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近日,在“第二十屆21世紀金融年會”之“財富管理的低利率之問”主題論壇上,華能信托財富管理部聯席總經理儲愛琴圍繞低息環境下的財富管理新路徑展開深度分享,結合行業實踐解析保險信托、股權家族信托等核心業務的發展現狀與未來機遇,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思考。

“財富是時代發展的核心命題,之于個人是生活底氣,之于家庭是安穩基石,之于社會是創新活水。”儲愛琴在發言開篇即點出財富管理的時代意義。她指出,當前低息周期下,儲蓄利率走低、固收產品收益調整、資本市場波動加劇,正倒逼投資者與從業者重新審視財富管理的底層邏輯,但挑戰之中亦藏新機——股權市場潛力釋放、科技創新價值爆發、綠色金融蓬勃崛起,為財富管理開辟了全新賽道。
談及行業“熱度”,儲愛琴從三大維度進行解讀。在需求層面,低息環境下保險產品的相對優勢凸顯,疊加經濟下行期公眾風險意識提升,保險信托與家族信托實現快速增長,“家族信托發展10年規模達3000億,而服務信托發展14年以來,家族信托與保險信托合計規模已突破萬億”。在參與主體層面,銀行、保險、券商、律所等多機構紛紛入局,形成多元發展生態。在政策層面,2023年信托“三分類”新規明確財富管理信托七大板塊定義,不動產與股權信托登記試點落地,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
熱度之下,行業“寒意”同樣值得警惕。儲愛琴直言,信托公司在財富管理服務信托業務中面臨的核心痛點,在于業務規模與營收回報的不匹配。以股權家族信托為例,作為解決企業家股權傳承痛點的核心工具,其市場需求極為廣闊——2019年首單落地以來,非上市公司股權信托與上市公司股票信托合計落地約300單,但登記制度不完善、稅收政策不明確等瓶頸,制約了業務的規模化發展。“企業家既擔心股權身前失控,又憂慮身后傳承無序,股權家族信托‘給也不給’的靈活設計恰好破解這一難題,但提前繳稅等問題讓不少客戶望而卻步。”
針對股權家族信托的業務模式,儲愛琴詳細介紹了信托公司的服務價值與收費邏輯。相較于現金類家族信托,股權家族信托流程更為復雜,從持股梳理、盡職調查到方案設計、上會審批,全流程往往耗時數月甚至數年,“我們經手的最長一單耗時近兩年才完成落地”。基于此,信托公司通常收取設立費與管理費,既覆蓋服務成本,也包含風險補償——信托公司作為名義股東,需同時承擔信托法下的信用義務與公司法下的股東義務,還要應對企業經營風險與聲譽風險。
面對行業競爭加劇、獲客能力不足等挑戰,儲愛琴提出明確的破局方向。她認為,信托公司核心在于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打造涵蓋財富管理、法律、稅務、投行、家族治理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團隊。在獲客層面,與銀行等機構的合作仍是主流路徑,信托公司可通過為銀行對公及私行條線提供專業培訓,助力渠道端提升服務能力,形成“專業互補、利益共享”的合作生態。
“市場很大,相關障礙排除之后,財富管理服務信托有巨大的業務空間。”儲愛琴在發言結尾表示,作為資深財富管理從業者,她將與同業繼續深耕領域,期待財富管理服務信托走進更多中國家庭,助力家庭財富安全與家族基業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