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鄭瑋 實習生蘇磊 報道
截至10月31日,全國31省份三季報全部出爐。進入年底沖刺期,全國經濟版圖出現了哪些新變化?經濟大省們又釋放出了什么新信號?
南方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從經濟體量看,2025年前三季度,粵蘇魯三省仍穩居全國前三。其中,廣東全省GDP達到105176.98億元,領跑全國。江蘇緊隨其后,前三季度GDP達到102811億元,同樣突破10萬億元大關。同期,山東位列全國第三,GDP達到77115億元。
從經濟增速看,以湖北、西藏等為代表的中西部省份表現亮眼。其中,湖北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達到6.0%,位列全國第三,河南也達到5.6%,超過全國平均增速(5.2%)0.4個百分點。西部省份中,西藏、甘肅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別達到7.1%和6.1%,分列全國第一、第二。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挖掘高增速省份的產業動能可以發現,前三季度,工業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的發展為多省份GDP增長提供了關鍵支撐。與此同時,高技術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也支撐湖北、河南、浙江等部分省份出口“成績單”亮眼,并進一步反哺工業投資增長。
面對工業板塊展現的不俗增長潛力,經濟大省正加密布局。
8月底,廣東發布了聚焦擴大工業有效投資的10條措施,明確要持續擴大優勢產業投資,并搶抓固態電池、靈巧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新賽道投資熱點。10月31日,四川也推出《關于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對工業項目實施最高可達1500萬元的竣工達產激勵。
踏入2025年最后一個季度,各地仍在接力奔跑,沖刺全年增長目標。

廣東總量領跑,湖北增速狂飆
整體來看,2025年前三季度,全國31省份經濟版圖基本延續了上半年的格局,GDP前十省份位次尚未出現新變化。其中,東部沿海省份在經濟總量方面繼續保持領先優勢,而中西部省份則在經濟增速上展現出更強活力。
具體來看,2025年前三季度,廣東、江蘇兩省GDP雙雙突破10萬億元大關,繼續領跑全國。其中,廣東實現GDP105176.98億元,同比增長4.1%,總量繼續位列全國第一。江蘇緊隨其后,前三季度GDP達到102811億元,同比增長5.4%,總量位居全國第二。
從支撐動能上看,2025年前三季度,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增速比1—8月份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新動能產業增勢良好,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4%、6.4%,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55.5%、33.8%。
同期,江蘇全省先進制造業同樣實現較快增長。2025年前三季度,江蘇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51.8%,比上年全年提高1.1個百分點,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拉動全部規上工業增長2.7個百分點。
對高新技術的掌握已成為當前區域產業競爭的關鍵。
作為一家工業機器人企業,廣東凌度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凌度智能)副總經理黃健告訴南方財經記者,憑借在特種清洗場景內積累的獨家技術優勢,2025年1-9月凌度智能僅在海外市場的整體營收增速就超過100%。
在粵蘇兩省之后,山東、浙江兩省2025年前三季度GDP位于5萬億元至10萬億元區間,形成“第二梯隊”。其中,山東GDP達到77115億元,實現同比增長5.6%,浙江GDP達到68495億元,實現同比增長5.7%,兩省同比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
除東部經濟大省外,2025年前三季度,以湖北、西藏等為代表的中西部省份也在經濟增速方面交出亮眼“成績單”。
中部省份中,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五省份2025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湖北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達到6%,位列全國第三,同期河南全省GDP增速也達到5.6%,超過全國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
西部省份中,西藏、甘肅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別達到7.1%和6.1%,分列全國第一、第二。同期,寧夏(5.8%)、四川(5.5%)、新疆(5.5%)、陜西(5.3%)、重慶(5.3%)、廣西(5.3%)六省份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也跑贏全國平均增速(5.2%)。
第三季度,湖北在經濟增速方面繼續交出亮眼“成績單”。今年以來,湖北的GDP增幅已屢次領跑中部省份,并躋身全國前列。從2025年前三季度數據看,湖北在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方面的表現均跑贏全國平均水平。
其中,2025年前三季度,湖北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9533.95億元,同比增長5.2%,全省出口總額達到4351.0億元,出口增速達到雙位數,實現同比增長30.8%,同期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也實現6.5%的同比正增長。
在這背后,以高技術制造業為代表的產業提供了關鍵支撐。
