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撾國家工商會會長吳迪·蘇萬那馮(Oudet Souvannavong)(資料圖)
南方財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實習生陳穎 北京報道
“中老鐵路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老撾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不僅打通了中國與東盟的互聯互通通道,也為老撾帶來巨大的貿易與投資潛力。”近日,老撾國家工商會會長吳迪·蘇萬那馮(Oudet Souvannavong)北京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道。
11月7日,由中國國際商會主辦的2025“一帶一路”貿易投資論壇在北京舉行。 蘇萬那馮在會上指出,中老鐵路正助力老撾開辟一條低碳數字賦能與可持續供應鏈的新路徑,其發展不僅連接中國與東盟,也契合區域發展方向及全球綠色轉型目標。
在當天的論壇期間,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老撾國家工商會高度重視中老鐵路項目,已專門成立“中老經貿投資合作委員會”,以進一步挖掘沿線投資機遇,推動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聯動發展。
中老鐵路是一條連接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與老撾萬象市的電氣化鐵路,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共同運營并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跨國鐵路。據中國鐵路昆明局統計,截至10月15日,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累計運送跨境國際旅客突破60萬人次。截至10月28日,全線累計開行貨物列車6.3萬列,運輸貨物突破7000萬噸,其中跨境貨物運輸1600萬噸,輻射19個國家和地區。
蘇萬那馮指出,中老鐵路已讓老撾在貨物運輸和旅游客運等方面受益,未來將進一步推動該國工業化進程,助力其成為區域產品生產加工平臺。他說,老撾80%以上的電力來自水電,并正快速發展太陽能。依托豐富的清潔能源,中老鐵路沿線可建設以低碳產業為特色的經濟特區,聚焦新能源汽車、電子元件、綠色農產品加工等領域。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蘇萬那馮注意到,中國企業在老撾的投資正在向數字化、人工智能、綠色產業和低碳轉型等領域拓展。他特別提到,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老撾重要市場之一,雙方已借助中老鐵路沿線經濟特區和工業園區,開展多次論壇與展會,有力促進了老撾產品推廣與產業對接。
《21世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給老撾帶來哪些影響?老撾國家工商會將如何推動兩國經貿合作?
蘇萬那馮: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老鐵路是老撾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它不僅打通了中國與東盟的互聯互通通道,更為老撾帶來了巨大的貿易與投資潛力。中老鐵路絕非單純的基建工程,更是聯通貿易、聯結民心的關鍵紐帶,這對老撾而言至關重要。它將加速老撾的產業投資進程,帶動農業與旅游業發展,而這些領域的繁榮將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推動老撾經濟增長。
老撾國家工商會高度重視中老鐵路項目,并專門成立了“中老經貿和技術合作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在中資企業與老撾本土企業共同組成,旨在挖掘中老鐵路沿線的投資機遇,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聯動發展。目前,我們正積極推動中資企業、老撾企業以及東盟其他國家乃至全球企業參與沿線經濟特區、工業園區與旅游區的開發建設。
《21世紀》:中國企業在老投資有哪些新趨勢?
蘇萬那馮:中國是老撾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來源國。傳統上,中資在老撾主要集中于礦業、水電、基礎設施和農業等領域。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尤其是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的簽字,投資新趨勢逐漸顯現——聚焦數字化、人工智能、綠色產業與低碳轉型領域。這些新興產業正逐步進入老撾市場,老撾政府與商會也高度重視此類新興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21世紀》:中老鐵路對老撾經貿發展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蘇萬那馮:核心是實現中國與東南亞的互聯互通。鐵路已為老撾的貨物與旅客運輸帶來便利,未來將進一步推動老撾的工業化進程,使老撾成為電子元件、電動汽車零部件等產品的區域加工平臺。這為老撾的工業化發展注入了巨大潛力。
《21世紀》:明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中國深圳舉行。老撾希望如何借助APEC機制進一步融入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放大合作紅利?
蘇萬那馮:老撾作為東盟成員,正積極參與RCEP及中國-東盟自貿協定3.0。我們密切關注2026年APEC峰會,期待藉著中國擔任東道主的機會,加強與APEC對接。APEC與RCEP目標相近,但實施路徑有所不同。盡管老撾尚未加入APEC,但未來可能考慮申請。
《21世紀》:老撾距離粵港澳大灣區距離較近,你如何展望老撾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前景?
蘇萬那馮:粵港澳大灣區是老撾的重要市場之一。我們已多次參與該區域的各類論壇與展會,這些平臺為老撾的產品推廣、產業對接提供了重要支撐,我們也正依托中老鐵路沿線的經濟特區與工業園區推進相關產業合作。此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老撾希望充分利用其資本市場優勢,深化與大灣區的全方位合作。因此,老撾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正盡最大努力深化雙方的對接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