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北京報道
7月11日,財政部重磅發布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新規—《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稱《通知》),通過弱化短期收益考核壓力,引導險資減少股市短期拋售沖動,鼓勵加大權益投資布局。
據財政部表示,上述《通知》旨在為落實中央金融辦等6部門印發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有關要求,持續引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期穩健經營,更好發揮保險資金的市場穩定器和經濟發展助推器作用,進一步加強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
具體來看,《通知》將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經營效益類績效評價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5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并對保險公司開展資金運用提出要求。
兩項調整
據了解,《通知》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的通知》(財金〔2022〕72號)、《財政部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財金〔2023〕89號)(以下統稱《辦法》)相關規定進行調整。
中國人壽集團表示,《通知》是對《辦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體現了財政主管部門引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更好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和積極行動。
具體來看,《通知》將《辦法》中經營效益類指標的“凈資產收益率”由“3年周期指標+當年度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5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其中,當年度指標為“當年凈資產收益率”,權重為30%;3年周期指標為“3年周期凈資產收益率”,權重為50%;5年周期指標為“5年周期凈資產收益率”,權重為20%。
其次,將《辦法》中經營效益類指標的“(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5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其中,當年度指標為“當年(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權重為30%;3年周期指標為“3年周期(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權重為50%;5年周期指標為“5年周期(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權重為20%。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教授徐高林向記者分析,保險公司投資項目運行周期可能不止一年或者周期可調整。2023年以前,投資項目利潤完全計入考核,但在《通知》下,當年利潤只30%計入考核。從考核壓力來說,保險公司當年拋售股票、兌現利潤的動機“小了那么一點點”。
但同時,徐高林也指出,這種考核指標計算方法調整對股市的影響可能比較輕微,主要是心里層面和情緒導向上的。因為作為一線投資人員還是比較看重實際收益。
此外,某券商非銀首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通知》考核指標增加了追溯收益的權重,可能對險企當年考核結果帶來一些波動,因為2023年前險企投資業績并不好。
但該分析師指出,從長遠角度看,新標準肯定是鼓勵投資向價值風格轉移,但當前投資風格的變化只會影響未來幾年的考核結果。可以預期,越是國資背景的險企,未來保險資金投向越會向高股息資產傾斜。
天職國際保險咨詢主管合伙人周瑾同樣向記者指出,在長周期考核落地之后,險資會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有利于盤子大、股價穩定、分紅高并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股票。
三點要求
除了調整相關指標和計算公式外,《通知》還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國有商業保險公司要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加強資產和負債在期限結構、成本收益、現金流等方面匹配管理,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合理確定權益投資比例,把握好投資收益和風險平衡,實現所有者權益穩定增長和國有金融資本保值增值。
二是,國有商業保險公司要注重穩健經營,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完善內部中長期考核機制,加強投資組合管理,挖掘收益穩健、風險可控、具有升值潛力和穩定現金流回報的優質投資標的,努力增厚長期穩定收益,更好發揮保險資金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壓艙石”作用,積極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國有商業保險公司要增強投資管理能力,嚴格執行并不斷健全內部投資管理制度,完善投資決策程序和風險評估體系,做好投資項目盡職調查、收益分析、風險評估等工作,進一步加強投資風險管理、交易管理和投后管理。
中國人壽集團向記者表示,《通知》有利于支持國有保險公司進一步完善投資和業務戰略布局,持續加大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力度。同時,也有利于更好引導國有保險資金充分發揮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優勢,認真踐行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理念,積極提高權益類投資占比,推動資產投資與保險負債更為匹配的同時,增加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助力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此外,《通知》規定更加契合保險尤其是壽險的經營屬性,從跨周期視角,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評價體系,降低短期經營波動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影響,能夠更為客觀地評價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結果和風險水平,必將有力推動其長期穩健經營和可持續健康發展。
雙向奔赴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商業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約33萬億元,實際投資A股的比例約為11%,距離25%的平均政策上限還有較大空間。
今年1月份,六部門聯合就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增加A股(含權益類基金)投資規模和實際比例。
彼時《實施方案》就提到,要對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凈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核權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標權重不低于60%。
周瑾向記者表示,本次《通知》落實了《實施方案》相關規定,在技術上清晰界定了指標的計算口徑、權重分布和實施時間,確保中央關于鼓勵長期資金入市的要求得以盡早落實。
周瑾表示,險資是天然的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在當前背景下,需要充分發揮國有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上的優勢,踐行價值投資理念,為穩定資本市場和支持國家戰略發揮更重要的功能作用。
“之前的考核體系注重當前年的盈利水平,不利于險資加大入市力度和長期持有股票,甚至會引發一些人為的短期交易并引起市場波動。”周瑾認為,此次發布的《通知》使得長周期考核機制具有操作層面的具體指引,并加速在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和主要份額的國有保險公司實施,可以給行業樹立標桿,并進而影響其他所有制的保險公司乃至其他類型的資金提供方。
險資入市并不只是監管的引導和要求,也是保險資金在當下的必然選擇。
周瑾分析到,從保險公司自身的資產負債管理和穩健經營的角度看,在當前利率持續下行的趨勢下,加大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分享權益資產長期升值的盈利,也是行業應對利差損風險和穿越周期投資的必然選擇。
廣發證券也指出,《通知》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這兩大關鍵指標的評價方式進行了調整,將三年、五年的長周期考核權重提升至70%。長周期考核的落實,將有效降低市場短期波動對保險資金投資決策及行為的干擾和影響,一方面對于穩定市場運行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險資金發揮長期資金屬性,獲得良好的長期投資回報,緩解保險資金面臨的利差損挑戰。