在湖北6.5%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2.5%,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8.3%。出口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湖北全省出口機電產品2191.7億元,增長19.8%,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50.4%。其中,電腦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鋰離子蓄電池三類產品合計拉動同期湖北省出口值增長4.5個百分點。
“我們主營消毒感控和康復理療等醫療器械產品,包括智能空間消毒機器人等。今年1-9月公司營業收入已經實現了同比20%左右的正增長,預計全年營收規模與去年相比能增長20%-30%。”在剛剛開幕的第138屆廣交會第三期展會上,湖北才風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海外貿易經理Crysty告訴南方財經記者。
高技術制造業“扛鼎”
與湖北類似,南方財經記者進一步挖掘高增速省份的產業動能發現,2025年前三季度,工業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的發展為多省份GDP增長提供了關鍵支撐。與此同時,高技術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也支撐多省份出口“成績單”交出亮眼表現,并進一步反哺工業投資增長。
以正與湖北激烈競逐“中部第一省”的河南為例。2025年前三季度,河南全省GDP實現同比增長5.6%,同期河南全省出口增速達到2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達到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到6.2%,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關鍵拉動力。
更進一步看,工業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河南全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裝備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0%、14.3%,分別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1.6、5.9個百分點,合計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7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發展進一步增強出口韌性。前三季度,河南全省出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共204.2億元、增長162.4%,其中出口電動汽車187.3億元、增長262.1%。
在高技術產品帶動下,2025年前三季度,浙江的出口總額也達到3.16萬億元,實現8.3%的同比正增長。其中,“新三樣”產品同樣成為浙江出口重要增長動力,前三季度累計出口963.8億元,增長19.7%,以占浙江外貿出口3.1%的比重貢獻了全省外貿出口6.6%的增量。
在逐步積累形成康復醫療設備領域的技術與成本優勢后,杭州拜倫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胡其軍也瞄準了海外市場。“前期我們主要是與澳大利亞、巴西等地科研院所包括醫療機構在研究領域開展小規模合作,積累了一定經驗后,今年我們正在嘗試進一步打開東南亞、歐洲等地更大規模的用戶市場。”胡其軍告訴南方財經記者。
海內外市場對以“新三樣”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需求的增長,進一步帶動工業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領域的增資擴產。
其中,北京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GDP38415.9億元,同比增長5.6%,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工業三大優勢行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八成。同期,北京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9.0%,其中反映企業擴大生產能力的設備購置投資增長83.1%,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51.7%。
“我們確實有考慮增資擴產,可能在技術研發包括產品產線方面都會增加。市場需求在哪里,我們就會去做相應的調整。”談及下一步的發展計劃,湖北才風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海外貿易經理Crysty表示。
面對工業板塊展現出的增長潛力,經濟大省也正在加密布局。
8月底,《廣東省加快擴大工業有效投資實施方案(2025—2027年)》(簡稱:《方案》)出臺,廣東聚焦擴大工業有效投資提出了10條措施,明確要持續擴大優勢產業投資,加力推動電子信息、石化化工、家電、汽車、機械、材料、輕工紡織、食品飲料等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穩鏈。
同時,廣東還在《方案》中強調,要搶抓新賽道投資熱點,明確提出近期要瞄準固態電池、靈巧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醫療機構制劑、智能傳感器、光芯片、6G移動通信設備、稀有金屬及稀土功能材料等前沿技術和產品,并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先進裝備、新材料、新型儲能、生物醫藥、生物制造、低空經濟、智能終端等產業。
10月31日,四川發布《關于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措施》),明確提出將實施工業項目竣工達產激勵,單個項目最高激勵金額可達1500萬元,并將實施工業企業生產增長激勵,滿足條件的工業企業可獲最高1000萬元激勵。
《措施》提出,將實施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補貼和科技創新債券擔保分險支持補貼。其中,在規定時間內,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通過新發行科技創新債券進行融資的,四川省級財政將按40萬元給予一次性費用補貼,首次發行的,費用補貼標準提高到80萬元。
踏入2025年最后一個季度,各地仍在接力奔跑,沖刺全年增長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