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對話|張亞勤院士:物聯網是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底座

2025年11月03日 14:37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孫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孫燕 無錫報道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正從單向賦能走向雙向賦能:物聯網因AI而擁有靈魂,AI因物聯網而擁有身體,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個“感知-認知-行動”的完整智能體,正在開啟萬物智聯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在2025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期間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物聯網是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底座,AIoT準確地描述了AI和IoT的融合。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更大的機會在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物聯網”更應在應用端挖掘機會。

《21世紀》: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物聯網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您如何看待當前物聯網在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中的重要性?

張亞勤:人工智能之所以發展得這么快,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信息、物理、生物三大底座。信息底座來自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生的大量數據;物理底座來自物聯網多年發展、感知融合形成的物理世界數據;生物底座來自蛋白質、DNA。

可以說,物聯網是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底座,AIoT準確地描述了AI和IoT的融合。 包括邊緣智能,就是把云端的智能部署到邊緣端、IoT設備和終端,也是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一部分。

《21世紀》:今年以來,物聯網對于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性有沒有所凸顯?

張亞勤:今年以來,大模型技術推進較為明顯,經歷了從“預訓練—推理—智能體”的深刻轉型。其中在物理智能方面,物聯網是發展機器人、無人駕駛、車聯網的基礎。

在物理智能方向上,目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無人駕駛,無人駕駛再往下發展就是人形機器人,完全無人的無人駕駛安全程度比人類駕駛至少高10倍。

我們走過PC、互聯網、移動互動網、物聯網,正在走向智能體互聯網。人工智能正在從預訓練的智能、前智能走向后智能,后智能主要是通過智能體實現的,這也離不開物聯網的發展。

《21世紀》:物聯網追求物理世界的確定性,但AI在概率驅動下可能產生幻覺。您認為在AI與物聯網的融合過程中應該如何平衡這一點?

張亞勤:物聯網的場景很多,在有些領域需要低延遲、精確性。而大模型本質上是基于統計概率原理構建的概率模型,可能存在幻覺問題。

隨著科研的不斷推進,AI會趨于成熟、準確。而當前,我們需要把概率模型和已知確定的模型、數據庫、規則結合起來,在關鍵領域起到第一性原理的作用。 

《21世紀》:今年物博會的年度主線是“人工智能與物聯網雙向賦能”,對于無錫“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融合發展、雙向賦能,您有怎樣的建議? 

張亞勤:物聯網在2015年走向主流,而無錫早在2009年就開始發展物聯網,在產業、技術探索方面給全球都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

目前無錫的物聯網基礎很好,接下來也要利用人工智能的最新技術,包括智能體、具身智能、邊緣計算。以邊緣計算為例,可以把云端上萬億參數的模型,以十億參數的規模放到IoT終端中,在規模更小的同時實現更少的延遲、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效率、更輕巧的架構。

就像互聯網更大的機會在于應用端,對于人工智能而言,更大的機會也在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要比人工智能核心部分大兩個數量級。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三级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视频专区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对白国产 | 日本综合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