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云帆
近日,春秋航空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的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第一期)(簡稱“25春秋K1”)在上交所成功發行。根據發行結果,規模為8億元、期限為三年的本期科創債獲得了3.03倍認購,票面利率“下破”2%,降至1.98%,不僅遠低于其他信用債發行利率,更創下交通運輸類民營企業和航空公司同期限債券的最低利率紀錄。
2021年,上交所在全市場率先開展科創債試點。2022年5月,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上交所發布科創債規則指引,在制度層面正式推出科創債專項品種。公開數據顯示,試點以來,上交所科創債穩健擴容、加速發展。截至目前,上交所市場累計服務300余家企業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超過萬億元,2022年至2024年年均增長率約為75%。

科創與民企身份獲認可
時隔九年,春秋航空再次發債獲得市場認可,一方面與當前債券市場中短端利率較低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其長期穩健的經營質效密不可分。
近年來,全球航空公司普遍面臨業績承壓、負債高企等問題。但得益于運力投放、客座率領先以及公司較為集約的發展模式,春秋航空在國內航司中率先走出虧損困境。
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春秋航空實現營業收入200億元,實現歸屬于股東凈利潤22.73億元,利潤規模居國內主要航司之首。
春秋航空財務總監陳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22年,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負債結構得以優化。過去兩年,春秋航空在資產負債結構可控范圍內,適當增加了資本開支,為應對正常的償債和資本支出安排,遂進行本輪公開市場債券融資。
“當前貨幣政策環境相對寬松。在交易所、證監會等監管機構的支持下,債券市場發展較前幾年更為良性。加之對民營企業扶持力度加大,市場對民企的接受度改善,公司因此獲得了良好的信用評級。”陳可表示。
去年12月,春秋航空獲評企業主體信用等級AAA,成為繼國內三大航和廈門航空后,第五家獲AAA評級的航空公司,也是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民營航空公司。今年8月,春秋航空本次債券發行總額度20億元獲得證監會批復,預計未來相關債券將持續擇機發行。
“在此環境下,我們也想試探市場對我們債券的接受程度。”陳可告訴記者。
從發行主題來看,本期債券明確結合了科技創新屬性,體現了春秋航空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力度,以及民航業依托科技實現服務升級的行業背景。
公司方面,今年上半年,春秋航空順利完成DeepSeek R1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將其應用于民航安全風險分類等業務場景。公司內部多個業務板塊引入AI,進行效率提升和質量保障。在民航業務上,春秋航空利用AI進行飛行路徑優化、飛行流程集約化等,有效減少碳排放。
持續增強AI能力,確保AI與民航業務深度融合,需要加強數據采集、監控、模擬、分析與輸出,因此本次債券發行也符合公司利用科技提質增效的科創債發行宗旨。
據悉,本期債券將被納入科創債ETF指數,有望進一步推動民營企業科創債市場發展,開創航空公司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的先河,也充分反映出監管部門、投資者與市場對公司創新能力與長期價值的高度認可。
乘民航復蘇東風
隨著我國宏觀經濟從筑底走向復蘇,國內資本開支節奏逐步回升,文旅商旅頻次已逐步恢復。加之國家推動各行各業“反內卷”,減少交通運輸等公共事業政策性虧損的總體號召,民航業在經歷五到十年的調整期后,或將迎來轉機。
同時,我國航司在過去幾年逆勢布局飛機和航線等資產,為行業回暖做好了充分準備。
陳可告訴記者,在航線布局上,春秋航空正加大上海、廣州、深圳等高密度航線的投放力度;對于低密度航線,公司也通過持續市場運營甚至補貼等方式培育市場。國際航線方面也處于持續恢復中,歐美航線客流的恢復承接了亞太地區過去兩年的回暖勢頭。
談到國內航司復蘇,陳可認為,春秋航空通過集約化管理已率先走出困境。隨著行業利潤改善節點的臨近,整個行業有望呈現復蘇態勢。
“航空業正從低谷向上爬升,今年已看到部分行業利潤改善的跡象。”陳可表示:“過去兩年或許是春秋表現稍顯突出,但今年大家都在向好發展。”
陳可還指出,雖然春秋在航司中率先實現盈利,但若行業整體不佳,公司也難以獨善其身。隨著歐洲、北美地區航線逐步恢復,全球經濟逐步走出困境,行業將整體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