤”,增加值在制造業中占比80%左右。通過重點產業提質升級,鞏固提升化工、機械、造船等行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等,估計未來5年會新增10萬億元左右的市場空間。

2024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8%,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在我國從傳統發展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的過程中,要突破增長瓶頸,就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來支撐中長期的高質量發展,并為我國實現人均GDP翻倍目標打下基礎。

再造一個現有體量的中國高技術產業,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需要。我國要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居于主動地位,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必須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反哺科技創新,形成科技、產業與市場之間的良性循環。這是因為,沒有市場和產業支撐的創新無法走遠。

再造一個現有體量的中國高技術產業,將重塑全球產業競爭新格局,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使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占據主動地位。在當前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和地緣政治角力背景下,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并由國內超大規模市場支撐,從而掌握發展與競爭的主動權,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國家安全和戰略競爭的基石。

“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的戰略目標將不僅是一個規模倍增的計劃,也是一次產業質變的飛躍。這不僅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更在重塑著全球產業競爭新格局與國際新秩序。因此,“十五五”期間,需繼續圍繞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等中心工作,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香蕉二区 | 日本三级2020高潮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 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 | 中文字幕视频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