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營大賺超1800億!“牛市旗手”最新重倉股曝光

2025年11月01日 16:07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易妍君,見習記者劉夏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易妍君 見習記者劉夏菲

隨著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收官,“牛市旗手”券商機構的三季度調倉路徑與自營業績圖景清晰浮現。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共有47家券商機構出現在373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合計持股市值約為667.28億元(以三季度末收盤價計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三季報數據梳理發現,從調倉路徑來看,“硬科技”領域是券商新進重倉熱點;周期性板塊與“AI”“人形機器人”等熱門概念題材的多只相關個股獲券商增持。

從機構策略來看,頭部券商“廣撒網”與中小券商“重點押注”各顯神通,推動行業自營業務“量速齊升”。4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自營業務共實現收入1868.57億元,同比增長43.83%。

調倉路徑浮現

硬科技領域新進重倉股數量居前

三季度券商重倉股中,共有206只為新進個股。從行業分布來看,硬件設備、化工、機械與醫藥生物等“硬科技”領域的新進重倉股數量居前。


具體來看,硬件設備行業新進重倉個股數量最多,共新進29只。今年以來,硬件設備板塊熱度高漲,受益于AI服務器、光模塊、PCB及消費電子等細分領域的強勁需求,Wind硬件設備指數年初至今漲幅超過60%。

三季度,電連接器廠商陜西華達、EMS供應商光弘科技、模擬芯片龍頭雅創電子等多只個股被2家及以上券商同時新進為重倉股。

此外,化工、機械和醫藥生物行業新進重倉個股數量也位居前列,分別有18只、17只、17只新進個股。其中不乏近期熱門個股,如化工領域,受益于“國產光刻機”熱的電子特氣龍頭凱美特氣,股價年內漲超3倍,在三季度獲中信證券新進持倉185.72萬股;機械領域,乘上“人形機器人”東風的3C設備企業創世紀,也獲中信證券新進持倉1768.07萬股。

而從新進個股持倉數量來看,金融、能源等傳統板塊的龍頭標的仍獲不少券商青睞。

其中,郵儲銀行被國泰海通新進持有1.26億股,成為三季度單家券商持倉數量最高的新進標的,國泰海通也由此成為郵儲銀行第九大股東。

此外,國內綜合物流龍頭中國外運、西北能源企業廣匯能源、調味品龍頭蓮花控股、華東煤電一體化企業新集能源等27只個股新進數量也均超1000萬股。


周期性板塊與熱門概念題材均受關注

持股數量變動方面,三季度共有63只重倉股獲得券商增持,同時62只重倉股遭減持。

從增持方向來看,券商的調倉路徑瞄準結構性機會,化工和硬件設備行業獲增持個股數量居前,各有10只、7只重倉股獲增持。

具體來看,化工行業多只個股被增持,或與券商對周期板塊景氣回暖的預期有關。光大證券研究所石化化工團隊認為,當前化工行業整體處于盈利底部,PB估值低位,具備修復潛力。三季度,鈦白粉龍頭鈦能化學、磷化工龍頭川恒股份、民營煉化巨頭恒逸石化等細分領域龍頭成為部分券商大力增持的核心標的。在光大證券團隊看來,周期性板塊如磷化工、鉀肥、MDI、鈦白粉等受益于產業鏈整合與成本控制能力,龍頭有望在供需格局優化中率先受益。

硬件設備行業被增持個股則主要與“AI”、“人形機器人”等近期熱門概念題材有關,如高端PCB龍頭奧士康、消防報警龍頭青鳥消防、液冷板供應商錦富技術、工業互聯網龍頭股東土科技等。

從個股增持力度來看,內蒙華電獲東方證券大幅增持2194.07萬股,被持股數量突破1億股,位列單家券商增持數量榜首。自2024年新進持有該股以來,東方證券連續5個季度持續增持內蒙華電,目前已成為后者第五大股東。

此外,中信證券對“同行”東北證券的增持也引發市場關注。三季度中信證券對東北證券增持786.31萬股,持股數量達到7163.23萬股,位列單家券商增持數量第三。中信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表示,市場行情回暖下,東北證券大幅增加權益資產配置,看好其投資彈性的持續兌現。


