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A股市場迎來歷史性時刻——上證指數盤中突破4000點整數關口,這是自2015年8月19日以來,滬指時隔十年重回4000點之上。
回顧歷史,2015年6月A股經歷劇烈調整后,滬指長期徘徊在3000點附近。2024年9月24日,政策組合拳推動市場啟動牛市,上證指數從2800點附近起步,歷經一年多時間實現”多級跳":2025年6月接近3500點,8月逼近3900點,10月9日突破3900點續創十年新高。此次更是突破4000點,標志著A股市場開啟新一輪行情。
隨著指數攀升,A股總市值也“水漲船高”。A股總市值從一年前的約68萬億元,猛增至今年8月的100萬億元,截至10月27日已達107.87萬億元,這意味著A股總市值在一年內飆漲了39.87萬億元。其中,以科技、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貢獻主要漲幅,寧德時代、比亞迪、寒武紀等龍頭股多次刷新歷史高點。
成交量和成交額也持續活躍。在“924行情”啟動前,A股日均成交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足8000億元,而政策落地后,市場日成交額一度攀升至3.48萬億元,今年8月13日至10月15日,A股成交額更是連續40個交易日超2萬億元,續創歷史紀錄,期間共有4次單日成交額突破3萬億元市場活躍度大幅提升。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21財經·南財快訊記者分析,受到我國經濟轉型推動,新型生產力得到大力發展與支持,中國資本市場也開始轉向硬科技驅動,增量資金不斷涌入市場。多重因素共同支撐滬指成功突破4000點。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記者表示,A股時隔十年再次突破4000點,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今天這一突破表明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和資本市場改革的成果抱有極強的信心;此舉亦是A股進入新一輪“牛市”的有力佐證;此外,這一突破有利于吸引更多場外資金,特別是長期資金、外資和養老金等進入市場。
專家研判:4000點有望成為起點
面對近期市場變化,楊德龍認為,以滬深300為代表的主要指數,其估值水平遠低于2015年的高點,部分指數甚至還處在歷史平均水平左右。這也說明當前市場還在牛市的上半場。且當前科技創新行業表現欣欣向榮,吸引了大量的資本流入,這意味著本輪科技股行情并不是短期行情,而是有望貫穿整個牛市。“滬指在突破4000點之后,有望繼續向上拓展空間,4000點可能成為新一輪的行情的起點。”
宋清輝向強調,本輪行情與2015年不同。2015年,A股市場的驅動邏輯是“杠桿牛”,主要由場外配資、融資融券規模的快速膨脹推動,當年市場情緒狂熱,估值泡沫化嚴重。而當前的驅動邏輯主要是“硬科技驅動”,整體估值更為理性,同時結構性分化明顯。
華安證券指出,當前良性調整接近尾聲,歷史復盤數據顯示,成長景氣周期行情中,由估值驅動切換至業績驅動過程中的調整時間通常較短,而當前良性調整期已進入后半程或尾聲。十一月初有望成為驗證行情是否進入新一輪即業績支撐行情的契機。
中信證券同樣認為,當前,活躍趨勢性資金的減倉已基本完成,市場的成交和換手也已經回到理性水平。這些意味著投資者近期頻繁討論的風格切換實際上已經基本結束,而不是開始。市場大概率重新回到業績驅動的結構市特征。
后市展望:風格切換存分歧
對于后續走勢,宋清輝認為,A股在突破4000點后,短期內,市場可能面臨技術性震蕩或短期調整。畢竟4000點作為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口,部分前期獲利資金可能選擇兌現,從而導致短期波動加大。但從中長期來看,A股未來走勢則取決于“硬科技”能否轉化為持續的盈利增長。如果新一輪科技產業周期能夠一直持續下去,A股很有希望進入一個更長期的“健康牛”通道。
華西證券同樣判斷,本輪行情僅行至中段。一方面,當前A股盈利處于周期磨底階段,供給側“反內卷”與需求側“擴內需”的工作同時推進,有望提高盈利改善的可預見性;另一方面,當前科技行業的景氣預期在逐步強化,“科技敘事”邏輯將打開權益資產估值的上行空間。
不過,信達證券提醒,當前單日換手率縮減到8月底高點的1/2左右,縮量幅度也已經接近歷史中牛市震蕩期平均水平。但牛市震蕩期之后風格也容易發生變化。牛市中震蕩之后,大小盤風格有很大的概率會變化,成長價值風格轉變概率沒有明確的規律,即使成長價值風格不變,領漲板塊往往也會出現些變化。
而華金證券則認為,調整結束后科技和周期可能相對占優。一是復盤歷史,牛市中的高位小幅調整結束后一個月內,產業趨勢向上的行業表現相對占優。二是當前來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和漲價相關的有色金屬、化工等周期行業產業趨勢短期大概率持續向上。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