減持方面,部分題材股在缺乏業績支撐的背景下正被機構加速調出。

具體來看,以“高分紅”為特點的傳媒股中南傳媒被東吳證券減持1691.26萬股,為單家券商減持力度之最;“水牛奶第一股”皇氏集團和特種冶金企業宏達股份則分別被東方證券減持1500萬股、被申萬宏源證券減持1336.44萬股。三季報數據顯示,上述三家公司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均欠佳,面臨營收下降或歸母凈利潤下滑等問題。

投資策略分野

聚焦到機構的持倉策略,不同規模的券商在策略選擇上呈現一定分化,出現了“廣撒網”和“重點押注”的不同路徑。

具體來看,頭部券商多延續“廣撒網”式布局,分散持有多只個股。截至三季度末,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和國信證券所持個股數量居前,分別持有50只、39只和36只個股,持股市值分別達到119.09億元、141.10億元、40.31億元。其中,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兩家券商的持股市值合計占券商總持股市值的近39%。

中小券商則多采取“集中資源、重點突破”的策略。其中,首創證券、華龍證券、東海證券、山西證券、金融街證券、財通證券等17家券商集中投資單一標的。其中持股市值最高的是財通證券,其66.56億元的持股市值全部集中于永安期貨這一單一標的,為后者第一大股東。

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在券商多樣化的配置策略背后,一條共同的市場線索是,今年以來活躍的A股市場為券商自營業務所帶來的豐富投資機會。

券商三季報數據顯示,自營業務仍是券商營收貢獻最大的業務板塊,行業整體呈現“量速齊升”的景象。今年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券商自營業務共實現收入1868.57億元,占營收總收入的44.54%,同比增長43.83%;其中37家實現正增長,占比近九成。


從自營業務收入規模來看,頭部券商依托龐大的資產規模和廣泛布局的投資策略,保持顯著的領先優勢,呈現“強者恒強”的格局。截至三季度末,有6家券商自營業務收入規模超100億元,中信證券、國泰海通、中國銀河、申萬宏源、中金公司、華泰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16.03億元、203.70億元、120.81億元、119.33億元、109.66億元和102.23億元。這6家券商合計貢獻了全部42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過半的收入。

從自營業務收入增速來看,中小券商依托靈活的資產配置,也展現出強大的業績彈性。長江證券、國聯民生2家中型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2倍,分別跑出289.68%、219.16%的“加速度”。緊隨其后的浙商證券和華西證券,自營業務收入也實現同比翻番,增速分別達到140.91%和122.91%。

值得注意的是,頭部券商國泰海通在自營業務收入達到203.70億元高規模的同時,仍實現了90.11%的快速增長。這是國泰海通披露完成合并重組后的首份三季報。

招商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國泰海通合并后業務調整節奏超預期,自營收入爬升;預計伴隨整合推進、公司層面對于資金調度統籌回歸常態、業務杠桿有所回升,同時受益于權益市場向好,客需業務回暖,方向性持倉估值亦有提升。

華福證券北京分公司投顧總監馬鵬程分析指出,三季度股市表現強勁,債市調整,權益持倉比例較高的券商獲益明顯。創業板、科創50指數大幅上漲,帶動券商直投與跟投項目估值修復,進一步增厚投資收益。

不過,結構性行情下,仍有券商自營投資表現不佳。前三季度,華林證券、中原證券、華泰證券、國海證券和中銀證券5家券商自營業務收入不增反降。

馬鵬程進一步表示,券商自營投資能力持續分化,權益配置能力成為業績分化的關鍵因素。

中信建投研究團隊也同時提醒,近年來國內券商傳統自營業務占比持續提升,使得券商業績的不可預測性逐步增強。

中信建投研究團隊認為,傳統重資本業務模式下,券商業績高度依賴市場波動與資本規模。因此,券商應著力將業務做“輕”,從“依賴資本的玩家”轉向“依托專業的服務商”,例如通過衍生品為客戶對沖風險,或通過ABS賺取資產證券化的專業服務溢價。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片日本 | 婷婷色五月中文在线字幕 |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四区 | 亚洲欧美日韩66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